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菊 周晓敏 曾利江 程春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业后培训部,四川 成都 610041)
自 2019 年底我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来,全国多个地区确诊和疑似病例不断增加,先后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0 年1 月30 日宣布COVID-19 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公共卫生疫情的第一主战场,其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社会联系广泛等特殊性,一旦疫情在医院蔓延将带来极大不良影响。因此,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及时合理地调整大容量的学员管理对学员健康生命安全、教学培训、临床实践及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教学和临床实践特点,对COVID - 19 疫情期间进修学员管理举措介绍如下:
COVID - 19 疫情爆发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外先后派出多支医疗队,共计259 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等地抗疫,对内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有效、快速和安全地开展突发医疗救治工作。学员管理方面,医院同样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学生学员疫情防控专项管理小组,医院院长和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和副书记任副组长,组建应对疫情的领导班子队伍,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学员管理的重大决策、指挥工作;职能部门负责建立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各项防控应急处理工作;临床科室负责各项防控工作实施及信息反馈。各级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建立了高效沟通联络机制,为疫情期间学员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院每年招收、培养进修学员3000余人。疫情期间在籍学员共计1400 余人,其来源广泛,分布在各临床、医技科室。为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医院毕业后培训部迅速利用线上调研的方式对全院所有在籍进修学员开展春节出行情况及健康状况调查。建立进修学员特殊情况报备档案,包括原单位临时抽调防疫、相关接触史、居家隔离等。对于有异常的学员及时给予疫情防控及进修培训相关建议。通过迅速、高效的摸底,医院第一时间掌握了学员最新动态,并及时和对应科室、相关部门沟通反馈,为特殊时期进修学员的管理打好基础。我们认为及时、全面地掌握学员状态是管理者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紧急要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一些新发传染病,爆发前后,及时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传播相关健康防护知识、应急处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将有效提高学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闭塞和知识技能欠缺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3]。我院前期多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会议、电视晨会、微信企业号推送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开展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相关培训[4]。为进一步加强进修学员COVID - 19 疫情防控培训,医院专门发布相关通知要求科室安排专人加强学员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并在院内多个媒体平台设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相关知识、院感防控、个人防护技能的网络课程,学员可随时学习。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学员公告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各点位情况,包括布局、流程、工作规范等。
为加强进修学员安全防护保障工作,医院为进修学员配备与本院医护人员标准一致的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必要的防护用品,院领导带领教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临床医、技科室,查看学员防护用品保障情况。医院为全体进修学员办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项商业保险,保障学员人身安全使其无后顾之忧。同时在住院医师公寓设置居家观察隔离房间10 间,配备口罩、温度计等必须用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动态,才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5、6]。我院在学员管理中建立了严密的“个人-科室-医院”三级监测与预警系统,自上由职能部门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和医院整体防治政策制定学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治的管理要求,科室执行,职能部门督促落实。自下由学员主动申报,科室每日筛查学员状况,筛查内容包括学员是否在岗,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身体异常症状,离院期间的行动轨迹等,实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全天24 小时报告制度,如有异常经相关部门核实、评估后,到达报警标准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具体措施包括:如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者,送至医院发热门诊筛查,确诊则按规定隔离治疗。如与患者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者或流行病学史者,则根据医院规定实施隔离或居家观察,并持续追踪。严防院内感染,面对春节后大量进修学员返岗,我院职能部门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7]、院内防控手册等制定了专门的返岗方案,实施学员分类管理:省内市外返蓉学员,积极配合科室做好体温检测和返岗登记筛查,登记信息包括离蓉去向、往返日期、流行病学史、身体健康状况等,筛查无异常者可返回岗位;省外返蓉学员,居家观察14 天后行返岗筛查,无异常方可回到岗位;假期尚在湖北学员暂缓返岗;因就地隔离、交通管制等不可抗力无法按时返院学员、原单位抽调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学员登记备案延迟返岗;
通过以上监测预警系统和防治机制,医院及时筛出、隔离相关人员,目前尚无1 例新冠肺炎学员,切实做到了传染病防治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通过返岗方案的落实,第一批次顺利返岗学员达800 余名,及时补充了医院防疫战疫一线工作力量,构筑了医院坚固防治屏障。
进修学员具有医务人员与学员双重身份,疫情期间我们应保证进修学员教学培养质量。职能部门应引导创新培养方式,灵活开展教学培训及考核,尽快将学员培训工作调整至常态。停止集中课堂教学是传染病流行期间重要的防控手段[8],故我院在 COVID-19 疫情期间要求科室暂停小讲课、教学查房、读书报告等人员相对集中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鼓励科室和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医院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则是减少聚集,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但教学质量不变。此外,学员教学中新增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疫情防控、院感防控、个人防护技能等相关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学员应对疫情的核心应急能力建设。通过COVID-19 疫情,提示大型综合教学医院未来可将重大传染病相关医学法律法规、应对知识、应急演练等纳入专项继续教育培训范畴,从而为低年资、低职称及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培养提供教育平台,更好地为国家做好卫生应急人才储备。
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务人员面临着工作负担大,疾病具有未知性、传染性,患者病危甚至死亡的巨大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应及时给予精神卫生干预以缓解疫情下产生的恐慌、抑郁、焦虑等,提高其心理韧性、应对能力[9-11]。进修学员是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期间仍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因此,应重视学员心理健康问题。我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关怀与沟通,疫情发生后,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多次前往临床医、技科室看望在岗学员,及时给予关怀和鼓励;对调查中凡是居家隔离或有发热、咳嗽症状的学员全部联系慰问,缓解学员不良情绪;开展线上疫情心理测评活动,收集学员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个体,进行心理干预;树立疫情期间先进典型,帮助学员树立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医院相继发布了多篇进修学员抗击疫情的报道,如:《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华西进修学员在行动》《华西医院传染科隔离病房---新冠肺炎“防控小分队”心路历程系列报道》等。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进行了学员心理健康管理。
随着时间推移和疫情发展,进修学员在岗人数会出现动态变化,培训医院应根据情况合理调整学员学籍管理。我院在疫情防控期间面临进修学员结业时间节点,职能部门根据医院最新防控工作布置会要求,将学员按结业批次、返岗状态再次行分类管理以适应学员个性化需求。结业手续办理由集中办理更改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结业考核采用线上考核,结业证书发放则改为疫情结束后统一邮寄学员;面临新一批进修学员入学,医院则根据成都市疫情防控形势实行分区域、分批次报到,并开展院前线上岗前培训,提前做好学员服务保障工作。通过职能部门主动适应防控需求,及时调整政策,确保了我院学员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保证了医院正常的医疗、教学秩序。
总体而言,面对疫情,我院管理团队及时响应,积极实施以上一系列措施,在保障了学员健康生命安全的同时较好地组织安排了疫情期间进修学员的培训、返岗及临床工作。进修学员面对疫情纷纷勇往直前,主动请战,坚守一线,表现出了高度的职业素养和成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医者誓言与医者使命担当。
经过本次疫情,作为从事高校、医院管理的人员我们应从事件预防、发生、处理、恢复的整个过程去思考、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生学员管理的应急机制建设。要建立应急组织管理架构,明确责任和分工,统一协调、指挥、组织管理工作。要建立严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要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事件处理流程与规范以及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在制度上保障应急预案的运行。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全面和准确,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处置工作的顺利落实。此外,还要及时、科学的开展教育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教育、民族意识教育等。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应紧密联系疫情进展,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医院的实际情况及管理对象的特性,进行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