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2-12-24 15:01崔潇婷李冬梅时菲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双高专业知识

崔潇婷 李冬梅 时菲菲 吴 萌

“双高计划”的启动,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标示着高职教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对实用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功入选“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思想是根本,“双高计划”的落地再次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双高”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重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将传授知识与引领价值相结合更利于教学和育人的统一。在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内容做到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是任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微生物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思政的意义

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自然科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精神,非常适合引入思政教育。为了让课程不因专业知识外的内容显得突兀与不连贯,不能生硬地将思政内容强行插入专业知识。授课教师要在充分熟悉本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既能够学透专业知识,又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最终获得全面发展,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统一[1]。

二、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主要措施

(一)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就能实现的。有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和引导。而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专业教师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统一,思政效果也和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密切相关。一支强有力的具有“三全育人”大格局的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保障。首先,专业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的各项会议精神,自觉提高自身修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工作,为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其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筛选出适合该专业的思政案例,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组成思政教学案例库。同时,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学艺术,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微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课程,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识体系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其他类型课程无法取代的,这些元素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的思政案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增强课堂吸引力。认真设计每一章节的思政元素,将其自然融入教学,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双赢”[3]。

1.增强创新活力,弘扬科学精神。在人类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在微生物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授课教师在讲解“绪论”部分时,会结合微生物发展史中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引入典型的事例。例如,“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严密的科学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学说”,证明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明的巴斯德消毒法是解决法国葡萄酒“酒病”的好办法,直到现在仍然被应用。他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水平,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兴盛时期,微生物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细菌学奠基人”德国科学家科赫在对“杂居混生”微生物进行纯种分离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创了一个发现大批病原细菌的“黄金时代”。世界上第一株沙眼衣原体是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分离出的,对沙眼病的防治作出了杰出贡献[4]。他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于1955年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链霉素抑菌的方法获得。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促使其砥砺前行,不断在微生物学及其他领域去创新探索,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2.感悟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在“病毒”章节的讲解过程中,除了结合新冠病毒给大家讲授病毒的结构、繁殖方式,也将国家的相关政策等引入课堂。目前有效的防控得益于我国有效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体现[5]。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国家都能应对和克服。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举国抗疫的坚定信心,也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磅礴伟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医药产业的表现更为明显,这其实也是我国医药业实力的体现。因此,学生要以家国情怀凝聚起巨大行动力量,自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3.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加大、就业形式的严峻、人际关系的紧张,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困惑[6]。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热爱生活,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真菌的身影,许多真菌及其产品都对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真菌”章节讲解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面包、馒头、啤酒等食品引出酵母菌。在酵母菌的应用教学中,给学生观看制作南瓜馒头、葡萄酒、酸奶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完成馒头、包子或者酸奶等发酵食品的制作,并在班级群中一起探索,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同学情,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会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4.珍惜自然环境,呵护美丽国土。土壤是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的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同时也影响着陆地生态环境的质量。在“微生物生态”章节中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高分子物的合成与降解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了不能一味地寻求发展而牺牲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微生物肥料作为土壤调节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作物生长,帮助其抵抗病虫害,还能改良土壤[7]。土壤调节剂不仅能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分解土壤中原已积存的化肥和农药。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前,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们查阅自然环境被破坏导致灾害的案例。这样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醒和教育学生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三、改革成效

科学有效的评价也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及时检验教学成果,课程结束后利用云课堂投票进行调查。9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添加课堂实例后更加生动,88%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发现自身的不足,思政内容的导入非常重要。学生们的认可度证实了微生物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满意度正在稳步上升,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引入思政内容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调查结果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的动力,也为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帮助,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也通过学校同行评价系统的反馈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反思,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

在“双高”建设中,只有坚持强有力的教师团队的打造,坚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出理想坚定、德优技高的可靠接班人[8]。思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才能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当然,要避免将思政案例和专业知识生硬结合,引起学生抵触。科学有效的评价是检验教学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课题组也将从评价对象、内容、方式等角度,设计测量指标,聚集“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双高专业知识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一部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评《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