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活动的挑战与机遇*

2022-12-26 19:02杨国萍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苏南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学英语校本双减

杨国萍|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理工学院苏南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中心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直面近年来义务教育存在的校园教育与校外教育双轨并行导致的学生负担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党中央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现行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和系统性的治理。“双减”政策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的实质是在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的同时,倒逼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提质增效。这一过程必然会对现行中学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英语学科教研为切入点,剖析“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面临的常态化挑战,探究中学英语教研在全面回归校园教育过程中的潜在机遇,以期助力中学英语教研实现固本培元,守正创新。

二、“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的常态化挑战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各司其责,各守其位,在确保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三方密切协调,相互合作。然而,长期以来,校外教育在资本裹挟下催生了大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超范围和超前培训的英语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在向学生和家长贩卖焦虑的同时,无形中严重挤压了中学英语课堂教育的时间。尤其是近年来,相关情况愈演愈烈。大批学生和家长在形势的裹挟之下不得不转场于校外英语培训机构之间,逐步形成内卷化,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蚕食课堂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持续走偏。以备考为核心的英语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偏离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规律。大量超纲和超年龄段的教学内容,以及低质、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不仅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及家长对于校外英语培训的热忱在裹挟学校课堂教育的同时,也间接导致部分教师对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的懈怠和自身课堂教学核心能力提升投入的不足,最终为英语课堂教学低质化和校外英语教育依赖化的趋势埋下伏笔。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构建以回归校园教育为根本的良好教育生态是当前应对教育乱象的治本之策。然而,大量基础迥异、需求不同学生的回归无疑会给现行一线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教学设计由以学业为中心转向以育人为中心

“双减”政策的核心之一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实现源头重构,改变原有课堂教学中偏重基础知识传授满足中等英语水平学生需求的单一教学设计,形成以基础知识学习为核心、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综合性、多维度的教学设计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直面的第一个挑战。

“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尤其要从理论与实践操作两个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和能力。在理论维度上,中学英语教师应以课程组为单位、年级段为对象,充分利用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与高等院校教育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资源协同合作,系统性理解青少年心理认知特点和二语习得基本理论,巩固英语语言知识与人文知识,从而持续提升自身的英语语言专业水平和对英语教育学科的理解。在实践操作维度上,面对“双减”之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中学英语教师应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为本,建构以教材整体编写理念为指引、单元主题意义挖掘为核心、语言人文知识与语言技能提升为抓手的多元、多阶教学设计模式,从而在有限的英语教学课时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需求,间接有效地将中学英语教研中的“学业中心导向”调整为“育人中心导向”。

(二)教学实施由知识传授转向学习支持

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有效的教学实施来推进。“双减”背景下,部分学生通过校外辅导机构满足英语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培优补差的渠道受到限制,转而只能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寻求深度支持。然而,过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考试为指挥棒,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应试技巧的传授,弱化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别是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因而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上往往力不从心。同时,校外辅导机构一对一、一对多,或主题菜单式的教学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校园教育中又几乎无法实现。因此,如何在多元、多阶教学设计模式下有效关注不同个性和学习层次的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无疑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直面的第二个挑战。

“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系统研究分层分类教学和学生个性化指导的方法、路径,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例如,以学校或区域集团校课程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录制校本英语课程;又如,借助已有的国内中学英语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便利,以及为基础薄弱学生的课后补差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将任务导向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积极开展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英语阅读和主题意义提炼能力,为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奠定基础。中学英语课堂实施路径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跟进时代发展,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实现自我身份认知由传统课堂中单一维度的知识传授者(怎么教)向多元、多阶教学设计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陪伴者和支持者(怎么学)的转变。

(三)教学评价由以考试评价为中心转向复合评价体系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扭转国内教育界长期存在的“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等教育功利化现象,缓解家长焦虑,构建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长期以来,中学课程的重要程度往往与其是否纳入中考、高考科目密切相关。诸如英语等考试科目的课程教学评价往往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家长高期望值的压力下呈现出以考试为中心的单一化倾向。因此,“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多元、多阶教学设计模式下,构建有效的学生个性化成长复合评价体系是中学英语教研必须要直面的第三个挑战。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设计达成度、教学过程有效度的重要手段,对教学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活动应以学生基础语言能力为参照,着力打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成长复合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具有校本特色、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这并不等于简单地取消或减少作业。复合评价体系应以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要求为本,综合采用书面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等传统作业,以及小组主题汇报、专题演讲、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新型思维表达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性。同时,中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作业讲评能力,强化作业反馈时效性,增强正向引领能力。这些都有赖于中学英语教师在深入剖析不同班级学情、梳理不同单元教学难点与重点,以及扎实开展作业效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具有不同等级难度系数的复合评价体系。这种复合评价体系有助于打破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考核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与成绩,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在校园教育中的整体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双减”背景下中学英语教研的潜在机遇

“双减”改革推动基础教育格局整体性变革,旨在从源头上改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营造理性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背景下,学生校园教育的回归在给现行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评价体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学英语教师重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凝练校本特色、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带来不少潜在机遇。

(一)数字时代线上线下多元、多阶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

“双减”背景下,学生在校外英语教育机构寻求补差与提优的渠道受到抑制,而现行校内课堂教学暂不能完全满足班级内部不同水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优化和提升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构建符合班级学情的多元、多阶融合教学新模式。数字时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近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教学的丰富实践经验,无疑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在充分开展传统线下教学的同时,变线下独立备课或教研组备课为线上联合备课,即联合校内不同年级段教研组,甚至区域内知名中学英语教研组,在深入解构教材文本主题单元意义的基础上,以不同单元语言知识点讲解为核心,围绕基础知识讲解和语言能力提升两个方面集体打造可点播、可回放的英语微课堂教学视频,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英语课堂整体教学补差提优的需求。在创新作业模式方面,教师应在解构教材不同单元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借力课程微课堂教学视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环节设计与教材语言知识点相匹配的作业,定向检测学生对不同语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检测自身补差提优学习效果的需求。在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应强化学生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的积极性,组织线上互动,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反馈实效,将线上课程微课堂教学视频的有效学习时长,以及作业完成度等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课堂内外校本特色的建立

“双减”并不等同于简单粗暴地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或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或开展课后服务“5+2”活动,而是要从源头上综合治理,扫除基础教育界长期存在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带来的虚假繁荣现象,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落实“双减”政策离不开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与完善,而这又可以为学校进一步集聚三方教育资源,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机遇。

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专业为支撑[1],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近年来,虽然家校社协同育人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仍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中学办学理念与校本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趋同化、借力家庭与社会资源开放办学力度有待提升等。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普通中学多以升学为指标,缺乏基于学校所处区域和自身生源、师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鲜明校本特色。相应地,这些学校的英语课程仍多简单定位为考试主干课程,少有从开放大格局下人才培养需求的宏观层面来明确自身在学校特色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校本特色构建有赖于三方在办学理念、资源建设和实践操作三个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在办学理念层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校本特色应持续推动开放办学,打破封闭办学藩篱,明确办学理念,即以学校自身校本特色建设为主导,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机构,邀请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进课堂,在校内外普及协同育人理念,确保形成合力,实现同频共振。在资源建设层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校本特色应充分发掘学校属地特征和行业特色,以社会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主动联合社区或区域图书馆、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建立校内外英语实践基地,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实践操作层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校本特色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以学校自身生源素质为根本、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为导向,联合家庭、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双减”课后服务“5+2”模式内涵,不断提升学生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夯实学生语言基础。

(三)新形势下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素养的提升

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设计的实施,以及校本特色的打造都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受学科属性和社会期待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师往往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储备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双减”背景下,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校外教育回归校园教育,课后延时服务逐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育内卷化开始破局等为中学英语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上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研究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聚焦于信息时代新技术在教育领域赋能增效上的作用,积极主动开展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持续打造线上系列精品微课,关注国内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新趋势,更新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做到教中研、研中教。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学英语教师应更多地从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汲取理论营养,聚焦青少年心理认知能力发展与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习得过程,加强与高校教育学专业、语言学专业师资的互动,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做到真正能从教学实践中发掘问题、能用理论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双减”作为国家规范治理基础教育乱象的重要手段,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校园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缓解社会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相关措施是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专业为支撑,基于学生侧、家长侧和社会侧的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中学英语教师应直面挑战,转变教育理念,重塑自我身份认知,主动抓住信息时代的优势,优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打造校本特色,提升自我教学科研能力,真正助力学生回归校园。□◢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校本双减
农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互联网+”助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助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