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1],由于其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的特点,在肿瘤领域被公认为癌中之王。胰腺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细胞均可发生癌变,内分泌癌较为少见,恶性程度不高,外分泌癌预后较差。大约90% -95%的外分泌胰腺癌是由导管癌引起,确诊患者一年后的死亡率高达95%-98%[2],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和危害。现代治疗胰腺癌主要是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介入治疗等[3]。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丰富且灵活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是中医方剂,非药物疗法主要有针灸、推拿等,主要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中医治疗肿瘤在临床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现对近年来中医治疗胰腺癌的治疗方法进行整理总结,旨在为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说文解字》中记载:“瘤,肿也,从病,留声”,《圣济总录》提出:“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肿瘤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的范畴,是一种占位性的病变。古籍中没有关于胰腺的具体描述,古今医家对胰都持有自己的见解,《医林改错》中记载:“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之右、幽门之左,正盖津门”。部分医家认为胰是脾,中医学史上对胰的描述为“附脾之物”“脾生一物,曰‘甜肉’”“膵为脾之副脏”等[4]。在中医古籍中也并未有关于胰腺癌的准确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等可将其归属于“脾积”“癥瘕积聚”“伏梁”“结胸”等范畴。肿瘤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病理过程,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与外感、七情、饮食和体虚等因素密切相关。《仁斋直指方论》载:“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可以看出癌的形成是由于“毒根”存在,由于病理因素长时间存在,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于常道,产生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病理产物,结聚脏腑,互相搏结;《医宗必读· 积聚》:“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加之人体正气虚弱,邪盛正虚,无力抗邪,最终导致“瘤、岩”形成[5]。
脾是胰腺癌的基础病位,其基础病性为痰、瘀,相兼病位胆、肾、胃、肝,相兼病性有气滞、水停、湿、热,治疗胰腺癌基本原则为健脾助运、逐瘀化痰,在治疗相兼病位病性方面,可以辅以行气法、通腑法、利胆法、祛湿法、清热法等,在中医治疗胰腺癌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6]。一项基于证候分层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胰腺癌患者早期里实证居多,正虚不甚,治疗时宜攻邪为主;而晚期里虚证更多见,正气大亏,忌大肆攻邪伐正[7]。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胰腺癌治疗的中药处方主要以温性、凉性为主药味多为苦、甘、辛,核心用药以白术、黄芪、薏苡仁、柴胡、白花蛇舌草、茯苓为主,常用药对有茯苓-白术、当归-黄芪,常用药组为茯苓-半夏-白术和茯苓-白术-黄芪[8-9]。
现代研究发现,胰腺癌病人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CD3+、CD3+、CD4+、T细胞减少等,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改善肿瘤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10],其中中药含有的生物碱类等活性成分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方剂对胰腺癌具有较好疗效。对于气虚毒瘀型胰腺癌,固本化积方能有效改善胰腺癌炎性微环境,降低血清CRP、IL-6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免疫能力[11]。平胃散加减方能够降低湿阻中焦证型胰腺癌患者肿瘤指标,改善中医症状[12]。参苓白术散可以调整胰腺癌患者的营养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13]。乌梅丸加减治疗胰腺癌中寒热错杂证具有显著疗效[14]。此外,中药内治法还常用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疾病不良反应。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加味清胰汤增强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提高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能力和药物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5]。
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包括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和耳穴等等,其适应证广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表征之一,因此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容易引起睡眠障碍,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在胰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艾灸裸鼠的穴位能够上调肿瘤组织中DPC4、下调ki67表达水平,对异位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增殖有一定的抑制功效[16]。麝香灸能够通过调控胰腺癌患者疼痛介质及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抑郁情绪[17]。此外,一项关于针灸缓解胰腺癌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针灸是缓解胰腺癌疼痛的有效方法[18]。针刺联合耳穴注射辅助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状况[19]。疼痛散穴位贴敷法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疼痛阈值,降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类药物使用剂量,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等[20]。由此可见,中医外治法能够对胰腺癌疼痛症状以及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睡眠障碍等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由于胰腺癌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胰腺癌的中晚期,其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化疗[21],吉西他滨是新核苷类似物,其在抗实体瘤活性上具有广谱性,但其缺陷在于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在单药治疗时的药物作用靶点单一,整体效果较差[22]。而使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23]。加味扶正抑瘤汤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有效调控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42、CEA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化疗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24]。加味乌梅丸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能够降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升高肿瘤促进戴白Bax表达,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25]。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癌症的疗效目前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这种治疗手段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26]。采用小柴胡汤联合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能够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肿瘤生长[27]。此外,归芍六君汤加减联合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改善体力状况、缓解中医症候及减轻化疗副作用方面效果极佳,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指标CA199值,结果显示联合化疗效果更佳[28]。清胰化积汤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和随访长期生存率,有效控制肿瘤恶化[29]。
此外,胰腺癌患者术后接受中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可以弥补单药治疗的不足以及用药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温脾化瘀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降低癌胚抗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0-31]。膈下逐瘀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式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功能,调节CEA、CA199、NKT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疗效[32]。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够降低毒副反应和血清CA19-9、CA242、CEA水平,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33]。
由于胰腺癌起病较隐匿,没有典型的症状,且恶性程度高,容易导致在确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探寻一种临床新型治疗方案对提高胰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缓解不良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中医证型分类与临床客观指标以及CT影像学上存在一定关联性[34]。而一些临床客观指标对患者预后和生存有影响[35]。西医治疗可以直接对肿瘤进行直接作用,而中医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具有个体差异性,且治疗手段、方式具有多样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减轻西药副作用。现代研究已经明确联合治疗方式在各方面优于单药治疗,但不难看出,在临床研究中中药干预方式的选择比较单一,没有完全符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但在此基础上依然能够观察到联合治疗的优效性。因此,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疗法的长处,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疾病状态、病理阶段等,结合客观病理指标综合给予特定的治疗方案,或许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疼痛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