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宪章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277101)
出现突发状况是课堂的常态。对此,是置之不理,低头推进课前预设,还是因势利导,转头呈现未知精彩?成熟的教师必然有优秀的课堂调控能力,能用心善待、精心取舍、细心雕琢课堂生成,展现最美的风景。
正视缺憾,调整“互动模式”,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半截蜡烛》一课中,在执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后,教学被学生的争论打断了。“用一截蜡烛才是聪明的!”“用半截蜡烛才是机智的!”教师发现,“把小金属管藏在一截蜡烛里安全,还是半截蜡烛里安全”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预设时没有考虑这一点是一个缺憾,于是顺势而导:“这样的争议很有价值。不要急于下结论,让我们再读课文,尝试用不同人物的视角想一想。”互动逐渐展开。看着学生的意见渐渐趋向“一截蜡烛更容易藏好小金属管”,教师也参与其中:“一向谨慎的伯诺德夫人会想不到吗?还是舍不得一截蜡烛?”课堂沉默了片刻。“一截蜡烛比半截显眼,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伯诺德夫人一定是再三思虑后才选择了半截蜡烛。”……学生在交流中反思,不断生成个性化的理解,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智慧。
鼓励质疑,描绘“学习新径”,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位教师执教《鸟的天堂》,在指导学生阅读描写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时,一名学生突然质问道:“鸟儿通常晨出暮归,可这部分课文描写的是早上。这时为什么会出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教师立刻称赞道:“在阅读中能够积极思维,敢于质疑,这位同学太棒了。”然后,话锋突转:“所有的鸟儿都是晨出暮归的吗?”看到学生不知所措,这位教师打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资料介绍了广东新会的一棵榕树上栖息着白鹭和灰鹭,白鹭早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观后学生的质疑自然化解,教师又说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中也可以找到答案。”很快学生就有了发现。“榕树独木成林,栖息其中的鸟儿种类繁多。”“这里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鸟儿。”……教师紧跟学生的思路,及时将质疑化作开辟新路径的契机,化作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让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抓住契机,刻画“拓展轨迹”,唤醒学生的创新热情。一位教师执教《听听,秋的声音》,为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声音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出示了精心制作的课件。此时,意外的声音出现了。“老师,秋天色彩斑斓,我们为什么不说一说秋的颜色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教师看到了这一课堂生成所蕴含的价值,马上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秋天有哪些颜色可以和它的声音一样美得让人沉醉其中呢?”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颜色话题”让他们全面地领会了秋天的美好,个性化的见解不断出现。执教者主动改变课堂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意见得到了肯定,课堂充满了创新的灵气。
雕琢课堂生成能带来最美的风景。执教者在课前下足功夫,方可在课上自如掌控突发状况,轻松唤醒学生的兴致,开启富有魅力的学习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