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12-24 15:01陆庭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陆庭辉

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四大特征。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思政课是大学生打造三观、开放思想、接受爱国理念的重要课程。红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时代创造的需要大学生传承发扬的珍贵的精神财富[1]。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我国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成果并不突出,所以需要高职院校教育者将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结合起来,毕竟红色事业需要青年继承,红色精神需要青年发扬,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脊梁和希望,只有让他们与红色文化对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国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红色文化遇到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力度不足。普通本科大学以培养更能接受高端技术胜任科技发展的科研型人才为主,教育时间更加久远,一般为三到四学年制。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一般为二到三学年制。这种目标上的差别,导致高职院校更加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而在文化教育、思想打造上就显得薄弱了。文化课关注不够,投入不足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会缩减公共基础课程课时达到更快的培训速度,完成教学目标。重应用、轻文化,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成为了“豆腐渣工程”,让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弘扬没有丝毫的进步。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来看,红色精神的渗透力度明显不足,部分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红色精神的实际内涵,导致高职思政课程很难真正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塑造作用。此外,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力度不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红色精神缺乏重视。在高职阶段,学生的自学优先级被不断提高,如果学生缺乏对红色精神的重视,那么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少关注红色文化的内容,自然很难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与精神的熏陶。

(二)思政课教育太过片面。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思政课原本应该是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对其有充分的学习和了解的。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地位却在不断下滑,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上过思政课。那些高职院校思政课只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这两门课。并没有讲解中国近代史等这些具备红色元素的红色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多方面思想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学院红色文化并没有与高职思政课有效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引用红色文化时刻板单一,缺少创新,直白空洞的理论语言介绍红色革命英雄时是很难打动学生的,在高职思政课上更多的只是喊着呆板的口号,没有深刻地讲解精神思想理念。这些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这些富含中国理念的红色文化没有深刻的认知。片面的宣讲,边缘化的思政课都使红色文化的融入变得非常困难。

(三)学生缺少对红色文化的关注。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招取的学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思政课这种偏向理论性的课程存在抗拒。学生不关注思政课,所以也不会关注思政课中包含的红色文化。教师没有办法去激发学生兴趣,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导致思修课的红色文化宣传存在着重重困难。此外,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95后”“00后”这一年龄段,从小生活环境优渥,并没有体验过革命先烈在革命时的艰苦奋斗,所以学生就更加不会关注红色文化中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和故事中包含的红色精神。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其中的精神食粮,学生也就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也是学生不关注思政课的原因。高考落榜考上高职院校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建立系统学习方法,或是受外在因素影响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潜能认知不足,认为传承红色文化,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是那些“高个子”的人应该做的,与他们无关。

二、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对策

红色文化为针,革命历史为线。为高职思修课编织出革命的红色文化路途,让更多的青年人在红色文化中找到理想、责任与担当,壮大祖国的未来。青年坚定意志,勇于担当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寻找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的出路。

(一)改善高职学生的环境,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环境改变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为谁培养三个问题展开。要抓紧这三个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助力。学校应该着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大力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校风和学风的建设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也要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开展多样化健康积极的红色文化活动,力求校园与课堂达成统一,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2]。目前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环境建设工作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严重缺乏获得红色文化知识的有效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塑造良好的环境,用红色文化来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熏陶,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且提高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了解程度,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加强思政课创意性教学,提高红色文化融合深度。高职学生尽管文化基础薄弱,但是作为年轻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快,进行传统的刻板单一毫无创意的思政课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所以思政课程的创新是红色文化融合的第一步。“95后”“00后”他们朝气磅礴,尽管文化基础弱但是他们也渴望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所以思政课教学要创新,告别古板。教师与学生应该积极互动,在讨论中产出真知。真正的思政课绝不是教师自己讲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的敷衍式的教学。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创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了解红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教学变得有意义。教师也可以开展讨论会、分享会、知识竞赛等关于红色文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可以制定奖励机制,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让红色文化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3]。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部分教师的思政课教学环节依然枯燥且单一,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也无法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始终游离在思政课教学之外,很难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对现有的教学活动与形式进行革新,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尤其是在融合红色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用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红色文化的内容,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高职生普遍更喜欢趣味性与创意性较高的课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构建,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出真知,拓展融入宽度。学进去不如走出去,一味地拘束于课本,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上进心,所以需要教师向学校申请到那些文化遗址,让大学生亲自领悟红色精神的涵义,让他们深刻地详细地了解那些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事迹,体悟不一样的红色精神,脱离课本,加强实践。学校也可以进行高校学生支教,送学生下乡,等有实际内容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水平,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培养爱国精神,增强对国家、人民、社会的责任感。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烈士塔、纪念碑面前宣誓,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毕竟红色文化的弘扬需要他们来继承,中国的未来也在他们的手上。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只需要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开展即可,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很难对思政课的教学提起足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实践教学的模式融入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近距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存在。许多地区都有保存至今的红色革命资源,学校可以和当地的红色景点取得联系,由思政课教师带队进行参观,让学生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确切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意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结语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公共教学资源,培养全面人才。作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深度,开展红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学校要注重红色文化的教育,培养更多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有担当的高职大学生。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让更多的学生弘扬红色文化,继承红色精神。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