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银
茶壶在中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容器,受茶文化的熏陶,茶壶在中国不单纯是泡茶的用具,其艺术性与文化性更为受人关注,紫砂壶艺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紫砂壶诞生伊始呈现出高雅的格调,甚至一度具有奢靡之风,历经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在艺术表现上尤为多元,并始终关注内在文化与情感的表现,让人们醉心于紫砂壶那温润、随和的古典美世界之中之时,获得情感的满足与精神的升华。
《硕果》一壶极有自然之味,创作者将秋日那硕果累累的场景转化为一种清新的、精美的艺术化场景,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独特性与“再塑造”的美学价值。此壶体现了紫砂壶创作的自然化理念,将自然美与工艺美融合起来,表达了美好的意蕴,抒发了紫砂壶创作的人文之情。
硕果所代表的季节是秋天。秋天是一个矛盾的季节,夏日的五彩缤纷在此刻开始黯淡,而金黄的麦浪与成熟的果实之间又涌动着生命的奇迹,画家吴冠中先生曾指出,“想分析解剖秋色美的组成条件,感到至少有三个方面:色、形与情。”[1]此壶便做到了这三个方面的统一。
从泥料上看,此壶表现了秋色淡远之美。创作者选择了色彩较为淡丽的棕色系泥料,其中略带一些红色调,形成了橙色的微光,使作品看上去相当明亮又不会太过艳丽。泥料的色彩像极了成熟鸭梨的色彩,自然美不言而喻。泥料的砂质纹理出色,创作者在保证壶表面光洁细腻的基础上,有意呈现出砂质纹理特征,使作品更具自然之味,所以作品不仅在颜色上有秋天的感觉,在味道上也有秋天的气息。
泥料准确呈现出秋天的特点,一方面象征变黄、变红的树叶,在泥料自身质感的衬托下,摆脱了那种孤寂感,打造出明亮的秋色;另一方面则象征成熟的果实之色与金黄的麦浪,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也就更具人情味儿了。
创作者参考了硕果之形来打造此壶的造型,力求形似与神似。硕果多为圆圆的形态,在紫砂壶创作中,圆形是一个基础造型,所以创作者在塑造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潜在地表现了紫砂壶传统结构的特征。
壶体小巧精致,大小与自然的硕果基本一致,浑圆可爱,形象感十足。壶身可分为两部分来看,主体部分圆润饱满,弧线与弧面都具有一种丰满的感觉,融合度极高,勾勒出紫砂壶圆器的结构之美。壶身上部的颈部是渐渐内收起来的,上下配合便构成了梨子的形态。颈部与壶身主体之间的变化过渡是工艺难点之所在,收势要自如,节奏要缓和,创作者要把握好上下的比例,对于转折之处的细节调整更要精细入微,所以看上去造型简单的作品处处体现出创作的“力”,这种“力”是工艺智慧与制作经验凝结而成的。
圆形壶盖与壶颈部之间衔接得严丝合缝,有了壶盖的参与,此壶的造型才能最终达到完整,作品的轮廓也更加清晰,外部线条流畅,尽显紫砂壶的线条美。壶盖中央的壶钮十分有趣,创作者参考瓜扭的造型来设计壶钮,壶钮向右侧弯曲,这种看似不规整的设计是对自然形态的复现,包含更多的自然美因子。在壶钮上,创作者还点缀了枝节装饰,使瓜扭更加逼真。一弯流与耳状环形把手线条优美,表面同样带有枝节装饰,增强了作品的自然美效果。
除了壶钮、壶嘴与把手上的枝节装饰外,创作者还对壶身进行了装饰。在靠近把手一侧的壶身上,纤细的树枝自把手上端延伸而出,枝条柔软且带有韧劲,尖尖的前端打造出向远方无限生长的效果,非常生动。在枝条根部,创作者雕刻了一片大大的树叶,填补了枝条与把手之间的空白,使装饰图案看上去更加丰满,壶身表面的结构层次看上去也不会太过单薄,避免了只有枯枝而无叶的凄凉感。在枝条、树叶的装饰下,硕果的形象更加丰满,传达了秋天的生命力。
“硕果”在中国一是代表了自然的果实,二是象征巨大的成果,所以从表面上看作品展现了秋之自然美,若向文化层面开拓,作品则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希望人们生活富足,能够取得丰富的成果。“艺术的文化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2]创作者捕捉到了秋之美,运用紫砂泥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精湛的工艺打造出了一件独特的紫砂硕果,其中寄托着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独特自然美视角,也具有文化的深度与情感的深度,让人们能够在欣赏此壶时从艺术到文化,再到情感都能有着丰富的收获,全身心地感受“硕果”之美,品味紫砂壶创作的人文之情。
紫砂壶的发展离不开美丽大自然的馈赠,离不开创作者的匠心巧手,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对此件《硕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说明了其在泥料、造型与装饰三大方面对秋之美的诠释,以及创作者对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的关注。优秀的紫砂壶作品从不只是单纯地追求外型的表现,只有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意蕴,才能真正展现出紫砂壶艺术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