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2022-12-23 11:28黄友彬
师道 2022年12期
关键词:梁思成条约家国

黄友彬

历史学科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在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其历史思维的同时,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价值归旨。

同时,中学生在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与心理情况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在教学策略与目标的选择与达成上应各有侧重。基于此,笔者结合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和中学生的学习因素差异浅谈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设计,挖掘史料的文化内涵

在讲述华师大版高中教材“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时,教师是如此叙述的:

从1948年起,国共两党从政治争夺、经济争夺,开始走向文化思想和人才的争夺。1948年11月,毛泽东致电林彪,要求在平津战役中要尽力保护学校和历史遗迹,极力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也是在1948年,蒋介石赞成傅斯年和蒋经国发起抢救平津教育学术界人士运动。国共两党都已经把目光对准了战争之后的发展。就在北平被围之际,两名解放军干部在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陪同下,走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先生的家,请梁思成在一张军用地图上标出重要古建筑的位置,划出禁止炮弹轰击的地区,并请他用最短的时间编写一份全国文物建筑的简目。

解放北平前夕,梁思成回忆说:“虽然我们的接触仅一个多小时,但是他们代表了共产党对古建筑的重视与爱护,使我从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许多像梁思成那样的知识分子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教师在深度挖掘历史学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形成家国情怀,更加坚定地走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探索道路。

二、问题导向,以问题解决激活课堂

单纯的知识讲解并不能吸引所有学生,以问题为开端的导向型教学才是课堂的核心,接下来以初中一年级“文化思想的繁荣”这一课程的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例,展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激活方式。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百家姓》,这是成书于宋朝初年的启蒙读物。宋朝的皇帝姓什么?

生:赵。

师:所以,赵姓放在第一家。但是,伴随着宋朝的灭亡,这样的排名受到颇多争议,有人提出“天下第一家”应该另有其姓,是哪个姓呢?就是孔姓。这与孔姓中的一位名人有关,你们猜,是谁呢?

生:孔子/孔丘/孔仲尼……

师: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他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尊重,他身上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老师翻了下书,找到两大特点。第一,是他的身高。《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在现代相当于319.6厘米,这个数据可信吗?

生:不可信。

师:这告诉我们,在阅读古籍的时候,要学会考证,不同时代的计量单位的值是会有变化的。在《史记》所处的汉代,一尺约等于23.1厘米,孔子的身高放到如今即为221.76厘米。但也有人考证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鲁国一尺约为19.7厘米,那么孔子也有近190厘米高。无论在现代还是物资贫乏的古代,都可以算是“长人”了。接下来,我们再看孔子的第二个特点,年龄。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均寿命是31岁,而孔子活到了73岁,在当时极其少见。那么,异于常人的身高、世间少有的长寿是孔子被后世推崇的真正原因吗?

生:不是。

师:同学们说得对,正是因为孔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有了后人对他的推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以及他所生活与思考的那个时代,那个文化思想极其繁荣的时代。

在课程导入时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通过引导,将话题转向孔子,以孔子的身高为切入点,“孔子长九尺有六寸”,这一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利用该细节,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同时还渗透了“考证材料”的史学方法。进而,教师提炼和升华课堂要旨。

同理,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单元结构和内容,就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例如,针对《辛丑条约》,教师可进行如下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与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问题1:20世纪初,清廷与列强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出现了庆亲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与11位列强公使的签字。据此推断,这份条约当是哪个条约?

问题2:该条约创下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多项丧权辱国之“最”,列举三项。

以上问题,第一问指向的目标依旧是知识识记,从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条约的人物即可推断该条约是《辛丑条约》。第二问要求学生列举该条约所创下丧权辱国之“最”,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条约内容本身,更要调动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加以回顾,方能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史事在延续和变迁的过程中,往往由量变而引发质变,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亦然。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是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缩影,我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就是对民族危机的回应。通过这一系列对内容主旨与教学目标加以细化的问题设计,可丰富学生学史的经历,完善其学史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研史思维品质和家国情怀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维伟.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的设计[J]. 教学考试,2022(35):66-68.

[2]梁琳琳,莫景华. 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的构建研究[J]. 教学考试,2022(35):69-72.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绵德中学)

实习编辑 陈楚妍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梁思成条约家国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家国两相依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略谈“家国情怀”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