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杨刚华 彭忆丽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并非在歌颂苦难,而是在告诫世人,凡成大事者,须在苦难中磨砺意志,在荆棘中砥砺奋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将苦难写成诗”的论文致谢,到清华大学贫困生直抵人心的“树洞自白”,这些质朴的文字讲述着普通人在苦难中坚守梦想,积聚力量,最终改写命运的励志故事。贫穷而不自卑,艰苦而不自弃。他们用坚定的信念使励志与逆袭不流于虚骄和浮饰,他们用诚挚的善意去拥抱苦难,感恩馈赠,传递光和热。
那么对于你而言,苦难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你将如何面对苦难?在你的实际生活或见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励志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畅所欲言。特别感谢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的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考试不及格怎么办?生活条件不如他人怎么办?遇上飞来横祸怎么办?生活总在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设下一道道坎。有的人陷入坎中便觉天崩地裂,殊不知世间有许多“逆行者”,他们肩负更大的苦难,却永葆奋发向上的姿态。他们脚踩更深的泥淖,却始终捧着希望的明灯。行至暗处的苦心人或许值得悲悯,但拥抱生活的奋斗者更值得尊敬。我们或曾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感到如临大敌,却不知有些人在真正的大敌面前仍迎难而上,他们逆袭的不只是人生,更是眼界与思想的局限。他们得到的不只是舒适的生活,更是日臻优秀的自己和一颗贴近大地、贴近生活的心。树洞里有的可能不只是可爱的小动物,还可能是一个逆袭者独一无二的灵魂。
(黄清泽)
冰心有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一朵娇艳明丽的花朵背后,都有一段沉潜扎根的时光;每一个走红网络的逆袭故事背后,都有一个顽强不屈的灵魂。纵处黑暗低谷,依旧向阳而生。清华大学贫困生虽生活拮据,但执着追求厚德载物的境界——“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黄国平纵出生于小山坳,却始终怀揣着简单朴素的理想——“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不懈努力的韧度,终助他们由追逐光到变成光,继而散发光。吾辈青年当从这些逆袭故事中汲取精神养料,积聚前行力量,纵遇疾风不言弃,向阳而生书华章!(敖 跃)
拮据的家境挡不住对求学的渴望,节俭的饮食没有磨灭对生活的热爱。出身贫困的清华大学学子勤工俭学,凭借乐观与坚忍活出精彩人生;生于偏远山坳,家人接连离世的黄国平怀着“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坚定信念,一直读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完成人生逆袭。面对逆境,有的人畏难不前、怨天尤人,最终苟且度日、碌碌无为。真正的强者以勇气直面挑战,将不曾停息的拼搏与奋斗作为日常,于是成就自我,到达成功的彼岸,并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怀着对生活澎湃的热情和对身边人真挚的感激。这些故事正应了古人老话:“平芜尽处是春山。”(邹永康)
荀子在《修身》中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真正成大事者,往往精神世界充盈,因而可以超凌万物,不受外在物质羁绊。清华大学贫困生的“树洞自白”和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均彰显了平凡人对生活的掌控力。面对外在物质的匮乏,他们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点一滴地将苦难酿成酒,愈陈愈香,最终成为“寒门出贵子”的励志典型。由此可见,那些精神富有的人,纵使穷困,也能凭借强大的内心冲破外在困境,书写人生新格局。面对苦难,我们不应自卑沉沦,蜷缩在暗角,抱怨命运的不公,而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涂 妤)
清华大学贫困生“树洞自白”中一句“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黄国平论文致谢中一句“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华丽的逆袭加之简单的希望,令人更为之动容。真正使我们眼眶一热的,也许并不是贫困学子翻身的事情本身,亦不是逆袭途中有多少血与泪,而是他们在逆袭的坎坷道路上循光而行、永不言弃的初心,面对困苦报之以歌的感恩,以及传承希望、披荆斩棘的信念。
我们应学习他们追逐光时一以贯之的勇气与恒心,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学习他们幻化为光、照亮社会的最美逆袭。
(陈佳怡)
我们为清华大学贫困生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的向上信念和奋斗精神所打动,同样不应忽视他们对给予帮助的他人和社会的感恩。这种感恩将个体的理想与他人联系起来,可以向社会传递奋发向上的精神,给更多处于困境的学子以希望,从而促进接受帮助与帮助他人的反馈,凝聚共同奋斗的合力。应当注意的是,感恩他人的行动与意愿同样重要。一句简单的“谢谢”、一封简短真挚的感谢信,往往能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它不仅能使资助者感到精神上的鼓舞,也能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正能量的传播。
(万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