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以新疆地区为例

2022-12-26 23:54:35荷尼古丽阿不都克热木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优质栽培病虫害

荷尼古丽·阿不都克热木

(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阿克苏 842000)

为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国内食品自给,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整体布局,有序引导水稻生产,推动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持续上升[1]。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稻谷产量达2 亿t,占全球稻谷总产量的30%,位居世界第一。

考虑到粮食生产要求,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科技导向、管理导向,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优质水稻栽培体系,在保证水稻生产效能的同时,科学防治病虫害,实现水稻种植产业提档升级。

1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主要思路

为持续增强水稻栽培效能,实现生产的优质化与高效化,种植户应总结有益经验,结合现阶段水稻的种植要求,厘清栽培技术应用思路,掌握栽培要点,推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在应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建立全过程栽培体系,将各项栽培技术有序融入水稻栽培的各环节,实现育种科学化、育苗高效化、播种灵活化、苗期管理集约化,有效改变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全面兼顾水稻单位产量与生产成本[2]。

水稻选种作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的基础与前提,是保证整体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发挥水稻选种技术优势,农业部门除了需加大资源投入力度、认真做好优秀水稻品种培育工作外,还需推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通过选择高产、耐旱、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形成规模优势,促进水稻优质生产。

种植户播种之前,需按照要求开展播种准备工作。将水稻种子浸泡于清水中,浸泡后及时做好晾晒处理,提高种子内部细胞活跃度,保证水稻种子萌芽率[3]。水稻育苗环节,种植户应采取灵活的技术举措,根据区域环境特征,科学调整水稻苗床以及水温等参数,全面提升育苗成效,保证水稻幼苗的存活率,提高水稻整体产量。

水稻幼苗管理期,种植人员应控制幼苗生长环境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导致死苗、减产甚至绝产。在实际处理环节,可以在种植区域覆盖保温膜,保证土壤温度,并定期通风,确保幼苗生长态势良好。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户应做好追肥工作,供应充足的养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4]。

2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策略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环节,种植户需严格遵循优质栽培思路,以科学性、实用性原则为引导,综合技术资源,合理应用种植技术、育苗技术,形成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2.1 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

运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时,为保证整体产量,降低后续田间管理难度,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种植户应遵循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结合种植地自然气候特征,综合各类考量,选择最优的水稻品种。根据以往经验,种植户应选用质量高、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该类种子环境适应能力强、存活率与出苗率高。

阿克陶县在水稻种子选育过程中,与技术团队进行合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成功种植海水稻,扩大了水稻种植区域。在种植区域选择方面,为降低后期水稻管理难度,提升水稻品质,应选择土质肥沃、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土地进行水稻种植。水稻生长发育需大量水分,要全面评估种植区域水源供给能力,修建灌溉设施,保证灌溉水源充足。

新疆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冲积扇平原下缘的泉水溢出带、盐碱地、河床具备水稻种植的先天优势。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水稻整体经济效益较高,可以有效改良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调节局部气候。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0 年新疆全域内除哈密市、吐鲁番市外,其余12 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均有种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69 万hm2,产量达到51.62 万t[5]。

2.2 提升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水平

种植水稻前,种植户需做好拌种工作,持续提升水稻抗病害能力。在实际处理环节,应避免盲目选择拌种药剂。要结合新疆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科学确定水稻拌种药剂,确保拌种操作达到预期目标。根据种植经验,新疆水稻在生长发育环节,发生瘟疫病概率较高。瘟疫病暴发后,会严重影响水稻长势,造成水稻减产、绝产,对种植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应对这种情况,水稻拌种过程中,种植户可使用戊唑醇等药剂。戊唑醇不仅可以有效杀灭致病细菌,降低瘟疫病发生概率,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水稻栽培绿色化、无害化[6]。

对于不同的水稻病虫害,要采取灵活的拌种处理。例如,采用酷拉斯等药剂拌种可以防治稻飞虱,为水稻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在水稻栽培环节,坚持技术导向,综合利用温度、光照等环境要素,选择最优播种期,可实现对自然要素的合理应用。例如,新疆地势相对平缓,播种面积大,种植户可直接使用大型机械开展水稻播种,通过机械设备提升播种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水稻播种环节需结合水稻品种、水资源分布情况,控制水稻植株密度,确保水分、养分供给充足。可结合新疆气候特点,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将水稻株行距控制在15 cm×28 cm,按照每个种植穴插入两株水稻的栽培标准,稳步开展栽培工作,确保水稻幼苗存活率。同时,插秧环节苗秧插入深度需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根据过往经验,苗秧插入深度以3 cm 为宜,避免插入过深或者过浅,为后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奠定基础。

2.3 完善优质水稻田间管理体系

在水稻田间管理环节,种植户需全方位做好补苗、施肥、灌溉等工作,有序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消除管理漏洞,确保水稻长势,增加整体产量。水稻插秧后,种植人员需综合评估水稻幼苗生长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开展补苗工作,将水稻幼苗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7]。同时,认真做好除草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幼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新疆水稻种植区域土质盐碱化严重,幼苗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死亡率较高。为避免这种情况,种植户需及时做好补苗工作,保证水稻整体产量。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为保证产量,需确保养分供给充足。

种植户要结合土壤肥力、水稻生长情况科学施肥,结合以往经验,以氮肥、钾肥、磷肥为主,按照1∶1∶0.6 的比例混合配制。这种配比方式既可以保证养料供给,又可以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性保护。

同时,考虑到新疆土壤结构特殊性,种植户可以根据水稻长势,施加含有锰、镁元素的肥料,保证微量元素供给。根据水稻种植区域土壤保护要求,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可改善土壤结构,推动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

水稻生长发育环节对水分需求量大,新疆降水较少,因此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周期内,需制订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水资源持续稳定供应。灌溉过程中,种植户需做好水量控制工作,灌溉量不应超过水稻叶耳,深度应低于2 cm。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量特性,灵活调整灌溉深度,将灌水量提高到8 cm,确保水量充足供应[8]。

大水漫灌方式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为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可结合现有的水稻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依托技术优势,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改变原有水稻灌溉方式,将灌溉用水量从2 000 m3/hm2降低到800 m3/hm2,节约水费60%。通过技术要素全面参与,可持续提升水稻田间管理能力,为水稻优质栽培与高效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 水稻主要病虫害类型

水稻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发生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三化螟、稻瘟病以及稻飞虱等病虫害的概率较高,不仅影响水稻总体产量,还会产生额外成本,影响水稻品质。系统分析水稻主要病虫害类型,全面总结相关经验,形成完整的生产认知,可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率。

3.1 水稻主要病害

根据经验,现阶段水稻主要病害包括纹枯病、白叶枯病、条斑病等。上述病害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造成区域大面积减产,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水稻纹枯病发病后,发病植株会出现淡褐色病斑,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面积不断扩大。纹枯病往往从根部开始,从下而上阻碍光合作用,导致稻谷不饱满,诱发单位面积减产[9]。

白叶枯病发病后,从上而下扩散病症,多在水稻叶尖期发病。发病初期,发病区域出现暗绿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暗绿色斑点转为黄色或者灰白色,水稻谷粒呈现灰白色,产量减少到原来的70%~80%。

条斑病与白叶枯病有着类似的病症,在初期阶段,发病区域呈现暗绿色小点,顺延叶脉区域扩张,最终形成赤褐色条斑,造成20%~30%的减产[10]。

稻瘟病又称为稻热病,主要由稻瘟病原菌引发,发病周期较长,在水稻整个发育周期内均可发生。稻瘟病发生后,会对水稻的秧苗、叶片、叶穗等产生负面作用,是目前为害性较大的病害之一。根据发病机理以及表现方式差异,稻瘟病大致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斑型、褐点型等不同类别,呈现差异化的病症表现。在实际防治环节,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11]。

3.2 水稻主要虫害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新疆水稻种植过程中发生三化螟、稻飞虱等虫害的概率较高,虫害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与水稻病害不同,虫害覆盖范围较广,为害性较大,防治难度较高。在整个水稻栽培环节,需扎实做好虫害防治工作[12]。

三化螟幼虫以水稻茎秆为食,且繁殖速度快,扑灭不及时极易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枯心苗或者白穗等。稻飞虱又称响虫,2020 年被划归为一级农作物病虫害。稻飞虱除啃食水稻茎、叶等部位外,其排泄物会滋生霉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水稻减产。现阶段,针对水稻虫害,种植人员应采取合理的干预手段,有效管控水稻虫害为害范围,进而实现对虫害的科学防治[13]。

4 水稻病虫害防治基本路径与方法

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为提升防治成效,降低防控成本,种植户需采取多元化防治举措,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手段,持续增强水稻病虫害防治能力,降低病虫害为害,营造良好的水稻生产体系[14]。

4.1 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过程中,主要借助人工治虫或机械治虫的方式,干扰破坏病虫害发生条件,从而达到防治目的。物理防治在水稻栽培领域中的应用可有效清除隐蔽病虫,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其他影响,但物理防治耗费时间较长,防治成本较高,适用于小范围病虫害防治。随着技术发展,更多种植户尝试通过栽培优质水稻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4.2 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过程中,种植者主要借助化学农药,针对性完成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的优势在于通过各类药物制剂快速灭杀害虫,减少经济损失,但不合理的药剂会破坏周围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问题,增加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物功效。

在化学防治手段应用过程中,种植户需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新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整个防治环节应加强与农业单位的沟通,在专业人员引导下,根据病虫害类型做好药剂类别选择以及剂量计算,兼顾病虫害防治效果与环境保护。

4.3 生物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过程中,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害虫数量,提高害虫死亡率,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基于此防治原理,种植户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周期内,立足区域水稻生长环境,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团队支持下,引进生物防治机制,在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的同时,保证整体防治效果。

5 结束语

水稻栽培的科学化与病虫害防治的高效化,促进了种植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了优质化生产新模式。文章分析了种植技术、育苗技术的集约化使用,以期有效降低水稻管理难度,提升水稻产量。同时利用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方式,高效应对病虫害,保证水稻长势,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水稻种植收益,为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优质栽培病虫害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油麦菜栽培要点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夏季苦瓜栽培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