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邵爱枝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举世瞩目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本文从地理人的独特视角,从冬奥会举办地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自然及人文地理条件、北京为何能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冬奥会的举办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等角度设计出一组试题,通过这些试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地理学科知识,从地理视角分析、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实践力核心素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在小海坨山南麓进行,有京张铁路将其与崇礼赛区相连,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如图),海拔2 241米,山顶是开阔平缓的草甸。山区常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13 ℃,高山滑雪项目和雪车雪橇两个项目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对场地雪温、雪量、风速、能见度要求为严苛。高山滑雪比赛均在海拔1 000米以上的高山进行。比赛要求起点和终点的垂直高度为800~1 000米。其中速降比赛还要求线路长度大于2 000米,坡度在5°~35°之间。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并且使首钢工业遗址实现了由“炼钢之火”到“雪舞冰飞”的华丽蜕变,“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张家口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这条“绿电高速路”,使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输送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实现了100%绿电供应,延庆赛区针对主要保护植物实施了就地、近地、迁地三种保护措施……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1)分析北京冬奥会将高山滑雪赛事选址在延庆小海坨山的原因。(8分)
(2)简述冬奥会举办地并非气温越低越好的原因。(4分)
(3)近年来,我国北方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推测北京实现绿色奥运在改善大气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4)从社会经济角度,谈谈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的条件,以及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小海陀山海拔高,垂直落差大,雪道长,坡度较大,满足高山滑雪赛道的要求;纬度较高,海拔2 000多米,冬季气温低,雪期长,积雪较深,积雪存留时间长;夏季降水丰富,可通过蓄水工程为人工制雪提供水源;处于小海坨山南麓,冬季风背风坡,风速小;山顶为宽阔的平顶,雪道起点设施建设空间大;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观赏比赛的环境优美;可通过京张高铁与北京和崇礼赛区连成一线,方便赛事转场和观看。(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容易导致冻伤;影响观众的体感舒适度。(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减少煤的使用量,提髙燃煤效率;推广使用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植树种草,提髙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污染达标治理;加强执法,加强环境保护和宣传力度。(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条件:北京作为举办城市拥有强大资金、技术以及管理运营能力的支撑;北京城区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奥运“遗产”,具有场馆优势;北京有丰富的举办国际大赛的经验优势。(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影响:有利于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提升国民对冬季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推进冰雪运动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我国文化输出。(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冬奥会雪地赛道的区位条件,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结合材料分析,自然方面:小海坨山符合高山滑雪项目场地对地形、气候等的严苛要求;夏季降水丰富,可以通过蓄水工程为冬季人工造雪提供水源。社会经济方面:交通便利,方便游客观赛和转场;植被覆盖率高,观赏环境好。
(2)许多冰上项目对冰面温度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冰壶项目对冰温要求在-6 ℃~-7 ℃最好;如果冰面温度太低,会影响比赛成绩,还会导致运动员冻伤或发挥失常,观众的体感舒适度也会降低。
(3)改善大气质量有如下途径:减少煤的使用量,改进技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推广新能源,减少使用传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以起到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和净化空气的目的;调整产业结构,严格监管污染企业,并加强治理达标;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等。
(4)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雄厚的资金,其次是发达的技术以及管理运营能力,最后是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影响:其一,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这也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其二,反映国家疫情防控的水平;其三,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其四,促进冰雪运动的建设与发展,拉动冰雪休闲旅游经济增长;最后,有利于我国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