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秀:建设家庭软环境,才是教育硬道理

2022-12-23 12:02李华锡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交流家庭

李华锡

采訪对象

田国秀,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教师教育、教师情感研究。

心理标签

在家庭教育中,决定家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软环境,而不是硬环境。

一提起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多人会想起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关注的是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但对孩子影响最直接、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家里住多大的房子,父母开什么样的车子,房间布置、生活用品,包括家人的吃穿住行等方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硬环境越来越好。对家庭而言,硬环境属于物质环境,是家庭发展的基础。软环境属于非物质环境,是家庭发展的核心。家庭软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有很多形式,一种有相对共识的分类是:家庭价值观、家庭关系结构和家庭沟通方式。

家庭价值观是家庭软环境的灵魂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是不计成本的,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请最贵的老师,希望通过这些投入开阔孩子的眼界。但也有些父母急功近利,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挣大钱过好日子。

我们不否认读书的目的包括挣钱,但不能将读书的目的单纯指向挣钱。父母需要告诉孩子,自我人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和助力,离不开他人的合作与支持。因此,个人设计读书目标时,必须含有对他人、对社会的回报与促进,才能形成个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个体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自己,完全不顾别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就是家庭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家庭价值观包括家庭成员坚守的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对待工作甚至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信念。它在家庭软环境中排第一位,是灵魂,也叫精神环境。

对众多中国家庭而言,价值观包含在家风、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之中,往往不是通过父母讲课或说教的方式传递,而是体现在两个层次里:一是关系里,二是与人的互动模式里。比如孩子如何对待小区里的保安、保洁阿姨,如何对待大街上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与家庭的价值观有关,是需要父母做出示范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利用特定环境、巧妙契机传递家庭的正向价值观。举个例子,我们每天开车进出小区都会与保安打交道,对保安的态度就是鲜活的价值观教育。我的孩子上小学时,还没有普及电子收费。有一次,我们用现金支付停车费,小区保安找零耽误了一些时间。孩子表现得特别不耐烦,小声向我抱怨。我对孩子说:“爸爸在付费,保安叔叔在为我们服务。尽管他是保安,咱们是业主,但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有义务尊重他的工作。”我告诉孩子人和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需要相互尊重,这就是在传递家庭价值观。

再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不仅要通过语言让孩子了解,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让他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一名研究生跟我讲,在他们家乡尊重长者的规矩是极其严格的:家里吃饭,如果老人不坐下,所有人都不能动筷子;父母盛的第一碗粥、第一碗热牛奶一定是先给老人。他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尊重老人、敬爱长者已经成为习惯,根本不需要患得患失,更不可能讨价还价。

另外,父母在讨论新闻、舆论、社会事件时,也是在传递价值观。比如有的人投机取巧,钻法律的空子,谋不义之财,我们谈起来流露出羡慕、欣赏甚至自叹不如的遗憾,这类立场、此种状态经常出现,就会误导孩子的价值方向和人生目标,实质是家庭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觉得某些社会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对不对,所谓事实背后传递了什么价值观念,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你希望孩子走什么道路……这些都要有所考虑。所以,父母的言谈举止、如何做人做事都是家庭价值观的表现。要保持敏感,坚持正确的观念和价值,不仅说事实,更要拎清事实背后的价值立场。

家庭价值观和信念系统的形成、营造和经营,需要父母在各个场合、各种小节上保持严谨、一致,做到知行合一。父母要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建设软环境,一点一滴都注意价值观的引领。你不能教育孩子的时候强调要诚实、守信、老实做人,而谈论其他问题时却没有规则、弄虚作假,双标会导致孩子价值系统上的混淆、混乱。

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一个妈妈带着俩娃在游乐场,偷偷将他人的物品装进自己的手提袋里,随后立马带着孩子离开。相信她以前一定也曾告诉过孩子要诚实,不可以偷东西,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做。她的两个孩子未来会长成什么样,我们不敢想象。

家庭关系结构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建设好家庭软环境,父母要努力维护家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持家庭关系结构平衡。一个孩子形成什么样的性格,与人交往时用什么方式,进入职场后有什么表现,怎样与同性、异性交往,怎样跟强势、弱势的人交往……都是从家庭关系中习得的。

比如爸爸、妈妈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孩子平时与父母相处,就是在练习与不同性别的人打交道。家里是爸爸掌权,妈妈掌权,还是父母平权?每个家庭可能都有不同的关系结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家人之间矛盾重重,纷争不断,有的感情过密,有的亲情疏远;有的重男轻女,有的疼小爱大;有的喜欢妈妈,有的依赖爸爸……家庭关系结构失衡,孩子就会选边站队。听谁的话,跟谁要钱,关键问题上谁说了算,孩子会把心思都消耗在这些地方,甚至因为担心不喜欢谁而遭受报复,心存畏惧,长期生活在不安、担心或焦虑之中,导致心理紧张或性格扭曲。

举个例子,有一对夫妻的教育方式反差很大。爸爸极其严厉,眼里容不下沙子,孩子做错任何事,他都不依不饶,轻则暴怒吼叫,重则拳脚相加。孩子在爸爸面前经常战战兢兢,唯恐触怒他。妈妈对丈夫过于严厉心存不满,但敢怒不敢言,只能以溺爱、纵容补偿孩子。她偷偷给孩子钱,跟孩子指责丈夫,暗地里支持孩子反抗爸爸。不管孩子要什么,妈妈都同意,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因为妈妈有补偿心理,有时候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不择手段,不顾原则。

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人际关系上经常受挫。与他人的关系要么过近,要么过远。好起来,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让人家很有压力;不开心,就一句话都懒得说,甚至拒绝正常合作,严重影响工作。这个案例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并不罕见。

也有家庭关系是反过来的,妈妈特别严厉,爸爸溺爱;还有的家庭父母都严厉,祖辈对孩子特别溺爱……这些都是家庭关系结构出了问题。

所以,要提醒每个家庭成员不越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是父亲,母亲是母亲,切忌父母角色颠倒或混淆。母亲扮演父亲的角色,父亲充当母亲功能都是越界。

另外,父母都要在位,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期离家,推卸责任,或者人在家但不发挥角色功能,对伴侣不上心,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一方角色失职,势必导致另一方补位或填空,也会导致父母功能越界。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能取代父母,不能因为父母忙碌或者不善于行使父母功能而越俎代庖。总之,每个人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是家庭关系结构和谐的标准。从家庭的软环境建设来说,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家人,都要特别敏锐,保持觉察,让家庭关系平稳,不要出现断裂、超越或者过激。

教育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关系。家庭关系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演习和实验,父母要用心搭建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营造有益的人际空间。

家庭沟通方式决定孩子人际关系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有的交流模式比较有利于建立和谐家庭,有的交流模式导致家庭问题较多。

比如有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少言寡语,什么事都不放在桌面上说。父母从不和孩子沟通,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整个家庭的沟通方式是一个闭环。孩子不会从这个家庭中学习到有益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家庭中也没有良性沟通的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容易受挫。同时,因为家人有不满都在心里闷着,积攒到一定程度再突然破坏性爆发,这样不健康的交流方式也无法让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而且容易破坏家庭关系。

还有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特别爱说,抢话说,几乎不具备倾听的能力。而且说话没有重点,想起什么说什么,不重要的事能没完没了地说,重要的事又谈不出观点来;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理性思考,经常是一通胡说。这也是家庭沟通交流模式出现了问题。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话痨,和父母一样说话没有重点,琐碎语言比较多,甚至还会在聊天时抢话,让人感觉不舒服。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不太愿意跟这样的人交流,因为不仅费时费力,还得不到有效信息。所以,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不容易遇到倾听者,或者别人都远离他。

少言寡语型和话痨型是两个极端,我们在家庭交流时需要掌握适度原则,让家庭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父母可以创设一些交流机会,比如共读一本书、共看一部电影、共玩一个游戏。或者每天设置一个固定的家庭交流时间,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每周有一次家庭户外活动。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进行交流,激发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庭成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喜欢通过语言控制别人,在交流中经常说一些脏话,或使用攻击性语言。还有的家庭根本不沟通,直接包辦孩子的事情,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甚至有的父母遵行“能动手就不吵吵”,常常动手打孩子,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交流模式。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做好示范,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通过文明的语言和行动,给孩子传递正确且精准的信息。说话一定要清楚、明白,不能让孩子猜。首先,孩子不是父母肚子里的蛔虫,不一定都猜得准;其次,很有可能你想传递的东西孩子没收到,你没想传递的信息孩子却收到了。

想要实现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我建议父母要自觉寻找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特别要重视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比如利用春节、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家庭聚会时交流。再比如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亲子沟通。

除了做好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外,也要做好家庭与外界的积极沟通。因为家庭教育不是孤岛,不可能把门一关,跟谁都不往来。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要与外界沟通交流,促成家庭与环境积极互动,和谐共生。既有利于家庭从环境中汲取养分,也有利于家庭为环境贡献资源和力量。比如社区里孩子年龄相似的家庭可以一起组织活动,定期进行交流分享;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倾听社会的声音,多与陌生人交流。

总之,父母要在家庭价值观、家庭关系结构和家庭沟通方式这3个方面下大力气,用心营造软环境。毕竟孩子是在家庭中长大的,受家庭环境影响最大,而家庭软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营造好家庭软环境,才是教育硬道理。

猜你喜欢
价值观交流家庭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价值观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