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融入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初探

2022-12-24 13:26戈思佳吴学兵
关键词:经典作品血脉理想信念

戈思佳 吴学兵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遍布在我国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他反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经典是以艺术形式呈现的红色资源,集中展现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伟大历程和光辉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背景下,重温红色经典,深刻领悟红色经典所蕴含的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红色经典及其红色血脉的蕴含

红色经典是以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为表现对象的一种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艺术性文艺作品,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曲、影视剧等形式。红色经典中所蕴含的红色血脉、红色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艺术表达形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红色经典不仅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所开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伟大历程,也艺术形象地诠释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蕴含了理想信念、忠诚担当、斗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红色精神、红色信念。

1.弘扬理想信念是红色经典的永恒主题

红色经典作品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蕴含了我们党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它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性和政治导向性。众所周知,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就把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行动纲领。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历程,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带领人民共同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现当代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创作了多种题材的红色经典作品,生动展现了这段“最恢宏的史诗”。这些红色经典作品传播广、影响大,始终以弘扬理想信念为永恒主题。近年来,红色经典作品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可以说红色经典作品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下的,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感染、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譬如,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回溯了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立过程,讲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真理、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中华民族觉醒的奋斗历程。该剧播出后广受好评,成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红色经典小说《红岩》,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精神,构成了该小说的主题内容和灵魂。其中主人公江姐曾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以其坚强的革命意志,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生死观,诠释了理想信念精神的坚不可摧,与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异曲同工,同样令人震撼,体现了身为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无惧牺牲、前仆后继的理想信念。

2.传颂忠诚担当是红色经典的中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忠诚担当精神、忠于党和国家、尽职履责等突出表现,是能够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红色经典作品通过描述、刻画革命人物在具体历史活动或事件中,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主动接受挑战等表现,生动地诠释了忠诚担当精神,成为红色经典的中心内容。例如。电影《智取威虎山》基本上沿袭了60年代京剧样板戏的构造和人物设定,其中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对白都未作改变。但都是以那段为民族解放、民族崛起而努力的奋斗历史作为创作依据,基于红色经典事迹,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忠诚担当的爱国情怀,彰显了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其中主角杨子荣“匪气十足”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具有忠诚担当精神之心,他始终将人民军队的担当与使命铭记于心,在危难关头他奋勇上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红色经典作品坚持以传颂忠诚担当精神作为突出内容,凸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重温红色经典有益于大学生对党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的锤炼。

3.歌颂斗争精神是红色经典的鲜明底色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打破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重要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歌颂斗争精神是红色经典的鲜明底色,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胜利,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红色经典作品《狼牙山五壮士》中将“狼牙山五壮士”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敢于斗争的人物典型,是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和自身先进性特质的表现而树立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时代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长篇小说《红日》以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描写了我们党在国共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最终反败为胜的革命战争。其中的沈振新、梁波等革命人物的形象,无一不体现了身为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小说把敌我双方的作战指挥员作为主要人物,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整个山东战场,但是通过对于主要人物在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他们对战争形式的分析和部署的角度来描写,大体反映出整个战争的全貌,通过对解放军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局面,共产党人没有退缩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东战场上双方力量悬殊、胜利来之不易,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精神。诸多抗日战争题材的红色经典,颂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斗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肩负起了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的重要使命,始终做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路线,彰显了敢于斗争、坚信正义必胜的革命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斗争精神早已成为共产党人的“生的要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4.颂扬艰苦奋斗是红色经典的基本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险阻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事业的成功都是在艰苦奋斗中取得的。”颂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红色经典的基本元素,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影响力对社会以及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对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仍具有现实指向价值。“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他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其中红色经典的诗歌就有大量歌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在当时的中央苏区,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家喻户晓的兴国山歌,以艺术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时期我们的党员干部的勤政为民、克己奉公、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经典《长征》这本书同样诠释了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长征”在我们看来是一场取得了胜利的光辉历程,对于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却是“其修远兮的雄关漫道”,是“巍峨耸立的高山悬崖”,是“荒无人烟的炙热沙漠”,更是“身陷囹圄的泥泞沼泽”,在这条路上不知有多少未知的风险、疾病、寒冷、饥饿在等待着他们,但纵使刀山火海,红军战士依然奋勇冲锋、无畏生死,正是因为我们党流淌在血脉中的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这群红军战士最终走向了胜利。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借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始终保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造福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

二、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价值透析

红色经典具有艺术表现性、感染性、形象性等独特优势,对于塑造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格的完善和主体性的提升,具有独特的价值。运用红色经典改变高校思政课单纯理论灌输的枯燥与呆板,增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易被新时代大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结合教育目的和内容,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渗透滋养作用。红色经典作品对于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情感认同: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前提

情感认同是催化对先进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认同的基础。赓续红色血脉的前提必须激发情感认同。所谓情感认同是指一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在他人或群体的立场、思想、观念、价值等方面符合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通过生动鲜明的红色文艺作品、真实可信的红色事迹,使人以直观方式感知红色血脉,在情感上激发认同、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伟大事业,文艺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必须要高度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重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红色经典作品在红色血脉传承中的独特价值,聚焦红色文艺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在润物无声中营造红色氛围,点燃崇高的情感火花。以歌剧《白毛女》为例,曾有学者在《试论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论述过“攻心”是歌剧《白毛女》最成功之处。这启发许多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以情育人,多一些艺术感染性的教学方式往往会比单纯灌输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更具有实际效果。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染性强、观众参与度深等优势,将红色血脉、红色精神蕴含在有血肉、有情感的人物事件当中,激发观众对于红色血脉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升华,是一种更加牢固的发自内在的理性选择,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红色血脉传承的重要性的认知,必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入领会红色精神、把握红色血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理念,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红色血脉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坚定信仰认同: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关键

坚定信仰认同是传承红色血脉的关键。红色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理想信念底蕴,充分彰显了坚不可摧的信仰。目前,新时代大学生亟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红色经典作品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培养其为祖国奉献、责任担当的大局意识。红色经典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蕴含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必胜信念。高校可以将红色经典教育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以艺术的表现方式传递红色血脉,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和欣赏红色文艺,感悟其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新时代大学生应在学习红色经典的过程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尝到了真理的甜味,还是夏明翰在家书中“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言壮语,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光永不磨灭,加强大学生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学习、欣赏,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传承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青春正能量。

3.确立价值认同: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根本

红色经典作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涵盖了英雄精神、奉献精神、理想信念的精神追求,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红色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资源,契合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职责和使命,因而价值认同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根本所在。在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背景下,运用红色经典和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极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领悟红色血脉的精髓。例如,红色经典作品通过讲述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让新时代大学生懂得,要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所以,重温红色经典,使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深刻领会、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红色血脉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深刻感悟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慷慨豪迈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进而坚定在新征程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三、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的培育路径

红色经典作品由于具有超高的艺术表现形式、沉浸式的场景再现等独特的艺术优势,是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重要路径。在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三进”即红色经典“进课堂”“进校园文化”“进网络”等,增添校园的红色氛围,发挥红色经典作品在高校育人育心过程中独特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的培育效果,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红色经典“进课堂”是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关键

校园是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得天独厚场域,而课堂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发挥红色经典对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的培育功能,势必要构建红色经典进课堂的教育教学体系,势必要求高校思政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以往的“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该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将红色经典作品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中,将红色血脉的传承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必须加强红色经典有效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之中。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对于大学生红色血脉的涵育功能,主要通过精神氛围营造、持续教育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红色文艺作品融入以思政课为主的各类高教课程,必须找好结合点。红色文艺作品不仅基于革命历史事实而又与时俱进发展,融历史性、现实性、时代性于一体。将红色文艺作品融入各类课程过程中,还要善于把握时机,使二者形成正向的协同教育力。例如,改变以往理论灌输和理论说教的上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嵌入观看红色电影、红色戏剧等环节,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之间红色经典书籍的分享;在选修课程中增添一些红色经典作品赏析课、红色歌曲教学课程等,从而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由于红色文艺作品往往塑造的形象生动感人、语言鲜活饱满,情感真实灵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共情体验,从而领悟红色文艺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其次,必须扩大红色经典融入各类课程的覆盖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红色文艺作品的渗透性和覆盖面,红色文艺作品除了要渗透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扩大范围。按照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和要求,推进专业课程与红色经典的结合、融合,打造“红色+”专业课模式,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的红色内涵,强化其教育渗透、感染力度。

2.红色经典“进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根基

校园文化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同时大学生又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实践主体。因此,高校必须着眼于以校风、学风建设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有效融入红色元素、红色精神信念,开展校园各类型红色文艺活动,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氛围,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重要路径。其一,高校社团可以组织相应的红色文艺节目的演出,例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故事话剧”等一些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活动,以革命精神为依托演绎红色文艺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弘扬革命精神,加强大学生对红色血脉、红色精神的领悟。其二,举办红色经典作品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一系列相关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在分享与表达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三,举办一些有关红色经典的讲座、红色旧址故事学习、红色报刊学习等。“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健康、内容雅致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精彩绝伦的故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红色血脉的学习。高校必须做好牵头作用,以现有红色经典作品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红色经典作品的认知,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传承红色血脉。

3.红色经典“进网络”是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的赋能

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分享成本大幅度降低,尤其是信息网络的普及性、体验性等极其独特的优势为红色经典的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所以高校必须推动红色经典作品“进网络”,为大学生红色血脉的传承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传播的新境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红色经典“进网络”,各高校要大力办好自己的校园网、校媒体、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等,打造融媒体的红色经典呈现方式、传播方式。首先,打造“线上”红色经典作品赏析课程。这类课程形式打破传统时空的界限,进一步加强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学习,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起“线上线下”双渠道学习新模式;其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平台,建立有声读物和红色经典微电影学习欣赏板块,利用互联网可视化技术让红色经典作品实现立体化、全景化,让红色经典“发声”、让故事“说话”,进一步加强共情体验,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网络教育的引导能力,使新时代大学生乐于收听、收看、阅读相关报道,自愿接受正面的红色文艺宣传教育。同时必须加强红色经典教育的评价力度,提升红色经典作品弘扬先进思想的效果,近年来有个别文艺作品夸大“英雄能力”或损毁英雄形象,此类作品会扭曲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必须坚决批判和抵制。概言之,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血脉赓续的培育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其中推进红色经典融入对他们赓续红色血脉的培育是重要的路径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从红色经典作品中学习感悟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展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从而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血脉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松龄血脉康胶囊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血脉里的眷恋
为什么读经典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