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雁阵模式助力西部“走出去”

2022-12-24 14:06徐漩
中国商论 2022年21期
关键词:雁阵走出去经济

徐漩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1 我国形成大国雁阵模型的优势

中国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发展,其中劳动密集型等生产类型企业占据我国GDP很大比例,促进了大国雁阵模式的发挥。把中国优势产业留在国内,延缓了制造业类型企业向海外迁移,有利于保持中国工业企业适当比例,从而保持国际优势。但同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疫情对世界企业价值链的影响主要通过中间品交易反映,表明在世界企业价值链时代,如果一国出现了重大疫情,就会影响向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也反映出保留制造业等类型企业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据研究,中国在高速铁路、核能、工程机械等领域都具有较突出的资源优势,中国高铁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带动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更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严琳希,2019)。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从而形成后来居上的强劲竞争力(李鑫,201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三一、中联重工、柳工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纷纷进行全球布局(曹相儒,2016)。向西部转移以此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充足的主客观条件,同时为东部发展新兴产业腾出空间与劳动力,减轻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也减轻资本报酬递减对居民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020年5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体现了西部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随着党和政府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大力发展西部地区薄弱的基建产业,西部经济发展更赋予新着力点。就业机会增多,可借鉴的技术、资本和管理体制等被引进,对留住、吸引更多劳动力和人才无疑有巨大帮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2014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比重从92.62%下降至83.47%,中部地区相应数据则呈明显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的大国雁阵模型已然形成,西部已有能力承接一定量的制造类型产业,并具备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历史文化意义毋庸置疑,我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构想者和提出者,较其他沿线国家,不仅可以利用较强的经济优势举西部之力推动经济带的发展,还能通过我国在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拉入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打出沿线各国的产品、文化知名度,输出我国极具优势且相对成熟的产业。2021年1—10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达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这一成绩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高度的经济互补性,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具有强大的韧性。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投资全球追踪》数据,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投资(单笔投资规模1亿美元以上)主要流向能源、交通运输及金属开采和冶炼行业。结合我国实际,虽然东部占据优势,但西部也有足够主客观条件承接、发展这些行业。

2 我国大力发展雁阵模型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4年,我国在多个方面获得了高效的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的发展成就令世界赞叹。但东部的发展也使我国应该关注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大部分西部高原地区,受多种条件制约,如自然环境的恶劣、地理环境自古以来的闭塞、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较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度广东省GDP总量为107671.07亿元,约为相同年份青海省GDP总量的36倍,这惊人的差距显示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倡导,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提速更明显,差异也就随之拉大,甚至西部地区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脱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平衡的经济局面不但制约了我国整体发展,而且我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解决不平衡的局面,为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大国责任。

东部地区依托沿海的区位优势与较早得到国家支持与开发的历史条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总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西部地区要缩小此差距,应积极借助雁阵模型带来的红利,主动承接东部转移来的产业,形成自主建设、主动创新的能力,加强与邻近的中亚各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减少对东部的扶持依赖。由此可见,依靠雁阵模型推进西部自主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贸易,对我国向西开放和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与我国西部地区区位条件相类似,封闭的地理位置和欠完善的交通网络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亚国家发展的一大因素,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不断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2013年9月,中乌签署经贸投资协议31项,总金额150亿美元;中哈共签署22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达300亿美元;我国还向吉尔吉斯斯坦投资30亿美元。同时,这些国家为了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都积极制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成果。2019年,据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统计,工业成为乌的第一大产业。就领域而言,2019年,乌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业(占利用外资的33.3%)、市政供气和供电(19.3%)、采矿业(17.5%)、农业(7.3%)、运输和仓储业(3.4%)、建筑业(2.3%)等领域。阿塞拜疆2020年1月对外贸易显示,阿前10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位列第五,在阿主要进口来源地中,我国位列第二,这些都昭示着我国对中亚各国投资发展的可能性。

3 以大国雁阵模型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方法

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同海外的经济商贸文化交往唯有把西部区域自身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准得以切实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自建立伊始,中国西部地区在资本、科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等方面就和中国没有互补关系,在中亚所需要的商品中,我国西北地区有部分不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东部沿海地区的拉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建设的大力推进,雁阵模型带来的产业转移对西部经济的带动,西部越来越具备独立为中亚各国投资建设基建,与其进行对外贸易的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3.1 从“移工厂”到“学技术”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形成大国雁阵模型,但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因此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推动,加大对企业向西部转移的优惠力度,放宽优惠政策,同时西部各省区政府应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引资引建政策,创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主动对接中东部开放地区,通过“飞地经济”,抑或是合作园区的模式,加大力度引进东部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业自我革新与升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开明的政府政策,西部各省市政府应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引资引建政策,创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浪潮下的产业演进原理,创新开发开放格局与体制,为分工深化和产业升级提供外部驱动力。同时,政策的开放创新能进一步减少西部地区的壁垒,刺激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可以加大力度,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向东部看齐,西部的产业才能真正“走出去”,西部才能真正独立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进行贸易合作。

3.2 利用城市群建设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构建区域产业分工协同体系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将不同区域的发展特色、各城市间的临近性作为参考,共划分了34个都市圈和19个城市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城市群构建面临较大阻力。因此,中西部各省市要主动发掘各城市群间的共同点,积极推进新城市群、城市圈的建设,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与协同合作。在现代产业发展中,西部区域也应以大型城市群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提高重点城市牵动作用,积极推进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工明晰、竞争有序的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框架。经济欠发达区域应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善、便捷的交通网,再以核心城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积极承接其上下游相关产业,逐步建立地方的竞争优势。

3.3 以服务业升级促进公共服务提升,吸引人才回流

除了减少在供给侧区域间产业转移、引资融资的障碍外,还应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推动人才的流入。对于人才,西部各省市应积极践行“培养、引进、使用”三者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优惠政策。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由于较高价格的物流运输而拥有堪比一二线城市的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却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高度,同时与东部城市差距较大的基础配套设施是产生劳动力外流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是西部地区吸引人才回流的重要着力点。

3.4 深度了解沿线各国所需所求

中国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我国西部也应深入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真正需求的产品技术,在区域自身能力具备的条件下着重发展,相似的经济区位与发展条件不仅为我国西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产品技术提供可能,还能提升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与东部地区形成产业互补,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助推全国整体经济发展。

3.5 创新投融资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

在积极对外合作的同时,西部企业应注意投融资方式的创新,推进投融资方式创新,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像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可以积极承包给民营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2021年7月,我国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明确指出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应“遵循绿色国际规则”,鼓励企业在东道国环保法规缺失或环保标准过低时,应按照国际组织、多边机构通行环保标准或中国标准开展境外投资活动,这意味着绿色可持续将成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基调。中资企业及金融机构要顺应低碳绿色发展潮流,共同参与构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体系,加强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国际组织及第三方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低碳绿色项目上的投融资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提高投资项目的财务和环境可持续性。

3.6 各省市差异化转移与发展

我国虽大力提倡从东部地区向西方国家转移制造业技术,但必须看到,东部区域的省份仍有能力保持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京津冀区域中有的地区已经具有可以承担中低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仍有不少地区无力承担。所以,我国政府在布局中国雁阵模型时,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而各个地区的经济政策也需因地制宜。

4 结语

“雁阵模式”有效指出了产业转移对促进我国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差异的现实可行性。在我国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推动形成自身的大国雁阵模式至关重要(苏庆义、王奉龙,2021)。同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战略也十分清晰的表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拉动我国西部及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是恰当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已然建立了大国雁阵模式,但其已经减缓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样应引起国家的重视,因为按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还是传统加工贸易转移,都要多年时间才能实现,这明显无法实现我国在未来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所以,国家雁阵模式并不是可以自动发展的,而是必须由政府积极推进,即以飞雁阵模式,缩短了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现如今,我国中西部各省市更应该乘国家的东风,灵活地运用国家提供的战略平台,通过“雁阵模式”提供的产业转移、“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等,在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商贸资源优势、工业资源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主体能力,为自身构筑宣介发展平台,从源头上推动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经济升级,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优势。

猜你喜欢
雁阵走出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构建人才“雁阵格局”——基层干部谈人才的聚集效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寻找童话的世界——读雁阵《我的白雪公主》
咏菊
雁阵的秘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