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晨
《时代问答》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宣传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系列成果的高端访谈电视栏目,自2012年10月开播至今,已制作播出超过400期节目。该栏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次电视化、栏目化的整体呈现,是研究电视理论节目不可忽视的重要样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手段、媒体业态、舆论环境、受众习惯等正经历一场巨大变革,把握内容生产传播的底层逻辑,遵循理论节目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律,适应信息内容表达传播的创新需要,也是《时代问答》这一电视理论节目的重要研究课题。
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加速发展,节目样态更加丰富多元。现有电视理论节目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专家访谈类,主持人和一名或多名专家在固定场景进行采访提问,穿插短片等补充资料,例如《时代问答》《我们的新时代》;二是专家演讲类,以演说的形式进行理论解读,例如《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三是场景式宣讲类,设置与主题相关的特定场景,并使节目沉浸其中,例如《思想的田野》《精神的力量》;四是理论公开课类,引入学校课堂的授课模式,专家与现场观众直接互动交流,例如《马克思是对的》;五是竞答类,理论节目借助竞赛活泼形式,为理论解读营造气氛、引发思考,例如《理响新时代》。
电视理论节目经过多年发展,现大多已不再采用单一形式。很多电视理论节目运用两种乃至多种类型相结合,以增强节目可看度。开播于2012年的《时代问答》创立之初采取专家访谈的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迭代创新,根据话题的不同,不断融入沉浸式场景、专家演讲、网络互动等不同元素,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推陈出新。它将复杂的道理深入浅出,回应社会的热点,解答群众的疑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技术不仅会影响到人类的思维,并且构成“世界”和“自然”本身,它对受众具备着极大的影响力,影响到受众对生活的感知。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空间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取资讯、消费娱乐的主要渠道,过去是“人找信息”,如今更多是“信息找人”,信息传播产生新的生态格局。电视理论节目面临不得不变的挑战,须顺势而为、应势而谋,在新的变化中寻求突破。
近年来,各品类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平台相继推出一批面向大众的理论宣讲专栏,“学习小组”“黄城根下”“群众杂志”“马克思主义·青年说”“马克思靠谱”等新媒体理论专栏,依托电视、报纸、杂志、研究院、高校等传统内容生产优势,借助网络平台的渗透力,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宣讲模式。
依托短视频平台新阵地,理论宣讲的发布主体也产生了新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通过抖音发起话题挑战,开启舆论引导,启动宣传活动。这些都为理论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彼此借鉴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相加”到“相融”,真正实现内容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此过程中,电视理论节目亟须同步完成两大提升,一是提升传统媒体吸引力,这就要求电视理论节目改变惯有的传播语态,在“秒读”的受众群体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视听产品。二是提升新兴媒体影响力,这就要求电视理论节目加快融合转型发展,打破传统传播格局,在全媒体范畴内筑牢主流舆论宣传阵地。
无论是提升传统媒体吸引力,还是提升新媒体影响力,电视节目都必须深化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认识,创新并非把网络语言搬上电视,也不是把电视节目搬上网络。电视理论节目需要建立互联网思维,以移动端倒逼电视端,逆向推演,谋划创新,使全媒体传播真正渗透到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中。
1.议程设置创新
理论节目的导向性强,要通过议程设置创新,将理论宣传和百姓生活相融合,使之更易为群众所掌握。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不再拥有议程设置的垄断权,议程设置主体去中心化,议程内容多元化,议程发展自主化。电视理论节目要在新媒体和受众间均形成积极互动,以贴近公众认知的视角选择有价值的公共议程,横向筛选热点社会话题,纵向挖掘核心思想理论。例如在历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代问答》针对民法典、减税降费、城乡融合等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选题策划,推出系列专题,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了方针政策背后的科学理论。
2.视听语言创新
理论节目的学术性强,要通过视听语言创新,使之更加通俗化、艺术化。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传播手段上,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生动的视听语言。理论是枯燥的,平铺直叙的陈述难免令受众疲劳,而或优美或诙谐的表达可以使之更具文学性,恰当的谋篇布局可以增加节目的节奏感,精彩的画面和剪辑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时代问答》在节目中加入实物展示、数据动画、典例短片、网友互动等,根据选题需要推出沉浸式访谈,例如主持人和嘉宾来到风景如画的山村,就在村口广场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话题,并邀请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民们一同参与讨论。此外,视听语言创新还需融合新媒体视听元素。例如《时代问答》最新改版后,借鉴云录制的技术手段和创作思路,打造观众线上参与、提问互动的通道,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传播力。
3.媒体融合创新
理论节目的思辨性强,要通过媒体融合创新,提供既能高效传播的碎片化信息、又能系统化解读的立体传播架构。受新媒体自身传播属性制约,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流动呈现碎片化特性,轻巧的体量有利于快速抵达受众,但在深刻思想理论的传播上难以做到系统、全面、透彻。因此,理论节目需要以碎片化传播为切入点,做好由移动端的引流工作,既要“小巧”,也要“深厚”。《时代问答》与荔枝APP联动打造的移动端产品,不是简单地将电视节目打散切片,而是针对移动端的收视习惯和心理预期量身定制,重新打造若干短视频,为当期话题划重点,从严肃理论里找亮点。
提升理论节目感染力、传播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唯收视率论”,警惕“通俗=庸俗”的陷阱。如今新媒体上众声嘈杂,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要保持定力,发挥深度剖析和权威解读的优势,抢占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和制高点。
主流媒体必须坚守政治底线,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助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在内容表述上要坚持理论正确。宣传工作导向为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给错误思想言论空间。理论节目尤其要充分发挥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理论节目与时俱进,变的是手段与形式,不变的是其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只有逻辑缜密、论证严谨的理论节目,才具备说服力,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对理论解读不可含糊其词,对政策解读不能模棱两可,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才能确保节目内容有说服力。《时代问答》开播以来,邀请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在内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约170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理论宣传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人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因此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节目要从实际出发,追求实践的力度和情感的温度,避免用理论解释理论,不可陷入坐而论道的虚空。《时代问答》能够以正确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回答时代之问。例如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栏目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及时推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创民族团结美好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特别节目,契合观众所思所盼,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以《时代问答》为代表的理论类栏目彰显了当代国内主流媒体责任担当,节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方法,为电视理论节目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宝贵经验。《时代问答》开播以来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充分证明了电视理论节目要在“变”中提高影响力,在“不变”中坚守公信力,才能够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