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昌 嵇宪长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习主体来看,儿童正处于“经验中的人”这一特殊成长阶段;从学习客体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更多与现实世界直接联通。“经验数学”教学就是为了顺应这一事实,让“经验中的人”在经验共生的家园中(狭义即课堂),以已有经验为基础,经历经验过程,生长出新的数学经验(包括知识、方法、思想以及与之相随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建构这样良好的课堂生态,需要以评促练、以评促变,通过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思路,发挥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导向、辨别、促进作用。
在“经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蹲下身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用心呵护学生成长。我们针对教师的“教”设计了评价量表(如下页表1),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达成度量化打分,作为“经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
表1 “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关注“教”的评价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树立课堂精彩来自学生精彩的理念,自觉扮演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不少学生都知道结果,甚至有学生小声说了出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他们计算的结果。于是,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用“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可以这样……”“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等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考。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这些经验也许是模糊的、错误的,但能够诱发他们潜在的数学直觉。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用心呵护他们的经验,通过引导让其茁壮成长。如教学苏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设计基于学生经验的课堂导入,先出示课题:看到题目中的“字母”这两个字,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带有字母的知识有哪些呢?学生列 出 定 律“a+b=b+a”,公 式“C=a×4”“S=a×a”等。教师继而追问:“你觉得我们还需要研究哪些相关的问题呢?”以此链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诱发他们探索新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经验得以生长,对新知的探索充满动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以新的经验储存于大脑,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信息,逐步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和联结学生的已有经验,往往能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展开想象,循环往复,假以时日,学生的直觉将会变得更加清晰,经验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创新意识的火花将会得以点燃。如教学苏教版六上《分数乘整数》一课,学生列出算式“×3”后,可能知道结果,但不理解算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转化成小数等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使计算法则在其思维碰撞中得以明晰,最终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对照上表1 中的第二条评价内容,教师让学生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掌握算法,做到了思路让学生讲、方法让学生悟。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经验数学”关注学生的做中学,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特制定了如下页表2 所示的关注“学”的评价量表。
表2 “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的评价表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收获成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增强过程性体验,在做中学,这是“经验数学”所倡导的教学主张。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师设计操作竞赛环节,出示两个分别装有12 个、14 个小正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盒子,把里面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多者获胜。并提问:选哪个盒子呢?教师一方面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生发点;一方面激活数学的运算经验,作为学生新经验的生长点。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实现了有深度的学习探索。这正体现了表2 中的第一条评价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中动手探索,经历真实而又完整的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讲究学以致用,到了知识巩固阶段,按照“经验数学”的教学流程,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将“经验数学”转化成“数学经验”,为下一轮“经验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蓄能。促进知识内化成经验进而沉淀为学科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强化思考的有序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题组变式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开展总结、反思和再认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如在苏教版二上《认识线段》一课的练习环节,教师创设了“小猴和小狮子走的哪条路可以看成今天学习的线段?”这一问题情境,接着追问:如果再加一条路,哪条路最近?在学生明确两点之间可以连出一条线段后,教师进行了拓展:三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四个点呢?学生在初步感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后,基于两点连线的经验,萌生出在三个点之间和四个点之间连线的方法,在连线过程中经历猜想、验证、总结等学习活动,同时感受到一条线段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几条不同的线段可以构成精美的图案。上述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线段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他们于数学应用中孕育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探究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评价课堂,还是从人发展的视角观察课堂,“经验数学”的教学实践都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在多样的学习方式参与下,在高度融合的学科活动中,使得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有了可能。“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关注“课”的评价量表(如表3)也体现了这个目标。
表3 “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关注“课”的评价表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师,亦是友。师,即专业的代名词,课堂活动的设计师;友,即从互相尊重的角度出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完整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在“经验数学”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话语总是耳熟能详,学生在不同的知识环境中总能由旧问题带出新思考。因为学生的经验储备存在差异,生活经验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知识有新旧之分。“经验数学”主张教学既要以旧带新、推陈出新,更要意识到旧知萌生新知,新知亦将成为旧知,旧与新互为依存,是螺旋递进的。总之,“经验数学”立足课堂,格外看重新的萌芽、新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