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2-12-26 23:54:35孙海龙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森林

孙海龙

(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森林资源是改善自然环境的关键,可以起到灭杀细菌、防风固沙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高达70 hm2,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很高,防治森林病虫害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在防治工作中,我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少专业人才、防治能力不足等,需要通过应用新技术、研究和优化防治方法,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1 森林病虫害的类型

1.1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具有趋光性等特点,1 年发生1 代,幼虫在树干基部土层以下的杂草处过冬,每年3—4 月啃食树干,6 月幼虫化蛹,7 月产卵,8 月为害树木。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在羽化初期结合其特点在夜间诱杀,冬季在树根处涂抹药物,夏季刮除虫卵。此外,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油松毛虫的天敌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2 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大多发生在杨树干部。发病初期为褐色,树皮会腐烂并渗水,失水逐渐下陷,干裂形成凸起。环境湿度高会加快扩散速度,发病严重时杨树会直接枯死。防治杨树烂皮病,应在1—3 月清除枝条,修剪枯死植株,消除病原菌。春季可以在树干上涂白,防治病害扩散。在发病高峰期采用25 倍多菌灵等药剂治疗并及时检查病树,清除重症病株。针对病斑小的植株,采用刮涂法处理。

1.3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最开始由线虫引起,随天牛的传播扩散,分布较广,可以通过昆虫等媒介传病,树木一旦染病,死亡速度非常快。松材线虫会通过伤口进入树木内部,寄生在树中然后大量繁殖,直到上皮细胞被破坏,植株失水死亡,外部表现为针叶变红褐色,是一种毁灭性虫害。

1.4 杨树天牛

杨树天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天敌少,适应性非常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同时,其分化比较复杂,杨柳树、桑树等都可以作为食物。经营管理粗放、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树林,极易繁殖杨树天牛。

2 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特点

2.1 传染性

森林病虫害在小范围内暴发,如果得不到控制,会扩散至整片森林,传染性极强,极易造成大范围树木枯萎,增加防治难度。一棵树染病,在短时间内会感染大片林木,被感染的树木会直接死亡。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想彻底防治病虫害,应仔细观察森林实际情况,并全方位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 危害性

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培养树木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森林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容易受其他物种的影响,例如遭到病虫侵害,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出现干枯、黄落、大片死亡等现象。在森林遭到病虫害侵害后,森林资源会受到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这对森林资源建设极其不利,会导致环境恶化,进入恶性循环。

3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松材线虫、天牛类虫害早期危害很严重,一旦暴发无法根治。林业部门监测设备落后,数据不准确,发生病虫害时很难及时发现,严重阻碍了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在保护森林中能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效果。在偏远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广,病虫害问题较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会增加病虫害防治难度。

每年不同地区都会发生病虫害,经济水平低的偏远地区防治病虫害只能依靠人力,防治效果不好。要想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必须完善基础设施,比如驱虫工具、勘测工具等,才能使偏远地区的病虫害得到良好防治。此外,还需为当地人民普及相关知识,让其认识到保护森林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2 专业人员稀缺

在防治病虫害工作开展中,难免会遇到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人员解答并对其进行指导,但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阻碍了森林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在辽宁省出现病虫害问题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采取防治措施,专业问题应由专业人员解答。由于人才紧缺,森林面积大,很难完全防治森林病虫害。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人才储备。只有保证专业人员足够,森林病虫害防治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国家应鼓励相关人才前往偏僻地区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4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提高各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指导,建设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切实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研究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林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森林出现病虫害后,森林资源会受到影响。通过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可以减少损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绿化速度,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1]。

4.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中经常出现松材线虫病,应组织技术人员在风景区、大型建筑工地等人员流动大的松林巡查,在发现有感病症状时,立刻取样鉴定,确定是否染病。在周边风景区、边缘地带等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每个重要地区至少设置1 个,其他地区固定设置3~5 个并安排专人调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枯死松树并及时鉴定。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森林中经常出现的病虫害进行系统观测,收集基础性资料,建立完整数据库,在预报工作中发挥作用。应用高新技术,通过监测信息处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运用,规范管理行为,强化预测预报能力,有助于实现林业发展目标[2]。

4.3 加强害虫防治研究

森林面积的增加,让害虫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增强,常规药剂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很难消除病虫害。病虫害繁衍能力强,对药物的抵抗力也在增强,有些地方虽然喷洒大量的防虫药剂,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害虫的演变、抗药性的增强,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喷洒药物消灭害虫,如果药物对其不起作用,使用之前的药物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会对森林造成二次伤害。工作人员应根据害虫状态研发新药物。及时防治能够减少损失,保护森林,消灭害虫,改变森林现状。

在林业发展中,森林病虫害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病虫害适应能力的增强,普通药物在害虫防治中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害虫抵抗力在加强,导致原有药物喷洒无法消灭害虫,必须研发新药物。面对“变强”的害虫,选择新方式防治病虫害,使用新研制药物消灭害虫,才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3]。

4.4 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森林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且感染力强。在病虫害防治中,相关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加强对于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相关单位可以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管理,实时监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邀请病虫害防治专家前往防治一线,指导林业工作人员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成立培训机构,与各大院校联合,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4]。

4.5 提高营林造林技术水平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偏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大多以农药喷洒的方式为主,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还会污染周围环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生态控制技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尽量减少使用农药,进行绿色防护。与传统防护技术相比,绿色防护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给森林带来的危害。当地政府应提高重视,鼓励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创新,做好技术储备,扩大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的应用范围,制订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此保护森林资源。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分片治理,强化村级干部、相关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给予技术研究资金支持,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5]。

4.6 完善相关设施

对于存在的森林病虫害问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在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森林防治还在采用人力防治,这种防治方式会耗用大量的人力且效果低下,急需完善相关设施。比如,在贫困地区,建立专门的森林病虫害小组,不再使用低效防治方法,而是采用科学方法防治,例如可以增加喷洒药物的车辆。召开防治会议将防治新技术普及至每个人,强化森林保护意识,使其意识到森林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在完善相关设施后,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也能够得到增强,对森林防护有重要作用。可以进行家庭分组管理,对森林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将责任落实至每个家庭,实现共同发展。

4.7 加大森林防护科技含量

近几年,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强化。植树造林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森林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病虫害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对森林保护产生负面影响。植树造林后续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森林病虫害,及时发现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对于大面积的森林,应关注其健康问题,在森林建设中提前防治,可以减少森林问题发生。

在森林防治工作中,离不开科技的应用,针对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与实际需求不符等,需要对防治手段进行创新,增加科技含量。在保护现有森林的同时植树造林,选择良种壮苗,采取集约经营等措施,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彻至整个种植过程。在种植早期,以预防为主,增强森林防御病虫害能力,促使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和谐发展。在喷洒药剂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喷洒工作,严禁使用甲胺磷等农药,尽量使用植物性农药、仿生农药等[6]。

4.8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防止森林内传入危险病虫。森林植物检疫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治理。检疫工作有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需要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做好检疫工作。第一,对《植物检疫条例》进行宣传,给予检疫工作充分重视,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第二,防治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第三,查询病虫害的源头,并对其进行管理,进行产地检疫,特别是在无法设置检疫点、缺乏检疫点的情况下,对城镇森林产品、集贸市场进行检疫,管理销售单位、生产单位,从源头堵住传播渠道;第四,严禁国外病虫害流入国内,对于国外进口森林植物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疫,在运输至目的地后由当地森检部门负责二次检疫,确保其不存在任何问题。

4.9 培养相关人员

防治病虫害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防治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开展相关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以提高我国病虫害整体防治水平,提高防治成功率。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高校应不断钻研,结合我国林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在实际工作中,制订多种治理方案,保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要求林业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妥善应对森林病虫害,取得相应的防治效果。培养人才是高校面对的问题,在培养时应从实际出发,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4.10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让造林面积得到了扩大,但病虫害的危害面积也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单一树种只会加快病虫害蔓延速度,在干旱气候或升温时,会增加病虫害数量,扩大森林受害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极其不利。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依然难以取得成效,由此可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具有一定难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防灾减灾奠定基础。由于经费不足,每年都会有将近66 666 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治理。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提高森林防灾能力。针对经费不足这一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坚持从国家到个人,谁经营谁负责,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各级政府应对森林防治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纳入防灾工作中,增加检疫普查和建设投资。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受益人补偿,合理安排防治经费,保证每笔经费都能收获良好效益。

5 结束语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保护森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当地政府应给予充分重视,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正确的认识,由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将其落实至实际工作中。同时,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林业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责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控制森林病虫害,为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森林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