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佳
紫砂壶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可谓自成一家,其既吸收了中国传统陶瓷茶壶制作的精髓,也结合泥料特性进行了非凡的创造,形成了兼具陶之素朴与瓷之精美的艺术风格,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展现中国陶瓷茶壶魅力与茶文化风范的典范佳作。
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品一样,归根结底是一种线面组合的艺术。由于紫砂泥质地较为柔软,可塑性较强,所以紫砂壶在造型上富于万般变化,保证了自身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此件《三足线韵》是一件足够古典也足够巧妙的紫砂壶作品,在此壶当中,创作者着重表现的是紫砂壶的线条美,并于这种线条美当中体现出紫砂壶工艺的灵活性与紫砂壶作品的基本特征,显示出紫砂壶艺术的独特价值。
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与艺术积累,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范本与可运用的元素。《三足线韵》所借鉴的便是鼎的造型。“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大禹令九州贡金(铜)以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1]鼎通常有着圆润的身形,带有足,常称之为“三足鼎立”,这种设计巧妙而稳重,是紫砂壶创作借鉴的重要方面,从中也可看出紫砂壶创作对古典审美与工匠智慧的延续。
与庄重的鼎不同,此壶的造型极为小巧,一手足可掌握。壶身极扁,是借鉴了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扁壶。扁壶是紫砂壶艺术中最难成型的一种,壶身扁一分,筒身所承受的压力相应增大,所以创作者在拍扁壶身时必须能精准掌控力度和分寸,否则极易造成开裂或变形。扁壶想要塑造得好看,要做到扁而不塌,整体挺括圆润,这些特征在此件作品当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壶身顶面宽阔平整,壶腹部分呈现出饱满的圆线,直接表达了“线韵”的主题。壶身底面与筒身之间衔接顺畅,形成了带有弧度的底面,所以壶身整体造型保有圆润玲珑之感,不会过于干瘪,展现出了扁壶的风度与工艺价值。圆弧形的底部不利于壶身的平稳,三足在这时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只小巧的足镶嵌在壶身底面,稳稳地支撑着壶体。三足的分布大有讲究,其中不乏一些工学的思维与理性的光辉,按照一定规律分布,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壶身上部连接着圆筒形的壶颈部,颈部的直径要与壶身的直径相匹配,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壶身的平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构成和谐之美。壶盖与壶颈部嵌合得严丝合缝,壶盖顶面带有一些弧度,与壶身顶面的弧度保持平行,更显作品结构的整洁与严谨。壶盖中央镶嵌扁圆形壶钮,壶钮小巧精致,极为实用。从壶身到壶颈部、壶盖以及壶钮,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展现了紫砂壶的结构之美与线条美感。
壶身一侧镶嵌着弯流,这也是能够展现线条美的一个部分。从壶嘴顶端连接到壶盖边缘,在壶嘴与壶身之间恰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壶身上部的提梁是最能展现“线韵”之美的部分。提梁是安装在壶身上方的一种把手,相传是苏东坡所创造的。[2]提梁由泥条打造而成,造型变化丰富,实用性极强,深受人们喜爱。此壶的提梁呈圆形,高耸于壶身上方,弧度优美,两侧下部做内收的弧度处理,使提梁的造型更加灵动,线条更加优美,着重显示出“线韵”之美,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此壶的泥料也倾向于古典化,能够体现出紫砂壶的基本审美特征。作品泥料呈紫檀色,这是一种紫红相间的色彩,红色代表了明艳、喜庆;紫色代表了高贵、大气。多层次的色调使作品的气质也是多样化的,人们通过泥料便可感受作品的多种性格,时而活泼娇艳,时而沉稳庄重,紫砂壶的生动性与泥料也有分不开的关系。紫砂壶泥料的质感代表着紫砂壶的工艺水准。此壶泥料精致细腻,毫无瑕疵,精美而不做作,看上去极为舒服,创作者工艺精细,对于泥性更有着准确的了解,才能将泥料的美丽完全表现出来,体现紫砂壶工艺的严谨与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线条是构成紫砂壶作品的基本单位,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体现出不同作品、不同创作者的不同性格。此壶主要运用的是圆线,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流畅圆润、逍遥自在的美感效果。线条的运行、转折遵循着一定的工艺逻辑,却又不勉强死板,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自然地构成了壶体,从中显示出创作者工艺的纯熟。从此件作品中可以看出,紫砂壶的艺术魅力并不是依靠华丽的装饰得以表现的,那巧妙运行的一线一面中尽是智慧,这种线性之美正是紫砂壶艺术的工匠智慧之所在。
《三足线韵》充分展示了紫砂壶的线条美和那种“从简”的智慧。本文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对古典美的继承和个性化的演绎,揭示出紫砂壶创作者对工艺标准的把握。古典美是紫砂壶的代名词,在发展的过程中,制壶工匠吸收众多的优秀古典元素,将会进一步促进紫砂壶古典美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