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路径探索

2022-12-26 19:52张悦虹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准则会计人员

张悦虹

(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国有企业在国内经济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在新时代下国企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形势不断改变,导致许多问题涌现。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不断推动下,国企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落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国企发展变缓。这要求国企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观念,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实现国企更高效、更科学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运用完善的体系提升国企的经营利润。

一、新准则概述

企业财务工作展开必然离不开会计准则,把握准则要求是每位会计工作人员实施工作的基础。新准则的发布,需要各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分析其变化以及特点,尤其是,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确保新型管理模式契合新准则的要求。首先,新准则的制定逐渐向国际会计制度接近,逐步完成与国际准则趋于一致;其次,国内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基本相同,构造了一个相对更全面的准则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同时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走上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就从不同层面介绍新准则下不同方面的变化。

其一,对收入合同和建造合同实施统一管理,产品权属问题及收入确认时间从“风险报酬转移”转变为“控制权转移”。在不同经济市场和不同行业中,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准则中,收入标准与施工合同标准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关联,从而导致确认收入标准不同,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对财务工作和经营收益进行精确、合理的管控。新准则要求企业构建统一的收入与合同确认体系,规范所有营运、交易创造的收入,同时对在一定时期内确认收入提供更详细的要求,便于更快捷地确认收入到账时间,提升财务数据的实时流通性。当前许多国企实施的确认收入标准,是把出售产品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入相互独立管理,注重将产品商品所有权所有者的经营风险和报酬回报,转移传递给买方时确认确定产品商品的总收入。这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确认及确定具体时间,新的收入准则突破有形产品商品和无形服务的壁障,要求规定企业公司在客户取得获得产品商品的控制权权力时确认确定总收入,从而更加及时地反映企业公司的收入确认时间,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其二,对已安排好在各个阶段的特殊交易会计处理工作进行细分化的指导,并针对一些特殊交易的收入确定与计算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现行的标准中对于安排涉及多重交易的合同仅给出了极为有限的指导,具体规范在我国会计收入标准第十五条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中,关于奖励积分的会计核算管理进行规范。这些规章条例无法支撑当前实际工作的展开,新收入准则对安排包含多重交易的合同,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更确切、细致的指导,要求公司开展相关工作要在合同开始日进行,准确认识合同包含的每一条权利、义务,按照不同权利、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对应比例将成交价格科学分配,进而在履行各权利和义务时确认相应的收入,有利于解决同类型合同的收入确认问题。新的收入标准明确规定了某些特定产品交易的收入确认和计量,比如,通过区分公司已确定的总收入与净利润、含有质量保证条款的产品销售、具有顾客额外购物选择权的产品销售、向顾客颁发知识产权许可证、售后回购以及不退还的初始费用等,上述条款将更好地引导公司管理层开展实际的商业运作,进而增强公司会计信息的专业性。

其三,税收核算方式上,根据不同企业状况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注重方面也由永久性差别和时间性差别,逐渐转化为临时性差别。新会计准则下采用所得税会计方式的主要不同是:按照《所得税准则》制度条例规定,选择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会计核算方式,即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的账面记录与税收记载之间的差额处理个人所得税。新规定将针对企业按照会计规定的具体情况为准,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前者将企业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企业本期损失;而后者则将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段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数额递延分摊到公司以后盈利阶段的主要会计方法。永久性差异指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利润、费用时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影响当前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指企业的税前会计收益与税法所得之间核算的角度不同,是由于双方的确定时间差异所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有“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之分,前者是指会计规范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定时间不同,后者则是会计规范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确认时间不同。

二、新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在不同的经济时期,财务管理体系有不同的发展,在国企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资产的持续增加,同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进而促进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国企在新准则下,健全财务管理模式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部分国企管理者仍然固守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导致开展相应工作无法顺应经济时代的潮流,限制了国企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绝大多数以国企内部高层管理者为主,高层则容易重视针对人才和基本财务核算进行管控,通常会忽视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管,有时甚至会干预会计工作的实施,经常会“一言堂”。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会计人员只完成基础的核算工作,没有主动参与管理工作的意识,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无法转变,国有企业发展受阻。

第二,财务工作实施的效率与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新旧会计之间如何快速过渡,需要国企内部全体员工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有的部门对于招聘财务人员要求较低,且没有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当前很多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由财政机构统一发放工资,内部长期缺乏竞争,岗位晋升更是遥遥无期,导致大部分财务工作者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同时很多会计人员认为只需掌握基础的核算技能,并不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导致现有财务和管理人员无法科学利用新准则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三,财务管理基础扎实但没有贯彻落实,转型工作进程缓慢。国有企业作为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在国企内部的日常会计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大部分已经夯实了基本财务处理的基础,但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下,基本的财务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持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随着新准则的不断深入变革,会计人员转型迫不及待,因为长期以来财务人员做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导致不能快速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反应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国企的发展需求。

第四,财务人员基于传统的手写记账的工作方法,该模式无法契合当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开展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比如针对财务数据展开信息化管理,但开展相关工作时间较短,同时也因为新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导致国企内部技术应用未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企的发展速度。

三、新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国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改变,首要任务是会计人员、管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效用。其一,经济市场的不断动荡,让在其中获取利益的国企充满不确定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损失较大利益的可能,并且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自负盈亏。想要立足于适者生存的市场,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务必建立财务管理理念,同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并且对其进行管控;其二,加强价值管理和人才管理理念,外部市场竞争的根本通常是国企自有资产和人才的竞争,国企必须重视对于各种资产要素的评估和分类,对资源分配科学化,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其三,提升对现金流和利润的管理理念,在很多情况下现金流比利润更加重要,因为企业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运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所以国企必须通过设立专业部门、聘请专业人才加强对资产、负债、库存现金等资产的管理;其四,把财务管理作为国企经营管理中心理念,现行经济环境下,想保障国企的发展进度,务必使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测、分析等。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管理观念,在财务管理体系下提升国企内部整体意识。

(二)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国企想要运用新会计准则就要不断加强学习,虽然颁布的准则、条例十分清楚,但是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具体会计科目如何设置、新旧会计准则如何衔接等专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国企领导层务必重视各层级的会计人员,从外部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吸引新鲜血液加入国企,引入创新型、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定期对国企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知识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国企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强化自身的专业性,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再次,国企的快速发展不仅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还与各部门之间是否做到紧密结合有关。国有企业要对不同部门管理者定期组织沟通活动,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和资源,强化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从外部聘请讲师进行道德、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提高国企的人文素质;最后,员工的工作态度对于国企的发展也非常关键,在其内部建立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和透明化的竞争机制,从而促使企业内部实现良性竞争,使管理者开展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企业管理团队。

(三)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动下,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从国企实际情况出发,首要任务是落实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第一,确定国企收集数据指标科学化,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国企以往的经济数据,如产值、产品销售额、利润率等经济目标进行科学化分析,同时与国企目前发展状况相关联,建立与之相契合的数据指标,完善资产核查制度、质量问责制度等;设置专业、有效的部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强化对国企内部的控制,同时把预算会计的责任与绩效挂钩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升会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第二,完善成本会计体系,加强资产管理。国企要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在保证生产经营的效率和质量上,明确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科学化、细分化,确立各部门、各层级的成本管理目标,在国企内部全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国企管理者需要下放部分权利于会计部门,让其从更专业的角度对资产进行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更有利于资产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放权”的同时也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对从事资产管理的员工进行监督,有效遏制管理的混乱,加强会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促进传统的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从业人员,主要注重于对国企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核算职能,几乎没有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发展。由此出发,国企要让财务会计转型,在会计核算数据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务必强调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业财融合管理,全面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让国企更加契合市场的发展。

(四)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在推动核算会计向财务管理转变的同时,国企还要着手建立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完善和规范财务管理体系。由于大部分国企发展规模较大,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大误差,会对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国企必须建立专业、科学的财务管理部门,将财务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政策进行紧密结合,此外,还可以与外部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完善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因为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准则,在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各项数据指标的基础上,让收集数据、调查分析等流程更加科学、有效。其次,根据现有体系和市场环境,为财务管理发展优化资产分配,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高效地让会计基本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强化国企的业财融合,促进相关制度、体系的贯彻落实。最后,国企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顺流而下,把“线上”和“线下”管理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提供财务信息、会计数据等,财务部门通过及时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国企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还应及时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管理者对国企实施全面管理的观念,比如国企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资产、负债等方面的风险,针对可能遇到的不同风险制定相应方案,从而提升国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推行下,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要做好相关工作,必须先从新准则入手,研究其变更细则,同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展开研究。通过针对财务管理理念、从业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管理会计体系不健全、仍使用传统的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提出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等对策,从而不断提升国企财务管理能力,最大化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用,促进国企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准则会计人员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