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自江 李春苗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想象单元,它由三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三部分内容组成。本单元主要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分别呈现在本单元的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
《祖先的摇篮》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第2、3 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美读,选择不同的开头续编故事。《羿射九日》根据表格的提示,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交流自己觉得故事里“神奇”的内容。“词句段运用”中的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这些都是语文要素在本单元的具体体现。
“想象”第一次以人文主题出现是在一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重点体现了想象之趣;第二次出现是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着重体现了想象的美;第三次出现是在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四、八单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重在体现想象之新;三年级上册的“有趣的童话”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的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让学生感受想象之神奇。从纵向来看,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一年级为二年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又为中高年级奠基,同时也为三年级有关“想象”的习作做好了铺垫,呈现了想象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层级序列。
本单元可以采用“板块+”的模式,三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设计相同的教学板块,而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独立设计教学板块。
板块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写字和朗读、读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这“两重”是搞好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点和着眼点。《祖先的摇篮》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借助插图或图片识记等方法识字。其中的“掏”“逗”“逮”可在学习课文时进行识记,让学生通过做一做相应的动作来加深理解和识记。《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的生字,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识字方法。如“纪—记”可以运用对比识记,“须”字通过扩词“必须”“胡须”来识记。《羿射九日》一课,可引导学生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如形近字比较识记(植树—值日),编口诀识记(炎—火上加火很炎热),以及随文识字(结合“土地渐渐湿润起来”来识记“滋润”的“滋”)。
板块二: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于永正老师曾告诫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和语文味都体现在关键的语句里,体现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可见抓住关键语句,指导朗读,理解感悟是至关重要的。《祖先的摇篮》一课,读好问句和读好感叹句是指导的重点。如第二小节中的“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让学生体会“可曾”是一种询问和猜想,充满童真童趣。第四小节中的“啊!”语音可适当延长些。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训练,学生不仅可以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而且对于儿童诗描绘的画面及表达的情感会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朗读指导重在读好长句子和读好重点词句。《羿射九日》朗读指导时,开头部分语调应平稳,语速不快不慢;经过部分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变化,或读得坚定有力,或读得语调平缓;结尾部分应读得轻松愉悦,语调上扬。
板块三:图文结合,引导想象。
把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发挥插图的直观形象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祖先的摇篮》一课,出示课后第三题的9 个短语(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动作的短语怎么读出画面感。引导学生想象,“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说出“挖蚯蚓、抓小鱼、听鸟鸣”等这样的词语,最后仿照课文说句子:“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看始祖鸟跳舞,看恐龙战斗吗?也曾在这里采野花,吃野果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花儿,小鱼,小兔世界万物,它们会学习什么,它们又学会了什么”,接着往下讲。《羿射九日》一课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如,每天天明时,扶桑树上的太阳就坐上车从天空的东边驶向西边,情节神奇。故事的结尾,通过问题“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地又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大地重现生机的景象。让学生再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发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出现什么景象,以加深对“勃勃生机”一词的理解。
板块一:针对主题,了解现状。
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推荐一部动画片”,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你看过哪些动画片?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动画片?喜欢片中的哪个人物?
(3)你为什么喜欢?
板块二:出示图片,引出话题。
通过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动画片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其中的主要人物和印象深刻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
板块三:范例呈现,学习方法。
呈现范例:“《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非常好看。动画片里的喜羊羊我最喜爱,他总是能逃出灰太狼设计的圈套;而灰太狼天天想着吃羊肉,却次次都没有成功,反而被喜羊羊们整得很惨。”交流总结范例的方法:先说动画片的总体印象,再说动画片中的人物,最后说故事的片段或自己的感受。
板块四:小组合作,运用方法。
可以根据课前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把喜欢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然后选出小组长,让组长对组内的同学从说印象、说人物、说故事片段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再创设情境组内交流,提升能力,最后班内交流,让交流真实发生。
板块一:识记生字,发现特点。
“识字加油站”的主要目标是: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 个生字。
教学时,先让学生认读“金、木、水、火、土”,同桌交流对这5 个字的认知。温习已经学过的含有这5 个偏旁的字。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读准括号里的词语,自由扩词,达到巩固词语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先读字的半边音,再读原来的合体字,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特点:“金、木、水、火、土”都是生字的形旁,表示它们的意思。
板块二:积累词汇,想象仿写。
“字词句运用”的主要目标是:积累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时,先通过指名读、师生对读,读出不同的语速,并传达出不同的意思。将相邻的两个词语圈在一起,设置练习加以引导。如:一只野猫扑过来,小麻雀吓得立刻飞走了。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换成哪个词?接着,选用一两个词语造句,说给同桌听,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的词语要符合所造句子的具体语境。最后,引导学生读好例句:“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要读出太阳害怕的样子,知道“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是因果关系。)根据提示,想象仿写。(前半句表示着急的程度,后半句表示着急的状态。)
板块三:比较发现,拓展运用。
“我的发现”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教学时,可以先通过个别读、分组读来认读四组生字。再分组比一比,发现每组字的共同点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相近的偏旁的字最容易混淆,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区分呢?自由选两个相近偏旁的字写一写,加以比较。最后拓展运用,让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组词,再写几个含有“礻”“衤”“冫”“氵”偏旁的字。
板块四:日积月累,读背古诗。
“日积月累”的主要目标是能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诗歌背景图片,说说可以看到哪些景物,了解诗题。(这首诗是诗人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再让学生结合拼音读准生字,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等方式练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中的景色美在什么地方。
板块五:自读故事,感受人物。
“我爱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能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故事。再说一说:“你觉得李时珍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找一找李时珍为了编纂《本草纲目》,他都经历了哪些困难。最后,师生交流,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