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2022-12-25 19:45○卢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仁爱世界教育

○卢 鑫

导语:一种忘我奉献的精神从历史照进现实。

六年前,我初当语文教师,虽有一腔热血,但“仁爱”“奉献”等只是一些空泛的概念。随着这几年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我才明白:上天造就一个个独特的学生,他们的禀赋、个性、兴趣……都各不相同,教师想授人以渔、结出硕果,必须关爱每个学生。

想真正做到爱每个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得有仁爱之心。仁而爱人,才能化而育之。心中有仁爱,才有大胸怀、大气度、大力量去做一些具体而微、可以称为奉献的事情,才能在教学中任劳任怨,扶着、拽着、推着学生向前,引领他们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这正是“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谆谆教诲。如她所说,师爱,不能只把“仁爱”“奉献”这些大词挂在嘴边,不能只停留在情感层面,而要转化为教育的力量,促使学生自主成长。

理解与尊重,是付出仁爱的基础。现今,信息渠道空前通畅,怎样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学习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充分发扬他们自身积极向上的因素呢?

我试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一段时间,我把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推荐给这群少男少女,并在课堂上让他们登台演绎周恩来、赵世炎冒险状告法国陆军部,为一战时在法华工进行法庭辩护,替同胞们争取公平权益。

令同事和家长们吃惊的是,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地看完了这部电视剧,而且对百年前那群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的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追溯历史,整理成文。其中一个女孩在作文中写道:

“‘我相信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无论命运将它降临是多么默默无闻,世界终将认出它是主人……能参与挽救苦难的祖国,能为理想而成为战士,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轻微却坚定的声音中诞生。

“一切都是那么隐秘而伟大。周恩来起草组织章程,在他与蔡和森等人的宣传带领下,组织逐渐壮大。邓小平灵活、点子多,被组织重点发展。他负责刻印共青团重要刊物《少年》(后更名为《赤光》),被称作‘油印博士’。剧中,因与赵世炎相熟,他问:‘赵大哥,你说我们来法兰西的意义在哪儿?’

“赵世炎想了想,随后坚定地回答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我能活成什么样,而是为了我能让大多数人活成什么样。’

“此言点醒邓小平,我亦如醍醐灌顶。中国青年应摆脱冷气,去为他人、为中国做点什么。可能你只有几十年光阴,而中国会有数不清的几十年。”

这个女孩并没有只喊口号,也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写下这篇作文时河南正遇水灾,她告诉我她捐了不少零花钱,每天还抽空到微博搜索、求证并转发灾民求助信息……百年前,那群一二十岁的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深入思考、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道路献身;如今,像她这样的中学生,也能学习先辈,尝试“知行合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教育界有一句流行语:“教育,无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工作就像果农,辛勤耕耘土地,培育一棵棵拥有不同特性的果树。教育,永远属于“慢工出细活”的领域。全世界各种生存方式下的同行们,我们都有着相近的本分——如果我们愿意达成共识,把这些本分称为“仁爱”与“奉献”的话。

我始终忘不了刚教书时,一位尊敬的前辈教师这样对我讲:

“大家都在谈‘中国教育’,杂音一片。其实‘中国教育’在哪儿呢?那不过是一个抽象概念。只要让孩子们打开古书,静心读一读《诗经》;只要自己热爱并勤奋努力学习汉语;只要爱孩子们,并彼此相爱……‘中国教育’就不会没有希望。”因为我们奉为本分的“仁爱”与“奉献”,正借由“中国教育”的通途而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仁爱世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