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12-26 00:57李腾巍
关键词:郑州黄河文化

□李腾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蕴含着中华千古文明史。黄河文化是人类在治理、开发和保护黄河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精神与价值理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所谓根,是指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 省(区),横贯我国西中东三大地域。 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腹地、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郑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 郑州黄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黄河文化在郑州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郑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的演进,使郑州成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黄河流域一颗闪亮的明珠, 辉煌的黄河文明与郑州息息相关,黄河从郑州流过,孕育了郑州地区的灿烂文化。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文化丰富多彩,主要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炎黄文化、少林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戏曲文化等。 郑州文明不仅在古代拥有骄人的成就, 在当今依然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博物馆考察时, 充分肯定了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郑州作为治黄主要河段、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以说追溯黄河文明之源离不开郑州,确立黄河文明的中心地位亦离不开郑州。 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治理黄河的历史,能串起一个个民族的奋斗故事。 郑州作为黄河流经城市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无论是地理优势、交通优势还是人口优势,都是其他沿黄城市无法比拟的。黄河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的郑州登封嵩山地区,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郑州的历史文化地位,郑州应当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和资源,并依托黄河治理史,梳理郑州历代治理黄河的成就, 在黄河文化的格局中准确定位,突出中原文化的优势,融通商都文化、天地之中嵩山文化、大运河文化,依托“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彰显“黄河之都”的独特魅力,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二、郑州黄河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现状

1.国家政策为黄河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 饮水安全、 生态安全等问题, 对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并提出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 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格局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2.黄河文化未得到有效开发和深入挖掘。 目前,郑州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不够理想,黄河文化的开发形式过于简单,主要停留在表层显性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缺乏对黄河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关的深层次文化底蕴的开发,黄河文化的隐性资源欠缺深入挖掘,从而导致了黄河文化资源整体的开发模式层次不够有效、深入,黄河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释放。

3.民众对黄河文化认识不足,参与热情较低。在现代化的洪流中,传统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物质文化遗产被认为开发价值不大, 保护不足,遭到破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困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黄河文化,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但当下部分民众对其关注度不够。 因此急需提高民众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黄河文化的传播尚未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其传播大多是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公益性的社会团体, 大多以单一文字或静态图片形式介绍黄河文化内容的方式,存在缺乏互动性与反馈机制的问题,导致民众的参与热情较低。

4.黄河文化传播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 科学进步带来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黄河文化的传播也面临新旧媒体融合交替的全新传播时代。 当前,黄河文化传播存在传播方式固化、缺乏与新技术有效融合、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等相关问题,黄河文化的传播方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黄河文化要走进民众中才能实现其价值, 静态的展出形式和传统传播手段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众的需求。 缺乏创新、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导致黄河文化的传播吸引力不足。 信息化时代的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急需更新。

5.黄河文化产业规模小,系统产业链的打造力度不够。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在空间上覆盖黄河,在文化上协同黄河文化共同提升郑州文化影响力,在都市功能区划上发展黄河文化生态带。虽然郑州黄河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黄河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从发展规模、层次来看, 黄河文化市场及其相应的产业体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均衡,对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未能将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系统化发展不够成熟健全。 郑州黄河文化文旅产业尚未进行区域统一规划、 产业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黄河文化特色品牌意识不强,黄河文化附加值不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大,黄河文化产业尚未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郑州黄河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郑州应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依据自身优势,打造独特的黄河文化传承与传播渠道,开启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并依托黄河文化,打造郑州城市名片。

1.打造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品牌。 中共郑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代王城遗址保护、“河洛古国”遗址保护、黄帝故里园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郑州应加强品牌建设的管理与重点推广,围绕黄河、黄帝、商都、嵩山、大运河等核心历史文化资源要素,利用郑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平台,系统研究、展示黄河文化, 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地,进一步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塑造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形象,打造新时代的“黄河之都”。

2.加大对黄河文化研究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让黄河文化研究“火”起来。郑州要打造新时代的“黄河之都”,就要在重大国家战略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示范作用,深挖黄河文化的内涵,同时建立黄河文明和郑州文明的集合点, 将黄河文明与郑州文明相结合、一体化发展。

郑州要在研究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彰显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特征。 努力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平台的功能,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及相关研究机构,支持黄河文化研究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黄河文化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和联合攻关格局。 明确黄河文化研究的目标方向,制订黄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载体、表现形式、价值和功能,不断增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集中规划开展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一批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编辑出版黄河文化系列丛书,打造黄河文化研究权威刊物, 推出一批黄河文化研究方面的精品力作和文艺作品,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 让黄河文化研究“火”起来,使黄河文化真正成为助力郑州发展、 中原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3.推进层次丰富的黄河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让黄河文化“动”起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黄河文化包含了中华儿女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奋斗史,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等时代正能量, 黄河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文化、 教育后人的功能。 全面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黄河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水利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治河图文都“活”起来。

推进层次丰富的黄河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让黄河文化“动”起来。开展黄河文化教育,让这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提高民众的参与度。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和更易于接受的教育, 以强化黄河文化教育。

开发黄河文化读物、出版黄河文化教材、制作黄河文化影视宣传资料等,让黄河文化走进校园。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开展黄河文化读物学习研讨会或讲座、组织观看黄河文化影视宣传资料、举行黄河文化创意大赛、举办黄河文明论坛、打造高校黄河文明学术交流平台等方法,推进黄河文化在校园的教育和宣传。

建设郑州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展黄河文化节、黄河文化博览会、黄河文旅体验等活动,组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宣传活动,让普通民众有更多途径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真正实现全民覆盖式黄河文化精神传承。 通过创新黄河文化展览宣传的传播方式,提高黄河文化旅游过程中参与性和体验性,将黄河文化的动态旅游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静态旅游结合起来,全面体现郑州黄河文化的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让黄河文化“动”起来,让更多民众关注并喜爱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蕴含的江河情怀、先哲智慧真正做到与今人心灵相通。

4.新媒体聚焦创新策划,让黄河文化“生动”起来。 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在黄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要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博、微信、 抖音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传播平台,大力宣传黄河文化, 营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

新媒体时代,在黄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用户信息海量增多,想要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内容创新非常关键。新媒体聚焦黄河文化创新策划,让黄河文化“生动”起来。 可在对黄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适当加入娱乐性元素, 创新影视节目,在美工设计中植入黄河文化的元素,将影视娱乐与黄河文化创新相结合,并进行创意解读,以民众喜爱的形式传播出来,增强传播效果,增加年轻受众,拉近黄河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距离,使其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成为黄河文化的体验者、爱好者,进而成为传播者、保护者和弘扬者。

5.数字化保护和创新,让黄河故事“活”起来。把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示领域, 建立数字博物馆、展览馆是当今文化传播、传承和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将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路径。 黄河文化博物馆应将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到黄河文化的保存、保护、创新和展示中来。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对黄河文化进行整理、储存和保护,把一些珍贵的黄河文化的档案、文献资料如影像、图书、工具等,借助数字化技术转化成数字化文本格式,建立数字图书馆,将黄河文化永久保存下来,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资源,打破时空界限。

AR、VR 等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媒介传播向逼真的方向发展。VR 技术拍摄的全景数字动画观展图, 建立无墙、 无时空局限的博物馆,让受众不必去博物馆,只是轻轻点击显示屏,就可以享受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可实现民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与黄河文物零距离接触, 大范围地推进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2021 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中运用了5G+AR 技术,将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把博物馆的场景梦幻地呈现出来,让国宝“活”起来, 为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开拓了新渠道。现代数字科技、互联网+展览、AI、VR、5G、光影电等新技术, 可以让黄河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厚重,而且时尚炫酷,吸引更多民众的眼球。 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应借力现代科技, 打造黄河文化时尚潮流,让黄河故事“活”起来。

6.借助抖音自媒体平台,让黄河文化“抖”起来。 抖音短视频于2016 年9 月20 日上线,该软件是一个面向全年龄阶段的短视频社区平台。 一经上市, 便很快占据短视频平台排行榜的首位,是目前国内最火的短视频平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将抖音短视频与黄河文化结合, 可以为黄河文化的传播、 传承和创新带来崭新的发展契机。2021 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主办方组织开展“黄河文化抖起来——‘最美郑州’ 短视频大赛活动”,邀请达人和全网用户围绕“郑州之美”持续创作短视频,传播城市美好“郑”能量,“礼遇郑州,创意生活” 文创设计大赛更是让活动参与者遍布全国各地,有力促进了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

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 应建立专门传播黄河文化的抖音公众号, 推出以传播黄河文化为主的抖音短视频, 以新意辈出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 借助抖音平台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弘扬,让黄河文化“抖”起来。

7.做大做强郑州黄河文化产业,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中共郑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 郑州应拓宽思维,将郑州文明与黄河文明有机结合,打造郑州黄河文化精品工程, 做大做强郑州黄河文化产业,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效融合,推动黄河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化发展,发展郑州“黄河之都”产业示范区。 郑州应依托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国际少林武术节、嵩山论坛等旅游文化节会品牌,形成餐饮、娱乐、住宿、商业等全链条的品牌化区域产业板块,塑造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下,文化传播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IP 改编创新延伸,文化IP 市场不断扩大,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IP市场的广阔前景,为郑州黄河文化传承和传播开拓了新思路,郑州应借助具有代表性的郑州商都文化、河洛文化、少林文化、戏曲文化、炎黄文化,打造出郑州特色黄河文化系列IP,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实现黄河文化产业的创意革新。通过开发“黄河游,游黄河”,培育黄河河道体验游、精品游,并围绕黄河文化特色IP开发系列“黄河礼物”文创产品、设立黄河文化IP 主题酒店、 打造黄河文化IP+电商的模式等方式,实现经济转化,做大做强郑州黄河文化产业,把黄河流域郑州段打造成生态保护样板区、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推进郑州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8.拓宽黄河文化的国际话语平台。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让国家之间没有了距离,文化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得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应当拓展黄河文化的全球化话语平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让黄河文化与世界接轨,共筑黄河精神文明家园。

郑州应努力打造国内一流、 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展示平台,通过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河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旅游文化节会, 积极用国际话语体系阐述黄河文化人类价值,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 文明之源” 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州黄河文化品牌。

四、结语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明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与地位不可动摇。 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达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我们应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在郑州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推动郑州黄河文化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黄河文化与郑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思维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工程,彰显黄河历史文化古都魅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使郑州更加出彩!

猜你喜欢
郑州黄河文化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谁远谁近?
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