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病虫害的种类、为害及防治

2022-12-26 23:54:35马雪俊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杨树树干病斑

马雪俊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祁丰自然保护站,甘肃 张掖 734000)

1 杨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树种结构单一

杨树是我国的重要树种,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管理不当、树种单一等因素都会导致杨树病虫害发生日益频繁,给林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2 防治工作不重视

杨树生长周期长、回报率低,有些地方政府不重视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之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强,病虫害在发生的前期阶段比较隐蔽和不明显,不能及时发现并防治,导致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局部地区暴发杨树病虫害,才会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

1.3 经营管理不到位

在杨树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有些地区不重视检疫和测报技术设施的建设,没有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专业的检疫人员,无法有效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规律,检疫技术措施不到位,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2 主要病害和综合防治技术

2.1 杨树烂皮病

2.1.1 为害症状和规律

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杨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枝干病害。该病害的主要特征为烂皮,还会出现树枝干枯等症状,常发生在主干和大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发病部位会出现淡褐色微肿的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如果外界的空气湿度较大,会导致病组织腐烂变软,用手按压后有酒糟味褐色液体流出,在病斑部位会产生小黑点。一旦遇到降雨或者潮湿天气会出现分生孢子,受害部位容易剥离。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圈后会造成树干枯死。

调查研究显示,该病的病菌感染与生长不良和衰弱的树木有关,尤其在低洼积水、土层贫瘠的地区和被机械损伤的树木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干旱少雨的天气也会扩大病害的发生面积,当气温达到7 ℃以上时植株开始发病,当气温超过28 ℃时病斑停止生长。秋季气温下降有利于病害的扩散和蔓延,但是树液流动速度慢、病菌生长慢,为害有所减轻。通常情况下,6~8 年生幼树发病比较严重。

2.1.2 发病原因

第一,在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该病的发生和树势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长势比较弱的树木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差,增加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病概率。第二,春季气温偏低和干旱少雨,导致地下水位低的地块水分供应不足,树木失水严重,树皮含水量减少,增加发病概率。第三,杨树种植面积大、树种单一有利于病原生物的侵袭。第四,苗圃地长期种植杨树苗,没有及时采取轮作换茬制度,大量积累病原物,增加染病概率。

2.1.3 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在杨树休眠后,可以在树干1.5 m 以下处涂抹涂白剂,能够预防冻害。第二,在早春树液流动前,可以喷洒石硫合剂,能有效防治该病。第三,在发病初期阶段,将患病部位的树皮刮至木质部,然后涂抹50%多菌灵1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第四,做好苗木的出圃检疫工作,发现病苗之后集中销毁。第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树种进行造林,加强造林管理,促进树木健康生长[1]。

2.2 杨树溃疡病

2.2.1 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为害粗枝和小枝部位,病菌通过皮孔入侵,发病部位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水泡斑,微微隆起,水泡中有无色无味的液体。

幼树染病后会出现不明显的病斑,呈红褐色,按压后比较柔软,水泡破裂后流出液体,遇到空气后氧化成褐色。在低洼和排水不良的地区会增加患病概率,并且病情严重。降水多、低温冻害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此外,溃疡病的发生跟树木的品种有着直接关系,3~6年生幼树的发病率较高。

2.2.2 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树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品种。第二,在早春树液未流动前或者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可以喷洒石流合剂。第三,在发病后可以喷洒多菌灵100 倍液或托布津1 000 倍液,用小刀刮除患病的部位,然后涂抹药剂1~2 次,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第四,加强管理,做好修枝和整枝工作,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

2.3 杨树叶锈病

2.3.1 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

杨树叶锈病主要为害杨树的幼苗、叶片,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幼苗发病导致生长缓慢、衰弱甚至死亡。在发病初期,叶背部出现淡绿色斑点,之后扩散为黄色病斑,呈小疱状后破裂,散出黄粉,形成夏孢子堆,逐渐向外扩散,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会使病变部位连成片,病叶变黄脱落。病菌以冬孢子在病叶上越冬。夏天空气温度高和湿度大会加重病情,树木生长密度大和不通风的地区发病严重。发病初期阶段有零星的叶片为害,不容易被发现,8 月中上旬叶片会出现黄色的锈状粉末,为害较大。

2.3.2 综合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管理,防止苗木徒长,清除田间的患病落叶并及时烧毁,减少病原菌。第二,在发病之前喷洒1 次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遇到降雨天气要重新喷施,连续2~3 次能减轻病情。第三,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树种,科学合理设置植株行距,控制好种植密度。

2.4 杨树黑斑病

2.4.1 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

杨树黑斑病是叶部病害之一,对杨树的危害较大。在患病初期阶段,叶片背部长出针刺状的小斑点,之后叶片正面出现黑色病斑。随着病情的扩展,病斑部位出现凸起小点,形成不规则大病斑,中间有白色凸起。严重病情会造成叶片全部变成黑色,干枯脱落。如果小苗发病,整株小苗都是黑色,扭曲变形,甚至枯死。病菌会在患病落叶内越冬。第二年6 月,分生孢子依靠雨水和风等传播到临近幼苗和树的叶片,从气孔入侵,形成病斑。通常情况下,降水多且频繁、高温、高湿的季节容易发生该病。

2.4.2 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控制好种植密度,在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发现枯枝病叶及时清理。第二,可以喷施波尔多液保护剂,喷洒4~6 次,保证喷洒均匀,防治效果显著。

2.5 杨树灰斑病

2.5.1 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

杨树灰斑病会导致树木提早落叶,影响苗木生长。对叶片和嫩梢的危害比较大,叶片会出现水渍状病斑,之后病斑会出现霉层,幼嫩叶片随即枯死。病斑在病叶上越冬,在高温高湿天气下极易发病。病菌会随着气流和雨水传播到新的叶片上,由气孔或表皮入侵,潜伏期为2~10 d,发病2 h 能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2.5.2 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保证栽植间距合理,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如果叶片密度过大,要摘除多余的叶片,保证通风透气。第二,加强苗木的经营管理,做好除草和整枝工作,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并且集中烧毁。第三,喷洒药液,每年5—6 月每间隔15 d 喷施1 次波尔多液保护剂,2~3 次即可,防治效果较好。

3 主要害虫和综合防治技术

3.1 地下害虫

3.1.1 为害症状

地下害虫的幼虫主要为害苗木根部,直接啃食皮层部位,造成苗木枯死。

3.1.2 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为害周期较长,采取以下防治方法。第一,在春季翻耕时,可以撒施5%特丁磷600kg/hm2。第二,采取苗部灌药处理的方式,选择使用90%敌百虫800 倍液、50%二嗪农乳油500 倍液、50%辛硫磷500 倍液对患病的部位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根150 mL 左右,每间隔7~10 d 灌根1 次,连续用药2~3 次,能有效灭杀根部附近幼虫。

3.2 食芽害虫

3.2.1 为害症状

食芽害虫主要包括黑绒金龟子、大灰象鼻虫、蒙古象鼻虫等。在每年4—5 月,成虫主要为害插穗以及新发出的嫩芽。通常情况下,插穗旁边有多个虫口,直接影响杨树生长。

3.2.2 防治方法

第一,每年5 月选择杂草或嫩树叶拌90%敌百虫并兑水,均匀撒于苗垄或苗床上,能有效毒杀成虫。第二,在春季萌动前,为树苗进行套袋防治。第三,在成虫出土时期,可以选择5%高效氯氰菊酯、50%辛氰乳油2 000 倍液喷施,防治效果显著。

3.3 蛀干害虫

3.3.1 为害症状

第一,云斑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成虫的生活期为45 d,主要生活在林间。雌性成虫每头产卵50 粒,产卵期为每年5 月上旬,卵期为8 d,卵孵化率高达90%。幼虫能在树干上生活,从上到下为害,尤其在树干基部距离地面30 cm 的地方会形成多个孔洞。第二,桑天牛。主要在枝条上产卵,然后向下为害。虫道可达80 cm,排泄孔成列排列,会造成杨树的风折,每年6—7 月为产卵期。第三,白杨透翅蛾。主要为害1~2 年生的幼树,幼虫直接进入枝干导致被害组织增生,蛀入髓部,形成坑道,被害处很容易折断。通常情况下,幼虫主要在枝干的隧道内,第二年开始为害,5 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成虫出现并交尾产卵。6 月上旬幼虫开始入侵,6 月下旬为虫害高发期,9 月下旬幼虫停止为害,会在枝干内吐丝结茧越冬。第四,杨干象。主要为害2~5 年生的幼树,幼虫直接在韧皮部内蛀道,并且在木质部内钻蛀隧道。第五,光肩星天牛。该害虫主要为害5~6 年生的树木,通常情况下1 年发生1 代,卵和幼虫主要在树皮和树干越冬。成虫主要啃食内叶和叶脉部位,幼虫会蛀食韧皮部,形成不规则的坑道,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导致树干千疮百孔,影响杨树质量,造成枝干干枯或者风折,甚至造成树木死亡[2]。

3.3.2 防治措施

第一,云斑天牛主要为害树干的基部,特别是距离地面20 cm 的地方。应将排泄物清理干净,找到蛀孔后插入药签,用泥土封闭,通常情况下,1 孔使用1~3 支药签,24 h 后能将虫杀死。第二,桑天牛主要为害树干上部分,之后向下为害,在插入药签后要准确找到排泄口,因为排气孔较小,不需要封泥土。选择喷洒绿色威雷等杀虫剂,将经过稀释后的杀虫剂喷洒在树干和其他的部位。如果在喷洒药物后6 h 遇到降水,要重新喷施,否则会影响效果[3]。也可以选择以虫治虫,在幼虫期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每年4—9 月是最佳释放期,能有效控制天牛等蛀干类的害虫。第三,在白杨透翅蛾幼虫入侵枝干后,选择50%磷胺乳油兑水后涂抹患病部位,或向蛀孔滴注药物,能有效灭杀幼虫;在幼虫初孵化时期,喷洒氧化乐果500 倍液或者800 倍液,每间隔7 d 喷洒1 次,连续用药3 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虫期可以选择性信息素诱捕雌性的成虫,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做好天敌保护工作,包括寄生性天敌。第四,在杨干象产卵前要喷洒40%氧化乐果800 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 000 倍液;在幼虫侵入初期阶段,选择40%氧化乐果10 倍液涂抹虫孔;在幼虫侵入到木质部后,可以钻孔蛀药进行防治,选择氧化乐果原液5~10 mL。第五,防治光肩星天牛可以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在低龄幼虫期,选择40%氧化乐果乳油400 倍液或者磷化铝熏蒸树干内幼虫,也可以选择打孔注药的方法使用20%吡虫啉;在成虫羽化产卵前选择3%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50 倍液喷施,防治效果显著。

3.4 食叶害虫

3.4.1 主要为害

食叶害虫包括美国白蛾、舞毒蛾、杨小舟蛾等。第一,美国白蛾1 年发生两代,蛹在树干的裂缝或者枯枝落叶内越冬,在第二年5 月开始羽化,羽化后出现第一代幼虫,在8 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 月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越冬。通常情况下,5 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并且分散活动。第二,舞毒蛾。通常情况下,该类害虫1 年发生1 代,胚胎发育的卵越冬,在第二年4—5 月孵化。幼虫初期阶段主要为害幼芽部位,之后取食叶片,白天有下树潜伏的习性,晚上上树为害,6—7 月化蛹,7 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第三,杨小舟蛾。通常情况下,该类害虫1 年发生3~4 代,蛹在落叶或者松土内越多,在第二年4 月羽化成虫,成虫有一定趋光性,夜晚出来活动和产卵,将卵产在叶片上。初孵化的幼虫具有群集为害的特点,在每年7—8 月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比较严重[4]。

3.4.2 综合防治方法

第一,针对美国白蛾,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在幼虫期可以喷施药剂防治,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要控制好剂量。在老熟幼虫期,可以利用天敌防治,选择在无风的天气释放天敌,并且控制好天敌数量,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4 龄前幼虫网幕时期,可以选择灭幼脲3 号胶悬剂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幼虫4 龄后可以选择1%阿维菌素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幼虫期可以选择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第二,针对舞毒蛾,要采取以下防治方法。人工刮除产卵的树干部位,并且集中烧毁;选择黑光灯诱杀成虫;在3~4 龄前可以喷施20%灭幼脲3 号,或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250 mL/hm2。在4~6 龄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9 000 mL/hm2。第三,针对杨小舟蛾,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在秋季落叶后要做好枯枝落叶的清理工作,通过松土有效消灭越冬的蛹,控制虫源数量;在幼虫为害初期阶段,可以选择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加强对寄生蜂等天敌的保护。

猜你喜欢
杨树树干病斑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6
跟踪导练(五)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中国蚕业(2018年4期)2018-12-05 05:45:12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口算本失踪记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喜剧世界(2017年10期)2017-06-01 12:39:29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一层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