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芬,张富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据推算,截至2020年我国患高血压病人数达2.45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种,由于药物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而非药物疗法中对于控制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日渐受到社会关注,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病重要的手段之一。研究表明非药物疗法还能够延缓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发展进程,降低急性心血管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 险[2-3]。
中医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去芜存菁,结合中国古典哲学与传统医学理论之精华而成的经典运动体系,是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核重在内外兼修,动静相合,刚柔相济,从而达到养生健体的 效果[4-6]。现将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梳理关于太极拳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对高血压病的影响,综述如下。
多项研究证实太极拳能够有效降低血压,防治高血压病。Dongling Zhong等通过系统回顾太极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太极拳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50岁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幅度是≥50岁患者的3倍以上,太极拳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辅 助手段之一[7]。Aileen Wai Kiu Chan选取246名患者随机分成快步走组和太极拳组,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锻炼,持续3个月,并对其随访评估6个月和9个月后发现太极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13.33mmHg,舒张压降低约6.45mmHg,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健康等方面也有一 定程度的改善[8]。贺小芳选取61名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与有氧运动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两组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率水平降低程度高于有氧运动,还能够降低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危 险事件的发生率[9]。
有研究表明,各种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舒缩异常,从而引起血压增高 和高血压病的发生[10]。内皮素(ET,Endothelin)是目前发现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具有强烈收 缩血管平滑肌的功能[11];而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则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舒张血管的内源性活性因子,当ET和NO收缩和舒张的平衡被打破,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持血管舒缩活性因子的动态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肖亚康等通过选取84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太极拳运动锻炼,两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E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胡庆华等通过对30名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运动的干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血压及NO水平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太极拳能够增加内源性NO含量,提高微血管反应性,增加 血流灌注,从而降低血压[13]。吴秋桃等通过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太极拳锻炼,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下降(17.5±2.4)mmHg,舒张压下降(10.3±0.9)mmHg,血浆NO浓度显著提高,其中 男性患者增加幅度大于女性[14]。
氧化应激增强引起的血管损伤是高血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活性氧(ROS)为主的氧化酶系统的物质对高血压病等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影响较大[15]。Víctor Manuel MendozaNúñez等通过对110名老年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分为练习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6个月后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练习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抗氧化评分显著降低,表明太极拳能够提高患者抗氧化 的能力,延缓靶器官损害的进程[16]。张舒等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女性患者进行4个月的太极拳训练治疗,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太极拳能够降低血液中 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17]。
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调节对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自主 神经及相关神经递质对血压进行调节[18-19]。郭峰等通过对比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与初学者的练习太极拳前后的呼吸、血压、心电等数据,分析后发现不论开始练习太极拳的时间长短,在进行太极拳锻炼之后,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都有明显的变化;另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者心率变异性的RR间期、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在运动前、运动后30min和60min都显著高于初学者,说明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迷走神经调 节作用,减轻交感神经的不良调节影响[20]。李文娟通过观察女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太极拳锻炼结果发现,经过运动治疗之后的心率变异性的总功率、高频功率等相关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表明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自主神经的调节 能力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保护心血管健康[21]。
免疫反应性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高血压的驱动因素。高血压病的各种致病因素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引起免疫细胞的浸润、氧化应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刺激, 诱发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22-23]。Chang等通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对身体的功能与结构产生积极影响,具有改善机体功能状态、提高 机体活动参与能力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24]。C超敏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和经典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现代研究表明hs-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僵硬、动脉粥样硬 化、靶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有关[25]。Nani Morgan等通过荟萃分析显示太极拳对hs-CRP的降低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对炎症的防御能力,同 时对免疫系统的平衡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6]。
胰岛素抵抗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增加近端钠的重吸收,从而使血压升高, 同时会诱导胶原糖基化使动脉硬化,造成心血管损伤[27]。Mengyao chao等通过荟萃分析显示太极拳能够促进细胞和组织代谢,加速血液回流心脏,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靶细胞的反应性,加速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 达到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28]。陈静殊对研究对象进行12周的以太极拳运动为主的锻炼后结果显示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0.83±0.9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33±0.56)%,空腹胰岛素下降(13.69±14.18)mU/L,说明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地改 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9]。何敬和等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太极拳对血脂和血糖异常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其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水平较运 动前有明显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30]。
高血压病一旦发生,需要终生管理[31]。在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焦躁、紧张不安、恐惧 等,可伴或不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失眠、乏力等躯体化症状[32]。焦虑状态也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长期伴有焦虑 等精神紧张情绪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1.18倍[31],国内一项研究分 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比例约占高 血压患者的40%~50%[33]。焦虑状态会降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血压控制欠佳,血压波动大,进而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升高,降低生活质量,同时高血 压疗效 欠佳又易引起患者过度紧张焦虑,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34-35]。因此,寻找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方法刻不容缓。目前针对高血压病伴有焦虑状态的患者多采取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的方案,但因其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多,患者依从性差,疗效欠佳。
已有研究表明经 常练习太极拳可安定情绪,放松精神,增强注意集中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36]。王晓斌等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轻度焦虑状态患者施以太极 拳练习干预3个月后,患者血压得以较好的控制,焦虑状态也得到明显的改善[37]。蔺少飞通过10周的研究观察,发现太极拳能够在降低中老年高血 压病患者的血压同时,降低体重,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效果优于健步走运动[38]。
综上所述,太极拳作为非药物疗法的经典处方,具备安全性、全面性、适应性等基本特征,降压效果明显,适用于广大人群,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方式。近年来关于太极拳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缺乏更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样本量偏少,研究结果的说服力欠佳;实验设计对象不易控制,难以全程配合等不足之处。精准医学模式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的发挥中医特色,探索太极拳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靶点,优化运动治疗方案,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