夯实科技支撑 确保粮食产能
——强化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的建议

2022-12-26 00:12潘海平周评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种粮耕地

潘海平,张 雄,周评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 61006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要求把粮食安全确定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他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能产得出、供得上”,对四川省提出了“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要求。

1 四川省粮食安全及生产能力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正常气候状况下,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有机组合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实现一定的粮食产出能力。它由耕地、水资源、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的投入能力及配置方式所决定,由粮食产量所表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以通过粮食产出水平来衡量,也可从投入的角度来反映,能更好说明产出的能力和水平,是粮食安全的核心。

近年来,四川省切实履行“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挥了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切实强化粮食基础地位,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1.1 粮食总产稳定增长

2018年粮食总产3.494×1010kg,2019年粮食总产3.498×1010kg,2020年粮食总产3.527×1010kg,2021年粮食总产3.582×1010kg,连续多年持续增产,全国排名第9。

1.2 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近年来,四川省以高标准粮田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两区”划定等项目为重点,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十二五”每年建设高标准良田1.3×105hm2以上,“十三五”每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67×105hm2左右,全省高产稳产农田面积2021年达到3.33×106hm2。

1.3 科技推广进一步扩大

依托各种项目,集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施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打造大规模、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全省粮食平均产量超过375.6kg/667m2。2022年科技在大旱、高温等极端气候条件和防控疫情、保障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品质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多年来,着力推进全省优质粮食优势区域布局,狠抓品质结构调整,制定了《四川省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21年推广“稻香杯”优质品种4.75×105hm2,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5%以上,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0%以上,脱毒马铃薯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40%以上。每年示范主导品种1.33×106hm2,主推技术2×106hm2。

1.5 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壮大

各地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体系)+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通过“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积极推广标准化和绿色栽培技术,大力推进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名优品牌打造,促进了订单生产和农民增收。全省耕地流转率已达40.5%,优质专用粮食订单面积1×106hm2左右,已建成优质粮食加工企业上100家,一批加工企业在川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1.6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全面、全程、高质、高效”要求,认真抓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大力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2021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574万kW,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5%,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差7个百分点)。

2 主要投入要素对粮食安全和生产能力的影响

根据粮食总产量与投入要素的函数模型,专家研究和测算粮食主产区目前的最低投入产出为:每生产1×104t粮食,需要耕地0.23×104hm2、播种面积0.21×104hm2、有效灌溉面积800hm2、农机总动力1.5万kW、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施用化肥480t、种子180t,成灾率低于10%,每万人有1~2名科技人员。由于四川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和播种面积受限,如果科技能力没有大的提升,则要大幅度甚至成倍增加主要投入要素,才能确保粮食安全,达到粮食3.5~4×1010kg生产能力。四川在现有耕地情况下,每年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7.47~8.53×107hm2,有效灌溉面积2.8~3.2×106hm2以上,农机总动力5250~6000万kW,化肥1.68~1.92×106t、种子6.3~7.2×105t,用水量1.8~2.0×1011m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70~80亿元,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0~50亿元。化肥已经过量使用,出现投入递减效益,耕地总面积和播种面积减少已经是粮食安全和生产能力下降的最关键因素。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地处西南山区,人均耕地少,粮食安全和生产能力建设面临不少的问题。

3.1 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占用耕地,粮食安全和综合生产能力逐渐被削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近5×105hm2,四川平均每年减少也在3.33×104hm2以上,近十余年四川减少耕地1.57×106hm2,居全国第1。统计面积只有5.23×106hm2,60%是中低产土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7×106hm2。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的耕地大多是良田良地,特别是成都等发达地区通过以租代征、发展旅游农业、跨地区土地占补平衡等手段又侵占不少良田良地。各地土地流转后非农化、非粮化趋势明显,耕地占补平衡增加的耕地需要长时间改造和大量投入才能达到相应的生产能力。

3.2 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省消费需求,安全隐患不断加大

四川是全国的13个粮食主产省,国家要求粮食生产供应自求平衡,但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外省调入量不断增加。2017年粮食总消费5.001×1010kg,通过铁路调入1.517×1010kg,缺口8.255×109kg;2018年粮食总消费5.139×1010kg,通过铁路调入1.645×1010kg,缺口8.475×109kg,现在调入量已达1.8×1010kg,全国第2。全省粮食库存的问题和隐患不少,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3.3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和分散,导致集中指导和服务能力不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不够

科技创新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粮食安全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数据系统没有建立,农业科技投入和粮食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远远没有达到占农业增加值2%以上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尤其是高素质科研人员不足,科技储备和公益性研究不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品种和技术少,不能满足粮食生产需要。粮食单产水平低,平均水平在全国15位左右。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乡镇队伍不稳,素质不高,手段不强,投入和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培训与指导不能完全到位。

3.4 种粮比较效益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在种粮农民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科技素质不高,80%为中小学文化,年龄也以55岁以上为主。加上农资和劳动力价格过快上涨,基本冲抵了中央惠农政策的各项补贴总和。大多数种粮农户耕地规模小,种粮土地流转少,粮食商品率低,除去劳动力成本,种粮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小春种粮效益差,撂荒现象比较多,大春种粮效益也低,农民粗放种植,大多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口粮或饲料粮。种粮农民后继无人现象已经成为重要的隐患,特别是80后、90后基本不会、也不想种粮。

3.5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机械化水平低

基础设施落后,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50%,中低产田土面积仍占60%以上,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自然灾害严重,局部地方冬春干、夏伏旱、夏涝秋霖十年九现,2022年旱情历史罕见。农业重大病虫害重发频率也显著上升,年均损失粮食2.5×109kg左右。农村交通和农机化作业道路建设滞后,农产品运输难。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全国已达到72%,四川省农机化水平仅65%,除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省上安排用于农机化的经费少。农机总动力不足,宜机化耕地少,下田开展机械化作业难,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仍很大。农村电网需要改善,农忙季节抽水困难。

3.6 粮食生产责任制和从严追究仍需强化,以法治粮任重道远

农业法制建设尚在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对有的地方、基层政府和部门的强制性、约束力不够,仍在侵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而对粮食生产的整体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法律、行政追究制落地落实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差距,造成有的地方的耕地撂荒和侵占还时有发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产能下降,使全省粮食生产和安全供应面临巨大的威胁和困难。

4 建议

四川是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制定了增加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四川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出了明确的指示,省委、省政府也进行落实和部署,根据投入产出规律和四川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强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加快农业基本建设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要求为指引,围绕省委 、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再建设千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核心,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确保(3.5~4)×1010kg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整乡、整县高产创建为抓手,突出以提高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省级财政投入粮食生产每年不少于200亿元,省财政设立粮食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重点要投入到科技支撑、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加强集中集约支持品种选育、技术综合配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基础条件好、业绩突出的产学研单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建设能排能灌、以排为主,能机械化耕播收、适宜中型机械以上为主,地力条件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的稳产增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每年省级财政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发展节水农业,各级地方财政也要按《农业法》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要求增加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加快建立现代化水平的粮食生产基地。

4.2 加快立法保护耕地和粮食生产,提高以法治农水平

把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纳入法制轨道是加强粮食安全和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加强《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的实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的要求,尽快推行和落实“田长制”,保护基本农田永久不被占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完善农业科技进步条例和实施办法,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探索研究粮经复合、种养循环的科技模式,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粮食安全和生产大数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水平提高,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加强耕地质量监管,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四川实际耕地面积不少于6×106hm2,实际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7.3×106hm2。

4.3 强化夯实科技和推广体系支撑,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类农技人才的积极性,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强极端气候和不利环境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强化“五良”配套,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生产能力。真正树立“大食物观”,发展优质粮、专用粮、菜用粮、饲用粮,大力发展增收效益明显、营养丰富全面、抗疫情支撑能力最好、全国面积、产量、效益第一的薯类科研、生产和加工,提高食物供应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草”“藏粮于民”。加强数字农业发展,尽快完善和加强我省种业、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与推广、信息与市场、执法与农机服务体系。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加强基层3大体系建设,完善岗位设置、准入、职责和考核机制。同时加强联合攻关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从法制建设的角度,逐步推行农民职业化教育,大力培育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讲文明、守法律的新型职业农民,稳步发展种粮大户、壮大培育科技示范农场、种粮专合社、植保农机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发挥其联农带农、发展集体经济等作用,提高粮食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

4.4 强化和完善富农惠农强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继续完善落实耕地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贷款、保险、风险基金等惠农支农政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鼓励措施。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农民给予种粮、农机购置小额低息贷款支持。加快调整农业政策性补贴方式,重点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真正种粮农民。谁种粮,谁得补贴,将新增补贴资金全部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或补给实际种粮农民,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更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粮食单产的提高。同时加强种粮土地流转研究,加快种粮土地入股、托管、流转,支持规模化生产,加大对种粮合作社、大户的扶持力度,增加生产补贴,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鼓励集约化种植,培育粮食品牌,推行优质优价,提高粮食效益。加大对农机化合作社、大户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奖励力度,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4.5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全社会粮食安全责任感

四川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是消费大省,又是人口大省,人口数量每年净增30万人左右,年粮食消费量在5×1010kg以上。维持现有人均消费水平口粮消费总量将持续增加,同时,随着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特别是保证6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和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转变,饲料用粮和酿酒等加工用粮需求将大不断增长。每年全省调入粮食已经超过1.8×1010kg,用粮缺口也在1×1010kg以上。因此,自求平衡难度加大,满足全省需求缺口也在加大。况且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强化宣传粮食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坚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安全和节约粮食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加全社会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种粮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