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展闭环管理的分析

2022-12-25 00:27:16张建艳聂海洋张贵友侯玉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5期
关键词:长白山中药材人参

张建艳,聂海洋,张贵友,侯玉冰

(1.白山市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3.靖宇县特产局,吉林 白山 135200;4.抚松县人参协会,吉林 白山 134500)

0 引言

道地药材不仅是药材生产的地理概念,更是质量概念、经济概念和文化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和金招牌,是中国药材“品质性效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思想、中国形象和中国制造[1,2]。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南北区域的气候、土壤、日照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因这种天然的现象,使得各种生物也很自然的适应各种条件繁殖与生长。而在这种天然条件下所形成的道地药材可谓是“根深蒂固”,想要对其自然生态及环境做出肆意改变,实属不易。道地药材的生产,不管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近年来,长白山道地药材产区正着重发展优质道地药材品种和功能性道地药材产业链,长白山地区道地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已经拥有几百年的种植史。白山市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拥有167种被国家中医药典名录中的药材,截至2020年,白山市人参留存面积已达到3520万平方米,西洋参面积1572万平方米,除人参之外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12万亩,其中,五味子面积3.6万亩,贝母面积1.2万亩,黄芪、天麻等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主要品种达到20多种。其中,最具有品牌价值的要数长白山人参,因其独具特色的道地药材性而闻名国内外,是吉林省第一个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名录的道地药材,可以说,闻名遐迩的长白山人参对吉林省乃至全国道地药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气候,长白山道地药材发展有着相当大的潜力,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约束,让道地药材的进一步发展陷入囹圄。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改革市场发展尤为重要。

1 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讲,我国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药材资源危机频发、药材质量缺乏稳定性、GAP认证存在偏差、药材文化属性的研究不足、药材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1.1 我国道地药材资源频现危机

1.1.1 需求增大,资源无序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随着中医药不断进步发展,涌现很多药厂药商,现有部分像和记黄埔、诺华制药等跨国企业也开始投资中药,预计未来10年,中药需求量将翻倍增长,而随着需求量的增长,中药产量也要随着行业发展而增长,实现供给平衡。但也出现无序开发资源的现象,破坏植被导致本身优质环境被改变,资源的保护难度也随之加剧。以甘草为例:每挖1公斤甘草就要破坏60平方米的植被,40多天破坏了800万亩的草原,造成草原严重沙化。野生甘草上世纪50年代蕴藏量达200多万吨,但目前不到35万吨[3,4]。

1.1.2 野生道地药材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以长白山道地药材为例,野生人参、野生五味子、野生淫羊藿等极具道地性的野生药材所剩无几,大部分已经都转至农田培育,其种源的保护就变得尤为重要。

1.2 道地药材质量不稳定

产地适宜性是中药材引种栽培和区划的基础,也是研究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途径[5]。目前,为保证临床用药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涌现出引种、人工栽培等一系列弥补药源不足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又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引种、品质退化、化肥滥用和农药污染等一系列药材质量问题。非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发展过快,造成药材质量不过关;种质混杂、种源不清;种植(养殖)技术不规范;采收、加工技术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6]。

1.3 GAP认证存在的偏差

1.3.1 套用GMP模式,未能体现中药材生产的农业特色

1.3.2 认证的主体是企业,忽视了90%的生产主体——药农

1.3.3 认证标准条款模式化,对生产过程控制脱离实际,逼迫认证企业造假

1.3.4 认证成本偏高,认证企业难以承受

1.要求认证企业大专以上人员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企业只能临时借用。

2.硬件有田间办公室、工作室、厕所等。3.无谓的检测项目太多,检测费用高。

1.3.5 认证后监管不到位,非GAP与GAP药材无法区分

1.4 道地药材文化属性的研究不足

1.4.1 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体现中国思想、中国制造的道地药材形象尚未建立[7]。

1.4.2 竞争带来的文化属性及品牌优势被打压,以长白山道地药材人参为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韩国等国人参世界市场占有额逐步提高;人参生产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供应的系列化,消费的品牌化日趋明显。而长白山人参种植业“散、小、乱、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链条处于浴盆曲线的低端,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药食同源问题没有有效解决,长白山人参品牌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影响力小;这些都严重制约人参产业的发展。

1.5 道地药材管理缺少体系建设

目前,道地药材管理未设立独立部门监管,从育种、生产、采收、加工到市场流通形成多头管理,存在衔接断档的现象,没有合理的体系建设机制,导致在发展上存在滞后现象[8,9]。

2 道地药材全产业链进行闭环管理的建议

总体思路:立足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首先做好资源保护,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府为生产主体服务职能,以科技为动力系统推进集约化经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总体思路。重点在产业组织体系构建和标准、技术、生产、信息、物流等服务体系及质量、市场监控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引导和推进中药材产业走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开发的路子,做大做强中药材优势产业。

2.1 做好道地药材资源保护

要做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完善野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10];建立专业性、地区性、全国性药物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物种资源与基因库;建立药物需求与供给预测与资源保护预警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自觉保护;加快推进道地野生资源保护和野生护育工作。

2.2 加强管理将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

严格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环境选择(选地)、种源、整地、播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鼠害控制、采收、加工、质量检测[11]。构建8个体系,支撑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技术创新体系、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信息物流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

2.3 提高加工企业准入门槛、突出发展精深加工

加工企业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环节,放眼国际市场竞争,精深产品的加工尤为重要。首先要提高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彻底打消小作坊,另外要彻底改变加工技术落后、经营分散、产品低劣状况。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企业,加大高终端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2.4 做好物流及仓储管理,保证市场流通价值

中药材的仓储需要严格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集成化的物流仓储体系对偶尔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是良好的保障,也是侧面节省资源的方式。建议建立独立有规程的物流体系和仓储建设基地,为保证市场流通价值做基础。

2.5 做好品牌推广,将营销模式不断优化,推动行业发展

产品决定生存,品牌决定未来。品牌是推动战略的资产。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例,要做到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营销模式,以中国长春人参期货交易所为纽带,建设覆盖全球的人参网络交易平台。利用各类媒体宣传、介绍吉林人参产业、产品、文化和加工企业,全方位开辟和扩大市场,提高吉林人参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6 建立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制度

2.6.1 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在中医药管理局系统中设置中药材及道地药材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并管理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事宜,解决目前中药材生产无主管部门,多头管理问题[12-15]。2.6.2 尽快制定道地药材管理制度,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规范道地药材发展流程,促进和带动

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

2.6.3 建立野生道地药材自然保护区,开发种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对药农进行直补,同时做好生产标准的监管,鼓励药农规范化种植道地药材[16]。

2.6.4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和督导职能,系统推进道地药材产业规范化,全面提升道地药材产量[17]。

2.6.5 从上到下组建中药材及道地药材产业行业协会,吸收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有影响力的种植专业户、市场销售、信息中介等全产业链各方面的人员[18]。

3 小结

道地药材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中药材,在世界药材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和声誉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20]。作为我国的优势中药资源,道地药材不仅是药材生产的地理概念,其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也是巨大的。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如道地药材资源频现危机、药材质量不稳定、GAP认证存在偏差、药材文化属性的研究不足、药材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鉴于道地药材现在缺少主管部门,管理分散,存在一些环节上的监管问题,建议对道地药材进行全产业链闭环管理,建立独立部门进行监管和协调工作。通过借鉴对中药材成熟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失败教训,产业链闭环管理是发展道地药材行业的首要任务,在品种培育与筛选、种植、加工、运输物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都要出台配套管理制度,共同推进道地药材的良性发展,将中药材优势产业作大、做强。

综上所述,一定要是由政府牵头,搭建桥梁,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对品种、技术等的指导,各监管部门共同推进,通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管可控,全面实现质量可追溯,才能真正做到对产业的长期保护、健康与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长白山中药材人参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中药材促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水中人参话鳅鱼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20:06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18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8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海峡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4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28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