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绍华
(四川省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苍溪 628400)
用于生猪养殖场的消毒剂种类很多,根据消毒剂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可分为酚类、醇类、酸类、碱类、卤素类、氧化剂类、染料剂类、重金属盐类、表面活性剂类、挥发性烷化剂类、生物消毒剂类和光触媒消毒剂类共12大类。
常用的酚类消毒剂有苯酚、来苏尔、复合酚、一克度等;常用的醇类消毒剂有酒精(乙醇)、异丙醇和苯氧乙醇等;常用的酸类消毒剂有盐酸、乳酸、食醋等;常用的碱类消毒剂有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及生石灰、草木灰等;常用的卤素类消毒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氧化氯(又是氧化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二氯海因等含氯消毒剂,碘酊、碘伏等含碘消毒剂,溴氯-5 等含溴消毒剂,碘溴海因、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氯海因等海因类消毒剂;常用的氧化剂类消毒剂有过氧化氢(双氧水)、过氧乙酸(过醋酸)、二氧化氯、环氧乙烷、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常用的染料类消毒剂有雷佛奴尔、龙胆紫(紫药水)等;常用的重金属盐类消毒剂有升汞、硫柳汞、硝酸银等;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有肥皂、合成洗涤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度米芬(消毒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洗必泰)、聚六亚甲基双胍等胍类消毒剂(后两者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挥发性烷化剂类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等醛类消毒剂和环氧乙烷等;常用的生物类消毒剂包括天然动植源抗菌剂(如从艾叶、苍术、白芷、丁香等植物中提取的黄酮、酚、萜、生物碱、精油等抑菌成分)、生物酶(如溶菌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噬菌体、抗菌肽等;光触媒类消毒剂的主要代表是二氧化钛。
消毒剂林林总总,品种甚多,每种消毒剂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方式,猪场可根据以下因素选择、使用消毒剂。
生猪养殖场中主要消毒对象是生猪(活体)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场地和物品,包括圈舍、周边环境,垫料、饲料、用具(生产用具、医疗器具、人员的生活用具等),衣物、鞋靴,进出车辆等。
选择消毒剂前应确定消毒对象是猪,还是器具或环境等。消毒对象不同,使用的消毒剂也不同,如有些消毒剂虽有很强的杀灭能力,但腐蚀性极强,不能用于带猪消毒。因此,针对不同消毒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消毒剂或消毒方式(或喷雾,或浸泡,或擦拭,或熏蒸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不同阶段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和抵抗力不同,消毒之前要明确病原是细菌,还是病毒,或是真菌,亦或是感染性蛋白因子。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亦或是分枝杆菌,是细菌芽孢,还是细菌繁殖体,病毒的大小如何,有无囊膜,亲水性如何等,都必须明确,以便对症施药。
大部分消毒剂对细菌有杀灭能力,但有的对细菌芽孢、病毒的消毒能力很弱。根据近年研究,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从强到弱的排序为:朊病毒(疯牛病病原体、羊痒病病原体)——细菌芽孢(炭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芽孢)——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真菌(衣原体、念珠菌、曲霉菌等)——无囊膜病毒(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细小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肠病毒等亲水病毒)或小型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等)——革兰氏阳性菌繁殖体(金色葡萄球菌等)——囊膜病毒(亲脂病毒等)或中型病毒(猪瘟病毒等)。
猪场要根据本场病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碱类消毒剂对病毒有较好的消杀作用,而对细菌芽孢则没有杀伤力,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氯制剂和碘伏等能很好地杀灭细菌芽孢;苯酚类制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类等消毒剂对囊膜病毒和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消杀效果,但对无囊膜病毒的消杀效果差。无囊膜病毒需用碱类、过氧化物类、醛类、氯制剂或碘伏等高效消毒剂杀灭;龙胆紫对葡萄球菌的消杀效果特别强;生长繁殖期的细菌、螺旋体、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消毒剂耐受力较差,一般常用消毒剂都能收到较好杀灭效果。
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选择、使用消毒剂还要考虑消毒剂的化学稳定性、水溶性、渗透性(穿透力)、刺激性、腐蚀性、表面张力、环境适应性(包括耐药性)和环保性等。如含氯消毒剂虽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但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杀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大,且不稳定;环氧乙烷具有穿透力强、残留低、损害小的特点,广泛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及精密仪器、贵重物品、书籍、档案材料的消毒,属高效消毒剂,能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它却是一种致癌物质,且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较强的局限性。
生产中宜选用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消毒持续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小、刺激性弱、腐蚀性小、对人畜安全、廉价易得的消毒剂。一般圈舍、粪池、污染场地、水源、屠宰场及运输工具、器械等消毒可用季铵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卤素类消毒剂,如石灰、复合亚氯酸钠、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皮肤或组织消毒可用苯扎溴铵、度米芬、乙醇、碘酊、氯己定、氯胺T、聚维酮碘、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消毒剂作用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化学性质,也受病原微生物数量、环境温湿度、酸碱度等的影响。为充分发挥消毒效力,应根据下列情况选用消毒剂。
4.1 病原数量 对严重污染物品或高危区域,应加大消毒剂用量,延长消毒时间,并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4.2 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的浓度影响消毒效果,大多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但有些消毒剂随着浓度的增大,消毒效果反而下降(如75%的乙醇比95%的乙醇消毒效果要好)。
每一种消毒剂都有最低有效浓度,若浓度过高则可产生腐蚀性、刺激性或毒性,而且会增加消毒成本。
消毒要选择对人畜安全并对设备无腐蚀的杀菌浓度,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消毒,切勿随意加大浓度。此外,大部分消毒剂干燥后会失去消毒作用,所以这些消毒剂需溶解在溶液中使用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4.3 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消毒效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环境温度成正比,消毒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并且温度越高,消毒效力越强。
温度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升温不可超过限度,以免造成消毒剂有效成分蒸发或分解,如酒精、碘制剂、氯制剂及挥发性烷化消毒剂具有较强挥发性,提高温度会减弱消毒效果。消毒温度最好控制在16~20 ℃,冬季气温较低时,可将室温提高2~3 ℃,以增强消毒效果,同时避免猪发生应激反应。
4.4 湿度 湿度也对消毒效果有影响,过氧乙酸、甲醛、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剂须在相应的环境湿度下才能起到消毒作用。如甲醛消毒时相对湿度以大于60%为宜,用过氧乙酸消毒时,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40%,以60%~80%为宜。
用干粉消毒剂消毒地面时,需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消毒剂潮解后才能发挥作用,而进行紫外线消毒时,相对湿度增高反而不利于消毒效力的发挥。纳米级干燥消毒剂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氨气、水分等达到减少病原和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消毒效果受湿度影响较明显。
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冲洗完畜舍后,需待地面无明显积水但适当潮湿时再进行熏蒸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对猪场排(粪)尿沟、排水沟进行消毒时,要考虑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5 pH值 pH值的变化对消毒效果影响很大,pH值不仅能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解离度和分子结构,也能改变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一般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适宜pH值在6~8,过高或过低的pH 值都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如酚类、次氯酸盐、含碘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效果较强,而在碱性环境中杀菌效果就差,季胺类消毒剂杀菌作用随着pH 值升高而明显加强。
环境偏碱性时,细菌带负电荷多,阳离子型消毒剂的消杀作用较强,如戊二醛、新洁尔灭和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及火碱、生石灰等碱性消毒剂在碱性环境中杀菌效果较强。对阴离子型消毒剂来说,酸性条件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消毒剂常含有缓冲剂等成分,可以减少pH 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6 有机物 养殖环境中的常见有机物主要是尿液、粪便、血液、脓液等及饲料残渣和泥土。环境中的有机物过多时,其可附着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致使消毒剂难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以致影响消毒效力,甚至有些有机物能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不同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有所不同,总体上,酸性或碱性消毒剂都会被蛋白质消耗消毒效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易被脂肪、磷脂类有机物溶解吸收,季铵盐类、乙醇、次氯酸盐、氧化物类等消毒效果受到有机物影响较大,环氧乙烷、甲烷、煤酚皂、戊二醛类及碘伏类等消毒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小。
为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前应对消毒对象进行清扫、冲洗、晾干,并适当加大消毒剂剂量或延长消毒时间。
4.7 稀释液 稀释液对消毒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水的硬度、水内微生物含量等会影响消毒效力。季铵盐类、氯己定或碘伏类消毒剂在硬水中能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从而影响杀菌能力,因此,最好选用蒸馏水稀释消毒剂。消毒前要参照说明稀释配制消毒剂,尽量选择能耐受不同水质的消毒剂。
为提高消毒效果,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配伍使用,合理配伍可提高消毒效果。用75%乙醇作为溶剂配制季铵盐类消毒剂,其消毒效果优于用水溶剂配制。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的配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消毒效果。但消毒剂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不可随意配伍,否则可能影响消毒效果,甚至产生有害气体。原则上酸类消毒剂不宜与碱类消毒剂配伍,酚类消毒剂一般不宜与碱类、卤素类、氧化物类消毒剂等配伍,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不能与卤素类、氧化物类消毒剂配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