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克华,李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00)
高校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博物馆,其主要目的为促进高等学校文化的发展,在教学、研究和展览等方面,都是高校美育实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行知说:“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让我们歌颂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美育,即通过基本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美的感受、鉴别和创造的能力[1]。大力开展美育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启真扬善,陶冶心灵,来强化德育效应;通过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智育发展;最终按美的规律进行运动和锻炼,以美促健,健美合一。因此,美育文化开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不仅对美育普及和美育理论的本土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对我们当代美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启示意义。
高校博物馆、校史馆、体育馆及教学楼等建筑设施,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与条件的基本指标,这些设施共同组成了高校的文化景观。作为博物馆界的新生力量,高校博物馆具有独特的美育文化资源和美学特性,其高速发展为美育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支撑。不管是从国家美育文化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命来说,高校博物馆都应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感[2]。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21世纪以来,教育部及国务院办公厅对青少年美育建设十分重视,要求全面推进高校美育实践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美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越来越规范化,要求也逐步严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4]。大力开展美育实践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对高校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对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将美育建设作为重要的一环。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文化基因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美育实践空间。高校博物馆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震撼,也可以通过博物馆专项美育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精神,以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观念。高校博物馆在具体职能和美育实践上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将高校博物馆的美育实践课堂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通过其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更好地丰富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西汉礼学家戴圣在《礼记》中写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即擅长唱歌的人,别人可以轻易地记住他的歌声,擅长教学的人,别人可以承继他的思想和理想从而一直努力。高校博物馆所具有的独特美育文化,就是要将在校学生首先培育成“善歌者”,最终达到实现“继其志”的境界。
美育实践需要有一定的载体与承托,不然就会变成没有基础的东西,不利于长期发展。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录着特定时代风貌的高校博物馆藏品,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践的绝佳资源。这也使高校博物馆成为美育文化开展的重要载体与媒介。美育实践应该具有直观性,高校博物馆中的藏品所蕴含的“美”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融入相应的情境中,为美育实践提供最为直观的视觉冲击。
高校博物馆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以美育为本”的基本原则。高校博物馆的美育实践功能就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审美感受力和美的创造力。优秀的高校博物馆文化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心智。依托博物馆文化强大的向心力,高校博物馆是传承大学自身深厚文化底蕴的最佳场所。高校博物馆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传承四大功能定位,使得其在高校美育文化中的地位越加突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5]深刻的强调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因此,高校博物馆应有意识地突出自身的美育功能,以美育实践为主,以区别于高校传统的专业方式。同时,高校博物馆所提供的美育实践课堂,应以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个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这里的“大”不应仅指物理空间上的“大”,还应指“全面”的美育实践理念。因此,高校博物馆美育的功能应是对学生全方位素质及人格的培养。这也是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的核心功能所在。
高校博物馆具有学校美育实践及科学研究服务的双重功能,是高校研究实验室或实习场所的组成部分。高校博物馆所具有的综合性、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藏品,可以作为美育实践的实物教材。而以这些藏品为基础的各类展览活动,更是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在无形中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课堂。真实、客观、具有直观观赏性的高校博物馆文化,是激发学生美育学习兴趣,服务高校美育实践的重要支撑。
康有为认为博物馆可以“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认为“盖十年穷乡之读书,不及一日之游博物院”。由此可见,博物馆的社会美育功能在20世纪初设立博物馆之时就非常具有使命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做出重要指示:“搞历史博物馆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后人。[6]”他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7]。高校博物馆作为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同样也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作为美育实践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高校博物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让学生体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8]。
高校博物馆既不应该被定义为传统的教学科研单位,也与社会中的公共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差别,其具有文物收藏保护、文化传承、美育建设、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科研综合体。高校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研究与阐释,加上对展陈方式的创新,探寻藏品所蕴含的精神与文化价值,最终达到“活化”美育实践、推进高校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高校博物馆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大众化的美育。藏品是高校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展品则是博物馆活化美育实践的文化产品。展品是激发大学生兴趣以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博物馆激活美育实践功能的重要媒介。高校博物馆的传统展陈多为依靠馆藏珍品的稀缺性,采用单线时空,“一镜到底”的方式。这种方式加上极具专业性的讲解导览,虽然体现了高校博物馆展陈模式的专业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博物馆展陈模式的固化。因此,高校博物馆应积极创新藏品与展品的展陈活化方式,追求多元与包容的展陈思路,深度研究藏品的内在价值,讲好藏品背后的故事,丰富展陈的文化内涵,使参观者能够沉浸其中,也为高校美育实践提供文化承托。
高校博物馆在服务大学美育实践时,应遵循内涵式的发展理念,将美育与科教相结合,以发挥高校博物馆“见证历史、以史为鉴、启迪人生”的独特文化作用。同时,高校博物馆要提高展陈“活化”的实效性,提高研究和利用水平,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丰富的文物资源激活在多维空间的屏幕上,让文物在传统的展示载体下真正“活”起来,焕发出新的魅力,让大学师生在大学博物馆里得到真正的触动。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博物馆的展陈“活化”创新实践,是高校美育实践创新的有力补充,其必将为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及美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美育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高校中的每位学生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对个体而言,艺术的熏陶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美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传统美育实践主要依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通过剖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这种美育方式总是显得枯燥单调,也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从深层次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了。高校博物馆服务美育文化的开展,不仅要让大学生置身具体的情境中,更能够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高校博物馆藏品的陈列能够增强美育的融入感,其陈列语言对于藏品艺术内涵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能够充分融入美育文化的氛围中。这样高校大学生更能深入地体会博物馆服务公共教育中的美育,成为其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高校大学生可以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以第一视角感受具体时代的文化内涵等,也能够自觉接受艺术的熏陶,对于提升审美情趣和思想修养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高校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为美育文化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将为提升学校整体的美育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高校博物馆陈列设计需要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不能顾此失彼。良好的高校博物馆氛围能够增强美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陈列艺术效果。博物馆可以利用光线及音乐等方式,使学生一进入展馆就犹如踏入另一个时空,产生沉浸式视觉体验及获得美学享受。同时,展厅还通过大屏幕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加强了陈列设计的渲染效果,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有助于高校学生在博物馆中的美育实践形成良好的效果。在高校博物馆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够陶冶思想情感,在静谧的氛围中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实践,变得更为纯粹与纯净。让高校博物馆陈列的藏品给予直观的视觉冲击,提升美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从而提升服务美育的实践性。
美育实践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其价值就是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人格统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9],它还与思想,道德和精神有关。美育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和创新性的形式实现的,美育不仅体现了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而且鼓励艺术实践活动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美育文化开展从长期实践出发,将艺术课程、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融入大学生美育实践中,开拓高校美育研究空间,丰富育人内容,提升育人成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是重要补充和拓展,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将高校博物馆美育融入大学生传统课堂有助于培育创新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其在为国家培养有灵魂、新创意、具情怀、懂宽容、高尚品德操守的新时代大学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10]。
以美培根铸魂,加强高校美育。高校博物馆作为美育实践的课堂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将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融入大学生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对培养具有灵魂、新的创造力、情怀、宽容、高尚道德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高校博物馆创新美育实践表达形式,要将专业特色与美育文化相融合。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要结合文化与学校目标,紧扣主旋律和美育文化的专业特点,努力把高校博物馆的美育实践和美育理念渗透到创作中去,通过艺术的渗透和感染,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使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高校美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1],不断深化美育改革,落实美育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实践活动等相关改革措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同时,高校博物馆应凭借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打造专属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如运用诸如3D、VR 等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参观互动热情。
高校美育文化的创新实践是高校博物馆的核心与特色。作为介于科研机构和文化创意研发之间的机构,高校博物馆应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并综合运用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解说导览、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具有趣味的新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沉浸在文化之中。运用大学博物馆手册、辅助读物、口袋书、动画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和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学博物馆美育实践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美育实践与高校博物馆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新媒体为辅助,将高校博物馆文化作为传统大学课堂的有效补充,这会成为高校美育实践的亮点和新模式。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高校博物馆里的文物是5 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1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对于高校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弘扬中国教育精神,启迪人生[14]。让沉睡的资料活起来,就要立足挖掘高校馆藏的独特性和特质,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时代视角和前沿的美育实践手段去呈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3 处提到要用博物馆加强美育文化开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在美育工作中的作用。《意见》促进博物馆美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拓展博物馆美育方式,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高校博物馆美育组织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使博物馆的美育作用在大学生课堂上开花结果。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是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重大任务。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和展示在地球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高校美育发展的丰富资源和活力[15],使广大学生在高校美育实践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变迁,触摸中国文化的脉络,吸收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
高校博物馆在国家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博物馆是学生观察历史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眼睛,它的存在让高校的美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丰富了大学生的美育文化实践。
高校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现“博物馆”与“美育”的相遇,让“高校博物馆”用“文化自信”的力量进行传播,这对于美育价值的形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为学生提供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平台,形成以美育人、以实育人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形成高校美育素养创新实践与提升的链条,最终达到“高校博物馆”与“美育实践”的高效结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思政课这一重点课程的定位,突出重点,自信自强,保持正确的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从而产生更深的文化自信。高校博物馆的展览,让学生们对我国的历史怀有敬畏和自豪,让学生们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有了民族认同感,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有了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促进高校博物馆美育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美育文化,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高校博物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坚守初心,做好高校美育实践,在促进高校博物馆美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高校博物馆建设的初心,要始终以高校美育文化开展为发展目标。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让学生通过高校博物馆的文物亲近历史,了解中国文化,发扬美育实践的使命感,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热爱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