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常洲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平定川林场,甘肃 庆阳 745407)
连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耐旱、耐寒、耐阴、喜光等特性,而且根系发达,对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的要求较低,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差的荒山或者土坡中种植可以正常开花和结果,是山区的一类重要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连翘自身的经济价值相对较高,适应性较强,花色金黄,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以将其应用到景点绿化等领域。在连翘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其育苗工作提高重视,并合理采用育苗技术,具体包括种子育苗、扦插育苗、移栽造林以及田间管理等,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保证连翘健康生长,提高连翘种植质量和产量。
连翘的果实成熟后,果实先端部分先出现开裂,且开裂初期可以在果实内存留种子,12 月初,部分果实中仍然保存大量种子,采收时间相对较长。9 月中旬至10 月上旬,育苗人员可采摘成熟果实,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对果实进行摊晾、敲打和去杂,得到纯净种子。需要注意的是,禁止晒干连翘种子,阴干种子出苗率更高。阴干连翘种子后,采用装袋的方式进行贮存[1]。相关数据可知,果实出种率一般可达到30%左右,发芽率相对较高。
在选地时,育苗人员应确保育苗地土壤疏松、肥沃、向阳,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秋季翻耕深度应该控制在20~30 cm,将育苗地耙细整平,并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之后修建育苗地平畦,长10 m、宽1 m,长畦两边需要保留人行道。
播种时间应选择在深秋土壤冻结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方式可选择撒播或条播等。春季以及深秋开展播种工作时,需要了解不同季节播种工作的差异。春季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深秋播种则无催芽步骤;春季播种时,通常选在4 月上旬,秋季则在9 月下旬进行播种。相关实践表明,种植人员一般多采用春播。
春季播种前,需要先做好催芽处理工作。将种子浸泡在干净的冷水当中,浸泡1~2 d,之后将种子捞出控干,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完成消毒工作后,还应再次捞出洗净,再将种子混入3 倍干净的湿河沙中,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后种子便可发芽。当种子的裂嘴达到1/3 时,种植人员可开始播种。
播种时应将一层药土铺在床面上,并按照一定行距开设横沟,合理控制播幅,使种子在掺入细土后能够在沟内均匀撒播。种植人员在种子上盖好草木灰或者细土,再稍施压力即可,完成播种后应及时浇水、覆草,使其保持湿润。
播种后通常在15 d 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种植人员需及时撤掉覆草。深秋播种,需采取撒播法或条播法将种子播种到床面上,然后覆土,厚度应小于1 cm,将其压实,并浇透水[2]。
出苗后,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土壤墒情适度浇水,做好除草、松土等工作,以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当苗高5~10 cm 时,需进行定苗处理。当年生苗通常高度可以达到60~90 cm,产苗量为30 株/m2。落叶后,种植人员需要在封冻前掘苗,并将其分级假植,之后换床育大苗或者开展造林工作[3]。
我国甘肃地区天气寒冷,开展扦插育苗工作需要有效应用大棚,以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扦插时间以休眠期为主,在春季萌芽前开展。
扦插育苗的选地、整地工作与种子育苗相同。需要以沙质壤作为育苗地的插秧底土,插床宽度为1 m,使用珍珠岩或者细沙铺面,厚度控制在10 cm 左右,之后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
种植人员应选择1~2 年生的枝条,并确保其生长健壮、结果良好。选择好枝条后对其进行剪枝处理,需要剪成20 cm 长的小段,每一小段上应有2~3 个芽眼。若是当地的连翘资源十分丰富,则可采回枝条,并采取随剪随插迁的方式。
对插条基部位置的处理,种植人员需采用0.05%生根粉溶液或0.05%~0.1%植物生长素溶液浸沾插条基部。对插条进行贮藏时,可随采随剪,将插条的下端剪成斜面,角度约为45°,再将30~40 根插条捆成一捆,有效贮藏[5]。
种植人员需要按照具体行距和株距对插条进行摆放。行距应控制在20~25 cm,株距应控制在5~10 cm。种植人员先用木棒打孔,将插穗下端插入孔内,深度达到插穗1/2 处,与底层土壤稍微接触最佳,之后使用细土压紧,浇透水。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插条的方向,避免出现上下颠倒的情况。
完成扦插后搭建60 cm 高度的小拱棚,在拱棚上覆盖塑料膜,起到增温保湿的效果。应适量浇水,使床面保持湿润,但不能出现积水现象。20 d 左右后插穗即可吐叶生根,种植人员需要及时做好施肥、松土、除草等工作。
插穗生根后,种植人员需及时中耕除草,但要注意不能损伤其根部。将病苗和弱苗有效去除后,使苗木均匀分布。苗木根成型后,需做好追肥工作,使苗木健康生长、有效提高苗木质量。
拆除塑料膜后,需要及时进行炼苗处理,控制苗木生长,使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加快,防止苗木冻死。越冬过程中,需对苗木灌足冬水,次年春季便对其移栽或进行造林处理[6]。
降水季节来临前,种植人员应将当年生的苗木下垂枝埋入土中,入土处需要用刀刻伤,盖土的厚度控制在3~4 cm。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枝条长出须根后及时剪断,待其与母株完全脱离后,则可进行移栽造林。
种植人员应在早春萌芽之前或者秋季落叶后,挖出结果相对较多的植株旁萌发幼苗。在开挖时需要连根挖起,并及时移栽,这样结果相对较早,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7]。
在早春连翘未发芽之前或者冬季落叶后,种植人员可对连翘进行移栽定植,具体可在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以及道路护坡等相关工作当中进行,选用1 年生或2 年生的苗木,提高移植造林成活率。园林造景以及通道绿化等相关领域需要选用3 年生以上的大苗,从而提高景观效果。
退耕地一般为梯田,地势相对平缓,具有深厚和肥沃的土壤。在进行深耕后,需要将树穴挖好,然后进行栽种。
营造连片纯林,在选地后需要按照具体的株行距进行挖掘,株行距通常为1.5 m×2 m,每穴需移栽1株,穴的规格为30 cm×30 cm×30 cm。翻挖穴内土壤后,需进行整细处理,移栽过程中将苗木的根平展开,盖土并踩实。当土质较干时,需要及时浇水,以提升苗木成活率。
营造混交林时,为了提升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兼用树种与连翘混交模式,主要为行间混交。种植人员应合理选择与连翘混交的作物,以此提升混交林经营效果。同时,需要有效控制连翘株距,通常应维持在1~1.5 m。
荒山荒坡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相对较薄,需采取有效措施整地造林。可运用反坡状鱼鳞坑,将其按照品字型排列。连片造林或护坡等相关工程应采用小鱼鳞坑整地,株行距需控制在1.5 m×2 m,穴大小为60 cm×40 cm×30 cm,每穴中栽植1 株。
乔、灌木混交造林过程中,通常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方式,株行距控制在2 m×3 m,穴大小为100 cm×60 cm×40 cm,每穴中栽植两株,并采用株间混交方式。为提升生态防护效果,需熟悉地形条件,采取条块状的混交造林形式,促进栽植工作有效开展[8]。
通道绿化和景观造林通常采用3~5株的丛栽点缀方式,或者采取条带状和小块状的景观布置方式,以此有效提升景观效果。
连翘幼苗定植后,需做好管理工作,避免牛羊等动物对其践踏。同时,每年应进行2~3 次的松土和除草处理。
幼林期种植人员需要围绕幼苗挖设环状浅沟,并将发酵后的油籽饼或者土杂肥等均匀施入沟内,通常为50~100 g/株。施肥后及时盖土,以保证幼苗健康生长,使其能够提早进入结果期。当幼树的株高长到1~1.5 m 时,种植人员需要在早春休眠期或者冬季剪摘幼树顶梢。4 月上旬至下旬是幼树生长的旺盛期,种植人员需要对幼树顶梢再进行一次剪摘,以有效促进幼树分枝,使其能形成低干矮冠形态,方便后期结果后的采摘工作[9]。
苗木生长过程中,需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结合苗木的实际生长周期,特别是速生期有效强化水肥管理。通常应在9:00 前完成追肥工作,撒施氮肥,并在撒施后对苗木进行浇洗,避免由于局部区域过量施肥而损伤苗木。在施肥过程中需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在苗木速生期前完成施肥工作。
大棚和露天种植的苗木会伴随杂草生长,而且会结合气温变化出现对应的危害盛期。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结合外界温度、湿度开展苗木管护工作。例如,为了避免杂草对苗木生长产生危害,需要及时开展除草工作。实践中,除草需要按照趁早就除的原则,并在除草期间做好间苗工作。在间苗时,需要遵循留强除弱的原则。
6 月初可以在灌后定苗,并保留生长相对一致的健壮苗。种植人员需合理控制留苗量,对于苗木过稠的地段,需要继续开展间苗工作,过稀地段需要有效移栽补充。
当连翘生长至结果期时,需要合理修剪整枝。通常情况下,应在每年11—12 月的休眠期有效修剪苗木的基部萌生枝、徒长枝、重叠枝、纤细弱枝以及病虫枯枝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短截一直下垂到地面的过长枝梢,从而降低树木养分消耗,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性,使树木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以提高连翘的产量和质量。
整枝修剪工作完成以后,种植人员需要沿着树木挖出环状沟,施入草木灰和杂肥,并在次年3—4月施加过磷酸钙以及尿素等。完成环状沟的施肥工作后应及时覆土。
大棚内的温度相对较高,湿度也相对较大,相关病菌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导致幼苗自身抗性相对较差,容易感染病菌,因此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幼苗出齐后,可喷洒0.3%~0.5%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0%硫酸亚铁溶液。在实际防治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蔓延速度,科学施用相关药液,合理控制药液浓度,以此防治枯梢症状。
选用药物时,需坚持交替使用原则,以保证药物效果最大化。喷药后需要及时清洗幼苗枝叶上的残液,避免药液对枝叶造成损伤。在苗木生长后期可采用甲基托布津溶液500 倍液,或采用代森锌溶液400~600 倍液,以防治猝倒病以及枯梢症状等,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需要适当增加土壤酸度、合理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促使连翘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连翘幼苗植株逐渐生长后,其自身抗性也会有所增强。在对连翘生长期间的虫害进行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种害虫[10]。
5.5.1 防治钻心虫
钻心虫能钻入连翘的苗木髓部,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导致连翘苗木出现枯萎现象。在防治时,种植人员可施用50%敌敌畏乳油或使用药棉蘸40%乐果30 倍液堵塞蛀孔,有效毒杀钻心虫。此外,种植人员应将受害茎枝剪除,带出林外并集中烧毁。
5.5.2 防治蚜虫
蚜虫会对连翘苗木顶芽产生为害,阻碍苗木幼嫩部位正常生长,使得叶片发生卷曲。在防治时,种植人员应合理使用相关杀虫剂,可用烟草加水浸泡制成浸泡滤液,喷洒浸泡滤液来有效防治蚜虫。
连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连翘种植过程当中需要对育苗工作加以重视,应合理运用相关育苗技术,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病虫害,从而提高连翘种植质量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