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
2022年6月,一则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4名初中生“见义智为”的感人事迹新闻引爆全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三大央媒的官微在头条位置进行了关注和推送,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搜狐、网易、腾讯和新浪等门户网站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引来无数网友关注;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荔枝新闻、扬子晚报、交汇点、蟹视频等各级主流媒体迅速跟进,对4名好少年的感人事迹也纷纷进行宣传报道。
一条由县级融媒体中心挖掘报道的初中生“见义智为”救人消息,何以引发全网关注,实现从内到外、由点及面的融合传播?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力,既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效率和质量,也反映着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与新闻水平。
太仓4名中学生“见义智为”的救人消息,并非是有人专门爆料或投稿,而是来源于太仓市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电视编辑张琳与她的教师朋友的一次闲聊。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张琳意识到这是一条很好的消息,在仔细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她第一时间将该消息告知了跑教育条线的记者,并在当天中心编前会上进行了汇报。
对于救人事件,一开始学校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好人好事而已,没有宣传报道的必要,所以该消息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直到中心记者介入采访,当地派出所给学校送感谢信,浮桥中学4名初中生“见义智为”这条新闻“大鱼”,才最终“浮出水面”,并引发全网关注和点赞。
因而,新闻的敏感性,是一个新闻人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也是媒体融合时代,融媒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再好的新闻素材,也无法“出圈”。
精心策划报道,是扩大传播效果的迫切需要,也是融媒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新闻题材,如果没有好的报道策划,不仅容易造成素材的浪费,而且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获得4名初中生成功救人的消息后,中心编前会随即变成新闻策划会,对新闻线索的真实性、导向性和价值进行研判。第一时间安排记者联系学校,对学生救人的相关内容和细节进行核实。毕竟救人的4名同学都是尚未成年的初中生,其行为能力有限,在充分掌握一手材料之后,才便于开展全方位的采访报道。
正是因为有了精心的策划,以及对题材的正确分析和研判,在后来的新闻报道中,才有了尽可能多的素材,才能做到“一鱼多吃”,实现了报、网、端、微、屏、号各平台的融合传播。作为基层新闻媒体,新闻资源本身就相对匮乏,新闻的高度无法与上级媒体比拟,在这样的情形下,更应注重新闻报道的策划,从内容到形式,从角度到方向,从细节到全局,都要进行精心策划。
一些看似普通的身边人、身边事,也能成为爆款新闻。如何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好新闻呢?除了新闻的敏感性,还要培养深挖新闻时代价值的精神。
从新闻特征而言,在太仓4名初中生救人的事迹上,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好人好事,其行为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时代特征,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了新闻宣传的基本价值。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这个层面,这则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并不一定能够“出圈”。只有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时代特征与新闻价值,才能使新闻报道出彩,赢得受众的点赞与转发。
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4名初中生救人的新闻价值逐渐显露。因为救人的主体是一群尚未成年的初二学生,其行为能力本就有限,无论是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角度,还是地方见义勇为褒扬条例而言,都不鼓励、不提倡未成年人做出冒着生命危险的见义勇为行为。但是,复盘4名初中生的整个救人过程,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见义勇为行为“浮出水面”: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他们有勇有谋,沉着应对,机智救人,既充分保障了自身安全,又挽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4名初中生勇救轻生女子的新闻中,最值得点赞与肯定的,就是这个“智”字。他们“见义智为”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也是新闻价值所在,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这篇新闻一开始就具备了“出圈”的潜质。
在融合传播的思维构架上,中心从选题开始,综合考虑微信、微博、视频号、客户端、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站等各端口特点,进行策划、采访、编排和刊发。同时,根据不同平台要求,在时效度上,坚持“移动优先”的原则。6月24日,经过精心采编的新媒体稿件《今天的头条属于他们!》一经推出,半小时内点击浏览量过万,评论区点赞声一片。随后,太仓融媒视频号、太仓融媒微博、太融e客户端、金太仓抖音、太仓新闻网、太仓电视新闻频道和太仓日报等平台迅速跟进,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和H5页面等形式,对4名初中生的“见义智为”事迹进行了一次立体、全方位、多视角的融合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融合传播改变了过去单一媒体和端口传播的局限性,其传播力覆盖了尽可能多的受众与群体,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作为一种传播模式的变革,融合传播打破了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和新媒体等端口的一体化运作,优化“策、采、编、发”新闻生产流程,构建起“一次采集、多重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矩阵传播格局。
县级融媒体中心处在传播网络的最基层,优势是与受众的物理距离最近,劣势是好的新闻素材相对有限。在这种现实情形下,只有树立全媒体思维,掌握全媒体技能,借助融合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才能在有限的资源和物理空间内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让更多的新闻报道成功“出圈”。
融媒体时代,基层新闻想要“出圈”,既要在平台资源上练好“内功”,更要在传播渠道上打通天线,不能关起门来自顾自地办台办报搞新媒体创作。近年来,太仓市融媒体中心通过融合改革,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彻底打通了原有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实现了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互动,做到了新闻价值和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当然,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仅仅练好“内功”是不够的。毕竟地方平台资源有限,传播效应上有天花板。所以新闻报道要想“出圈”,还得冲破天花板,想方设法接通地市、省媒和央媒等各上级媒体的“天线”。
从新闻传播的规律而言,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和地市媒体需要通过“走基层”来获得新闻报道素材,而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基层新闻素材有着天然的接近性。这份特殊性,也为基层媒体接通“天线”奠定了先天优势。
近年来太仓市融媒体中心在打通“天线”上,密切加大了与上级媒体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分享。中心设有专门的通联岗位与人员,每天将太仓发生的大小新闻素材传送至上级媒体,传送的对象主要是央媒、省媒、市级媒体和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媒体和门户网站,及时与他们沟通信息,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素材,或邀请其来太仓实地采访,从而让太仓新闻走出太仓,“出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