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

2022-12-26 23:54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沙棘成虫患病

丁 明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鞘岭自然保护站,甘肃 武威 733200)

1 沙棘种植的重要性

我国沙漠面积大且分布广泛。为了减少沙漠带来的危害,可以积极推广种植沙棘。沙棘具有十分强的耐干旱和耐贫瘠的特点,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中也能生长,并且根系发达,萌发力很强。正常情况下,3 年以上的沙棘每年能长出10 多株新的沙棘植株。沙棘根部发达的根瘤能有效固氮,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长。沙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重要的畜牧业发展的优质肥料,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2 沙棘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沙棘干缩病

2.1.1 发病特点

沙棘干缩病是沙棘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对沙棘的危害比较严重,发生该病的原因包括外来的材料携带病菌、沙棘品种的抗病能力差、沙棘的立地条件和管理不到位等。在发病的第一年,症状不明显。第二年之后开始出现明显落叶、黄叶的现象,甚至造成枝条枯死,并且迅速扩散和蔓延。第三年发病后会导致植株枯死,并且直接传染给萌发的根蘖苗,对沙棘的危害较大。

2.1.2 防治方法

从当前的防治情况来看,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根治干缩病,需要加强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沙棘品种种植。第二,尽量减少沙棘根系的机械性损伤,避免病菌从根部入侵。第三,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科学控制施肥量,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第四,发现患病植株后要立即拔除并集中焚烧销毁,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

2.2 沙棘褐腐病

2.2.1 发病特点

沙棘褐腐病被称为沙棘腐烂病,是沙棘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的发生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冬季冻坏和夏季容易发生腐烂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沙棘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花芽分化,极易导致病菌入侵,在越冬时会造成沙棘植株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沙棘的产量和质量。通常情况下,该病对7 年生以上植株的危害较大,最常见的症状为溃疡性病变,每年5 月左右在沙棘的主干和枝条部位出现暗褐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扩散,可能导致植株死亡。

2.2.2 防治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沙棘品种,并做好防冻工作。第二,科学修剪枝条,保证剪口平整,及时清理病枝、枯枝。第三,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如果密度过密要适当伐除。第四,要及时清理患病枝条,并在伤口处涂抹10%碱水,避免感染。

2.3 沙棘干枯病

2.3.1 发病特点

在幼苗和成苗植株期都可能发生沙棘干枯病,引发该病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真菌或镰刀菌感染植株。第二,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和土壤板结等现象,会导致叶片变黄、枝条干枯,极易造成幼苗死亡。如果成年植株发病,主要症状为枝条的树皮部位出现褐色凸起或黑褐色的凹痕,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叶片干枯脱落,甚至会出现枝干枯死。

2.3.2 防治方法

针对干枯病,可以采取前期预防和发病时期防治两种方法。在前期的预防过程中,要做好植株的抚育管理工作,控制肥料使用量,适当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做好松土和浇水工作,为沙棘的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沙棘集中分布的地区,可以播种禾本科牧草,能有效降低干枯病的发生概率。在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喷洒植株,每间隔10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 次,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保证沙棘植株的健康生长。

2.4 沙棘叶斑病

2.4.1 发病特点

沙棘叶斑病主要为害幼苗,在发病前期,幼苗叶片会出现2~4 个黄褐色的圆形病斑,经过3~5 d 后患病部位逐渐变大,最终叶片被感染,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2.4.2 防治方法

为了降低叶斑病的发生概率,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第一,在发现病症后及时清除发病叶片、枝条,集中焚烧,选择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洒患病的植株,每间隔15 d 喷洒1 次,连续喷3 次,能有效减少叶斑病的大面积发生,保证沙棘健康生长。

2.5 沙棘锈病

2.5.1 发病特点

锈病是沙棘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煤污病,该病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沙棘失去经济价值,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在发病的初期阶段,沙棘表面会出现黑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生长期叶片脱落,在第二年春季萌叶时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通常情况下,锈病的病菌主要在蚜虫和寄生螨等有害生物上寄生,有害生物扩散后,该病也会随之扩散。

2.5.2 防治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植株的幼苗期,每年6 月上中旬可以喷洒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如果植株已经发病,要及时剪除患病枝条并集中焚烧处理,避免大规模地扩散和蔓延。可以选择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直接喷洒患病植株,每间隔一段时间喷洒1 次,连续喷3 次,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喷三唑酮800~1 5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2.6 沙棘流胶病

2.6.1 发病特点

流胶病主要为害沙棘的树干和树枝,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正常情况下,树干发病比较严重。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很难被发现,随后枝干部位会有明显的肿胀现象,出现红褐色或者黄褐色的木质,逐渐渗出透明胶状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湿度大时会增加发病概率。在发病初期阶段流胶呈液态,在空气中逐渐变为固态,颜色变为深褐色,患病部位出现肿胀或者皲裂的现象[2]。

2.6.2 防治方法

要做好果实的管理工作,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管理肥料,重点使用有机肥,辅助使用氮肥和钾肥,控制好两者之间的比例。结合沙棘树的生长态势修剪,保证通风、透光性。在沙棘树种植1 年后,在修果期要进行追肥,选择充分腐熟的肥料,深耕土壤35 cm 以上并撒施有机肥。通过松散土壤的方式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提高果树的免疫能力,及时做好排涝工作。定期测定土壤中的pH 值,如果土壤呈酸性,适当加入石灰粉或磷酸钙进行中和。在冬季做好果树主干的刷白工作,能有效阻止幼虫向上攀爬。在每年流胶病的高峰时期喷洒,交替轮换使用药剂。

2.7 褐斑病

2.7.1 发病特点

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部分,发病部位的叶片或枝芽上会出现红褐色或者紫红色病斑,随着病情的扩散,病斑部位逐渐变大,并且在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出现同心轮状病变。该病的发生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湿度过大,患病部位会出现黑色小点。在患病后期阶段,褐斑病病变部位叶柄产生离间层,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沙棘的产量。

2.7.2 防治方法

褐斑病通过叶片和果实传染。种植户要做好果园的清理工作,定期清理病叶和病果并集中焚烧处理,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数量。在降水量较大时,做好沙棘园的清理和排涝工作,避免出现积水。夏季是果实生长的重要阶段,应定期修剪果树,提高果实透光率,改善树木的光合作用,减少林间湿度,降低褐斑病的发生概率。如果已经出现褐斑病,应及时选择43%戊唑醇3 000 倍液喷雾防治,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 沙棘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3.1 舞毒蛾

3.1.1 发病特点

舞毒蛾是沙棘生长过程中的常见虫害,属于毒蛾科毒蛾属,主要啃食沙棘的叶片部位,严重时会吃光叶片,甚至造成植株的死亡。舞毒蛾虫蛹的颜色为红褐色或黑色,雌性成虫的体长为25 mm,大于雄成虫,正常情况下每年繁殖1 代。雌性成虫在10 月下旬在沙棘树干背面产卵,第二年春季沙棘发芽时虫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的幼虫主要在沙棘叶片的背面活动,在夜间取食沙棘的叶片部位,可以将叶片咬成孔洞状。

3.1.2 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管理。要做好沙棘地的杂草清理工作,及时剪除枯枝和病虫害枝并统一焚烧。第二,诱杀成虫。舞毒蛾有明显的趋光性特点,可以利用杀光灯诱杀,选择羽化期诱杀成虫,能减少产卵数量。第三,化学防治。可以喷洒20%杀灭菊酯1 0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3.2 白星花金龟

3.2.1 发病特点

白星花金龟的成虫属于杂食性害虫,对沙棘的危害较大,直接吸食沙棘汁液中的水分,会导致沙棘的果实变成空壳。通常情况下1 年发生1 代,但是一生中会发生多次交配行为和多次产卵行为,并且具有群居性危害的特点。白星花金龟幼虫对沙棘没有危害,只有成虫阶段对沙棘的危害较大。

3.2.2 防治方法

选择一定量的酒、敌百虫、水、糖和醋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放在水平容器内,深度为4 cm 左右,之后将其悬挂在沙棘树干上,保证溶液充足,能有效诱杀白星花金龟成虫。

3.3 沙棘木蠹蛾

3.3.1 发病特点

沙棘木蠹蛾是沙棘生长过程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属于鳞翅目木蠹蛾科线角木蠹蛾属昆虫,成虫个体较小。冬季幼虫会在蛀孔的沙棘根部内越冬,第二年的6月会爬出蛀孔,直接到土中化蛹,7 月羽化成虫,直接产卵繁殖下一代。通常情况下,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冠周围15cm深的土壤中结茧化蛹,主要为害多年生的沙棘。

3.3.2 防治方法

第一,针对虫害高发地区,要做好沙棘林的管理工作,采伐受害比较严重的植株,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沙棘品种和乡土树种混合栽培,加强造林地的抚育管理,科学松土和除草。第二,可以选择专业性较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繁殖,浇水或降水后喷洒在植株上。也可以选择天敌防治,天敌包括毛缺沟寄蜂等,能有效灭杀害虫。第三,沙棘木蠹蛾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特点,在害虫的高发期可以选择灯光诱杀,但是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误杀害虫天敌。第四,针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沙棘木蠹蛾,可以选择氧化乐果进行灌根处理,能有效灭杀害虫,用药过程中避免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该方法的灭杀率高达95%以上。

3.4 红缘天牛

3.4.1 发病特点

红缘天牛虫卵为白色椭圆形,长度为2.5 mm 左右,幼虫的长度为20 mm 左右,成虫的长度为15~20 mm。通常情况每年发生1 代,幼虫主要在沙棘枝干的柱道内越冬,在第二年春季4—5 月,幼虫开始化蛹和成虫羽化,5 月下旬会生长在长势比较弱的枝干上产卵,产卵周期为10 d 左右。幼虫主要啃食幼嫩枝条的皮层,随着树木的生长,对枝干的为害比较大。每年10 月下旬幼虫会直接进入木质部越冬[3]。

3.4.2 防治方法

第一,人工捕捉。每年5—6 月是红缘天牛的活动旺盛期,可以选择在早晨或晚上进行人工捕捉。第二,清除虫卵。每年6 月中下旬,患病部位的树干基部会出现泡沫胶状物,用刀片刮去树皮下的虫卵,并选择波尔多叶或者石硫合剂涂抹伤口。第三,毒杀幼虫。如果在植株树干基部地面发现有成虫产出的粪便,应分别挖出然后选择药剂注射,选择40%乐果乳油10 倍将其注入到虫孔之中。第四,毒杀成虫。在成虫的活动旺盛期,可以选择40%乐果乳油5 倍液和泥土均匀混合,然后搅拌成糊状,涂抹在距离地面50 cm 以下的树干。

3.5 春尺蛾

3.5.1 发病特点

通常情况下,春尺蛾1 年发生1 代,蛹主要在沙棘根部周围的土壤中越冬或者越夏。在每年4 月左右地表温度逐渐上升。当地表3~5 cm 处温度达到0 ℃时开始羽化,每年4 月中下旬是产卵时期,6 月末至7月初开始孵化,8 月份逐渐成熟后进入土中化蛹。

3.5.2 防治方法

针对该类害虫应该采取化学防治方式。每年4 月中上旬,幼虫开始发育时,可以选择灭幼脲1 000 倍液、5%氟虫脲乳油、青虫菌400 倍液或苏云金杆菌3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最好选择在16:00~20:00 时间段内。

3.6 沙棘白眉天蛾

3.6.1 发病特点

沙棘白眉天蛾在我国一些地区1 年发生1 代,主要以蛹的形式越冬,每年5 月开始羽化成虫,直接将卵产在叶片的背面,第二代成虫主要在每年7 月进入高发期,每年9 月开始化蛹。

3.6.2 防治方法

防治沙棘白眉天蛾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选择三唑类的杀菌剂,或选择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洒防治,叶片的背面和正面都要喷洒,防治效果显著。

4 结束语

沙棘生态价值较高,不仅能起到保持水土和绿化荒山的作用,而且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沙棘适合在我国北方风沙比较大的地区种植,根系较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我国的重要树种。

沙棘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害和虫害,直接影响沙棘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分析病害和虫害的发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保证沙棘树的产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沙棘成虫患病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沙棘丰收红艳艳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