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2022-12-26 23:54代大伟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栽培

代大伟

(南召县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河南 南阳 474650)

随着绿色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大了对无公害技术的研究力度,并普遍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实现“三关、六节”,即在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区位选择和无害化种植,加强对农作物毒物残留检测3 个关卡的管控,落实品种、病虫害防治等6 个环节的优化,最终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农作物由于化学污染所出现的品质下降问题,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基本原则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标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或水资源质量较差等,都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系统化,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农作物的品种。针对现阶段新技术推广问题,相关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势和特点[1]。

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取得的成果

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能够取代以往的栽培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对人体的伤害。随着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种植人员愈发注重农产品的产量。部分种植户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农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生长条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我国已在这一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2]。从对旱地小麦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来看,该技术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且增产率超过30%,使小麦单产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大程度控制了对化学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在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农作物的品质。种植人员可以建立一套农业生产体系,使社会保障效益与绿色生态效益相结合[3]。

首先,社会保障效益。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不但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技术落后及部分农村地区的生计问题,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矛盾,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实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质增效。除此之外,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大力推广,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4]。

其次,绿色生态效益。无公害农业种植栽培技术降低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频率,与我国绿色环保生态理念达成一致,实现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无公害管理运行过程中,通过种子选育、栽种培育、果实收获3 个方面对农作物整体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绿色发展为基点,为实现绿色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3 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规律,逐渐取代化学农药,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确保土地质量。近年来,我国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给予高度重视,相继研究出很多新型栽培技术,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3.1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

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农药残留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无论使用何种技术都会出现药物残留问题,若没有科学控制施用量,就会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使用价值造成较大影响,并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很多农民对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较少,不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科学施肥,导致农作物营养流失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当前,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存在污染性质的企业逐步由城镇转移至农村,导致农作物和土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使得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推广较为困难[6]。

3.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普及力度不足

根据现阶段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具备较高的技术认知,管理工作有所欠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东部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在西部地区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对新型栽培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弱,农民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导致当地的粮食产量无法大幅度提升,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7]。

此外,由于科技和经济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部分地区在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持,导致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出现了其他问题,加之传统的种植理念已扎根到了农民的心里,他们很难在很短时间内接受新的栽培技术。

3.3 技术管理不具备实效性

建立农业绿色生态体系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并使用生活用水进行田间灌溉,对顺利开展无公害技术管理工作形成了阻碍,导致二次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推广[8]。

3.4 具体应用操作存在问题

已经实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地区,相关技术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农作物品种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没有按照无公害的要求进行生产。由于生产存在盲目性,加上没有及时综合分析当地土地条件和人员资金技术支持情况,出现了与当地种植情况不相符的现象,最终取得的成果不尽如人意。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管理理念建立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农作物生产的所有环节进行绿色无公害处理,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由于市场投机和强行改造,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体系进步受到阻碍。此外,由于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当地土壤条件较差、种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等问题,使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化的一种表现[9]。

4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之前,要分析与研究当地土壤的实际条件,确保满足无公害化处理的标准要求。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视为无公害生产处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实现无公害栽培的同时,确保当地土地环境质量较高。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在经济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派专人进行生产管理,实行一对一的专项技术传授,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技术欠缺而出现的农作物管理问题[10]。

4.2 对农作物的选种进行严格控制

要想实现无公害种植,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是前提和基础。优质的品种具备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与抗旱能力,即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最终达到预期产量。因此,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要做好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工作。

在具体的选种工作中,要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如果该地区比较干旱,要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品种;如果该地区风力较大,要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品种。

同时,为了获得更加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要从良种培育着手。构建示范园区或核心技术区,借助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力量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内种植业稳定发展[11]。

4.3 采用科学的土壤管理技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土壤环境出现问题,将会对无公害栽培种植造成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土壤的科学管理,具体如下。

第一,土壤污染管理。无公害农作物对各类农作物的指标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导致农作物的相关指标超标,所以必须在种植期间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及检测。相关人员要及时清理种植区域的污水和污物,避免污水或固体废弃物使土壤受到污染[12]。

第二,监测分析土壤营养成分。土壤的成分组成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直接影响。通过监测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和有效成分的比例,对土壤进行合理施肥或松土,创造适合农作物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在选择土壤样本时,要从多个区域采集,综合分析种植区域土壤成分的变化,以便更加准确地对土壤进行施肥或松土。在耕松土壤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采用轮种或翻垦土壤的方法,改变土壤耕层结构,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4 运用水肥管理技术

水肥管理是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农作物最终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在具体栽培过程中,要围绕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科学合理地施肥浇水。例如,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施肥浇水的效率。相关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合理确定施肥浇水的时间,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充足。雨季或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避免由于积水导致农作物根系受到淹浸[13]。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品种,要选择不同的浇灌模式。针对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可以采用沟灌的浇灌方式,在保证达到浇灌目的的前提下,减少浇灌用水量,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如果沟渠长度为50~100 m,相邻的沟间距应控制在80 cm 左右,灌水量和水流量分别控制为20~25 m3和2~3 L/s。

此外,无公害农产品对各类化学农药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农药使用不合理,会使农作物出现大量的药物残留,对农产品的使用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肥料的用量,尽可能使用绿肥或生态肥。绿肥与生态肥由植物或人畜粪便发酵后腐熟而成,属于有机肥。将绿肥和生态肥用于种植农作物,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肥料,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出现板结、污染等现象[14]。

4.5 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无公害栽培管理过程中,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相关人员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引虫灯杀灭害虫,或通过生物之间相生相克或是代谢关系进行防治。

目前,最常用的生物杀虫剂有苏云金杆菌与昆虫病毒。此外,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要合理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及大数据进行分析,加强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防范,把病虫害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6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4.6.1 加大对投入品的管理力度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注》的要求,不可使用含有剧毒、高残留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农药销售单位要有专门的农药仓库管理人员核查农药的品种、数量、“三证”等,检查农药的生产日期、有效日期。

此外,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同相关监测部门一起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不可随意加大农药浓度、增加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要指派专门人员对农药田间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各类农时操作、农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确保所有记录的内容真实、完整、有效,记录的数据保存日期不可少于1 年,便于追溯检查。

4.6.2 转换主体开发模式

为了促使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早日结合,要及时完善传统的种植模式,不断优化与更新相关管理措施。这就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一旦发现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且节约管理成本的栽培方法,要尽快建设试验点,尽早实现栽培模式的转型,使种植模式逐渐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

5 结束语

现阶段,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在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要加强对选种、育种、肥水管理、农药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做好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管理工作。同时,要转换主体开发模式,提高无公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产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药栽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