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舟曲县藏族中学 张 炜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思想的沉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初中生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得到高分,并不重视提升写作素养。针对当下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近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教师无从下手,还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学生要在小学作文写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知识,而中考以及以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值相对较高,可见语文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写作,对学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在新时代的教育方式下,怎样更好地学习语文,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究之中。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作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近年初中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试题考查的不只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还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和国学精粹,各类初中作文题目和写作材料更能体现这一改革亮点。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量少,自然就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由于平时阅读面不够广泛,词汇量便不足,致使写作成为难题,甚至不少学生对写作存在厌恶情绪。同时,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也让中学生对相关写作知识望而却步。写作的另一关键在于积累素材,但是初中生年龄小、生活经历不多,素材积累便不足。他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不够,在写作上懵懵懂懂,也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写出的作文达不到要求,所写内容也过于偏向课内生活。由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所以很难独立完成作文。他们对文章结构及立意的把控能力不行,需要教师及时调整与跟进。写作内容空洞、立意模糊不清,以及作文结构不清晰,是当前中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教师对其写作方向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正确立意,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生拥有的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而教师的教学观也被应试教育局限了,导致学生以成绩为中心,忽视了课外阅读,禁锢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仅通过课内学习,学生收集和理解的知识有限,不能在短时间内补充丰富的知识。
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深入了解,在积累知识素材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内文章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例如,若以“学校最美的风景”为题,可以列举其他课外读物进行补充。如《百草园》中的画面描写,用简约生动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奇幻无穷的儿童乐园,动静结合,详略得当,写了读书时期趁机偷乐的两个小故事,充满了活力,值得学习。学生走出教室、身临其境,对描写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不可否认,写作素材的收集很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是方向不能错。许多学生急于求成,看到题目后,若不用足够的时间考虑内在含义,便很难完全把控写作方向。一旦写作方向出现问题,那么做再多的努力也是无用功。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不是从教师口中得知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打开格局,培养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例如,以“四季的变换”为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将写作层次逐步深入,由景入情,寓情于景。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离开了阅读,写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萍,所以,想写好作文,阅读是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进行判断和甄别,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创造也好,创新也罢,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或者文化基础。想象力再丰富、思维再天马行空的人,也不可能无中生有。所谓的创造和创新,其实就是对自己见过、听过的事物进行想象和加工,所以,对于创新而言,增长见闻是非常重要的。写作亦如此,想写出内容新颖、有创意的作文,大量阅读是必备条件。比如很多文人名士、著名学者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时刻充电,正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输入,他们才能发现独特的写作角度,才能刻画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文思如泉涌,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所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先从阅读入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汲取优秀作品的优点,并应用到写作中。
想提高写作能力,除了阅读之外,丰富生活积累也是重要的途径。文以情动人,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才是作文的应有之义。毕竟华丽的辞藻、精巧的结构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抛去这些,真正动人的是情感的内核。而情感的表达,可能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细水长流的小事或者生活的细枝末节,都能体现出真情,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得并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只是写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就将自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送别和父亲的背影,几乎是每个人都熟悉场景,但是那样的感情,只有经过多年岁月洗礼的人才能体会,只有懂得人世艰辛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感情蓦然击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潸然泪下。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动人细节,只要留心多观察,那么写作的时候自然下笔如有神。比如,父亲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嘱托他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着凉,作者当时还笑话父亲唠叨,但当读到这一语句时,可以深深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之情。无论多大,儿子在父亲心中都是孩子,这就是父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广泛的特点,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比如,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运用多媒体给朗诵配上激情澎湃的音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又如,在教学故事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国王、大臣、骗子、群众、小孩,并运用多媒体布景,展示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再如,教学历史类文章时,可以引入一些文献,给学生科普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比如学《出师表》时,可以给学生科普刘备和诸葛亮相知相遇的经历。此外,还可将歌曲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改编歌曲、创作歌词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上网搜集书单,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飘》《呼啸山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增长阅历,体验光怪陆离的世界,了解人情世故,明白世事无常。还要注意,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久久为功、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此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积累过程中,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及时记录写作灵感和读到的好词佳句,日积月累,自然能掌握写作的窍门,打通写作的任督二脉。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靠教师课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教学时不能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学生,这样会大大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思考,这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不利的。现在的课堂,学生第一,老师第二,老师要为学生们创造发散思维的机会,要懂得利用环境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夏感》一文,作者将夏天的紧张、浓郁与热烈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注意积累一些词句,可以让学生感悟这些词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作者所描写的场景展现在自己面前,如此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生大多都是很活泼调皮的,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学生这个特点,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们想象。语文知识虽然有点枯燥,但与语文有关的有趣内容还是很多的,教师在讲知识点时,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联系现实,不断丰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些学生可能基础较差,那么教师可以让他们对着插画认识孔乙己,让他们畅所欲言,当他们有话可讲时,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在文章中,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
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内容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的写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写人记事类,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知识,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写“课间活动”这一主题作文时,不同的学生在课间会有不同的活动,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创设课间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和神态等,使其能更好地写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为学生设定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并且勇于表达观点,为之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学生在写作时,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感染力。这需要教师倍加重视。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学生缺少联系实际的能力。写作的内容并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显得空洞苍白。所谓写作,就是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记录下来,但许多学生不懂得联系日常生活,仅仅局限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开展适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细致观察,使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写进作文中。开展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更好地将写作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写作的内容更加生动。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时,便会发现身边有许多值得记录的事情,作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难写。当留心的东西越来越多时,脑子里积累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真正开始写作时,这些素材便会涌现出来。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然后写作,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