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霄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它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体现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结合[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课程蕴含了丰富的茶礼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处世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基于“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茶文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此文关注的重点。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先教后学,合作探究的高效教学模式[3];BOPPPS 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的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项目,其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4]。“对分课堂”和BOPPPS 教学模式都在践行着“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因此,将二者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茶文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效率。
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茶文化发展史、茶叶种类及特点、茶的功效、茶具、茶道与茶艺等基本知识,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精行俭德”思想;掌握茶礼茶礼;掌握茶席设计,判断茶况,掌控茶量、水温、冲泡时间,使用玻璃杯、盖碗、茶壶等茶具进行茶艺展示等技能。通过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与文化自信。
该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开设于第五学期,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但难度适中。通过《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化学》等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此外,大三的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自主探索新知,喜欢参与程度高的课程。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
课程以“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采用参与性强和能力输出高的“对分课堂”与“BOPPPS”相融合的教学法开展教学。
“对分课堂”是中国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将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折中融合,把课堂对半分割,一半做课程讲授,一半做自主探究[5]。该模式引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的智慧,变革“教”与“学”关系,均衡“教”与“学”的权重,根据脑科学和认知科学,设置专门的独学环节和对话环节,进行合理的认知资源分配,把课堂规范划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不可颠倒的四个过程: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让学习真实发生,将知识教育推进到能力教育[6]。该模式通过让学生内化吸收、互动研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意识,并让茶文化思想在研讨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目的。
BOPPPS 教学则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六个前后衔接的模块:一是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二是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三是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四是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参与式学习;五是通过有效方式完成课程后测;六是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6]。BOPPPS 中每个模块都是在为目标的如何达成而服务的,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参与式互动学习,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9],有利于实现以产出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中的“精讲”环节主要完成课程的导入、前测和参与式教学;“对分课堂”中的“内化吸收”环节主要指学生结合课上讲授,完成课后作业,该环节对应了BOPPPS 的后测;学生带着课下完成的作业,到课堂上进行“生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开展“师生对话”,该教学过程对应了BOPPPS 中的后测和总结环节。整体来说,茶文化课程是借助“对分课堂”和BOPPPS 的教学模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具体教学实施见下文表1 所示。
茶文化课程主要介绍了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叶认知、茶具与择水等。
茶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相契合,主要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等时期。茶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特点均由特定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唐代“茶圣”陆羽用其毕生精力钻研茶事,并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一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他鲜活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体会鄙夷权贵,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忧心天下的精神;宋元时期,繁盛的茶事活动和中国“最精致”的茶艺,让学生感悟宋代人“因爱而精而雅”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民国茶文化的发展反映了“茶是和平之物”,没有和平,文化就会断层,激发学生的和平与爱国意识;当代茶文化则向学生传递了,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主要任务。
茶叶分类与特征章节主要包括了茶树特征与类型、茶叶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六大茶类的制作及特点、六大茶类的代表性名茶和鉴赏。该章节的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茶树的原产地之争举证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茶花内敛而非张扬以及古时茶树“茶不移本,植必生子”的特点启迪学生思考为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茶叶的制作过程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如茶,需要“水火”历练,方可成就价值;名优茶的鉴赏帮助学生理解“好茶”需要“内外兼修”,为人亦是如此。
“器为茶之父”奠定了茶具的重要性。茶具章节主要是介绍茶具的种类、特点及其选用和保养的方法,该部分主要是以茶具所含故事和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例如以“紫砂壶茶具为何为泡茶者最爱”为题,引导学生从紫砂壶淳朴古雅的质地等特点来思考紫砂壶与茶人共有的品质,同时也让学生以“器与茶”来反思“父与子”,理解与父亲互动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感恩父亲。
“水为茶之母”彰显了饮茶中水的重要性。该章节主要介绍水之选择与水温控制。该章节主要通过讲解和品鉴茶的环节帮助学生学习选水,并组织学生辨析“为何水为茶之母”,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利万物、润化、温暖、包容等“母亲”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茶道章节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自《易经》始,中华文化即形成了“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认为宇宙生命的真相乃是自然、天、地、人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此种状态即为“道”[8]。故茶道的核心也是“和”,茶道的讲解主要是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来分析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凸显中国茶道植根于中国文化,并剖析中华文化之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泡茶饮茶的过程中,中国人始终对茶保持着一种尊敬,这便是茶礼。在茶艺和茶礼中,很多动作都体现了茶道精神“和”字,体现了茶文化中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茶艺操作中暗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以“和”为指导思想的为人处事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体验式操作来挖掘每个动作的内涵,该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茶席设计是通过艺术化的形式,以茶席来展现茶人追求的“和”的茶文化精神,因此,该部分主要是通过主题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当前社会建设热点进行主题创作,具体的课程操作如下文“教学过程”中所阐述。
结合“对分课堂”和BOPPPS 教学模式,该部分以“茶席设计”章节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元素在茶文化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该章节包括4 个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表1 所示。
表1 茶席设计教学过程
如上表1 所示,前2 个课时主要是开展对分模块中的“讲授”环节,以教师精讲为主。课程开始向学生展示往届学长学姐的优秀作品,并提问思考该作品所包含的设计内容及要素,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行课程导入和前测,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政教育。
接下来让学生明确本章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维学习目标:能够正确阐述茶席设计元素、类型和原则;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主题茶席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该目标设置主要是参考布鲁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达到了明确可衡量的要求,这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学中,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指导,带领学生开展参与式教学,主要是以含思政元素的茶席作品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边评边学,边学边评,如通过“扶贫”主题茶席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设计原则、要素内容与主题选择。
课下是内化吸收环节,让学生结合学习通中的学习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茶席。该环节不仅是课程后测,更是让学生在搜索热点问题中,感受时代使命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二次课的课中2 课时是对“茶席设计”整个教学的后测和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开展组间互评,并提交评价结果及感悟;教师针对学生共同问题进行评价。通过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的方式,达到让学生感悟茶道与茶德思想在茶席中的应用,从而起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通过作品分析发现,学生呈现出了各种各样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热点的主题茶席作品等。有纪念嫦娥五号奔月的“九天揽月,筑梦苍穹”的主题作品。这些作品的设计过程是学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思想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此外,80%的学生茶席作品成绩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没有出现不及格的情况,说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围绕时代特色和热点,自行设计具有“思政”意义的作品,这不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有效实现了素养目标。
为有效评估教学效果,教师通过问卷进行课后调研。问卷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二是茶文化课程育人效果评价;三是学生的获得感评估。
统计分析发现,93%的同学对茶文化课程达到满意及以上的水平,且同样比例的同学对该课程的思政育人给予了满意及以上好评。其中,80%的同学认为茶文化教学“能够很好地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20%的同学认为“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同学们都认为茶文化的学习对个人成长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基于学生自我感知的视角发现,75%的同学认为其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84%的同学认为其职业道德显著提升;87%的同学对茶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整体来说,该课程思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基于“对分+BOPPPS”模式下的茶文化课程思政融入探索,整体来说,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要以教学目标改革为首要任务,围绕目标和学情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此外,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茶文化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是以茶道精神为内核,授课中围绕茶文化精神来剖析社会和生活现象,阐述茶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阐述茶文化所反映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该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人文素养类的代表课程之一,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也为其他课程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