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强
(中山大学 广州 510275)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指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形式,它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序1[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散存着各种各样的非遗形式。国务院于2006~2021年间分批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国家级非遗项目一千多项,此外,还有各省、市、县级非遗项目等,蔚为壮观。从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遗类别来看,主要涉及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曲、戏剧,民间文艺、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传统美术、医药等,它们都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聪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维系民族团结、构建民族身份认同和延续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还有着宝贵的经济、艺术、生态价值。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引领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方法理念、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以实现对传统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文化资源的非遗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实施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是非遗存续力整体性保护的体现。①李志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存续力之浅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0(3):124.当下,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以政府主导,即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设立扶持基金、举办文化遗产日等活动,以宣传、保护各类非遗项目。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丰富,如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非遗进校园、新媒体推广、“非遗+文创”等方式,都是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力举措。特别是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新媒体的普及,让非遗的保护插上了科技与智慧的翅膀,更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指出:“利用信息和传播技术……,鼓励媒体在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和表达形式多样性的认识方面做出贡献,特别是通过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制作专题节目和产品;鼓励音像媒体制作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和纪录片,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并彰显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鼓励信息技术机构为信息的互动交流提供便利,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正规传播途径,特别是通过开发针对青年的互动节目和游戏。”②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40.动画电影作为“艺术+技术+文化”的有机结合,兼具上述多种保护手段于一体,理应成为当代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国内真正以非遗为主题和内容开发的动画影视还不多,较为著名的有《京剧猫》《小门神》《贵妃醉酒》《巴拉根仓传奇》《兔侠传奇》《粉墨宝贝》等。此外,一些由省、市文旅宣传部门牵头或高校与企业联合制作的影片,如《老子道德三百问》《龙母传奇》《双下山》《花鼓传奇》《滇剧百宝箱》等也相继进入大众的视野。上述动画影视的内容主要涉及传统戏曲、表演、音乐、美术、民间文学、神话等非遗项目。从市场效应和观众反馈来看,含有非遗元素的动画影视影响力并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其一,受众面较窄。许多非遗动画影视仅针对儿童,③对此,有学者提出,国产动画电影需重新考量当今观众的需求,拓宽未来的发展空间……即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观众观看的电影,也就是“全龄化”电影,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影人都可从影片中找到触动心弦的情愫或因子,参见张凡,郭鹏舒.试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转型及文化表征——以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2):81-82.故事情节颇为简单、浅显,缺乏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其二,宣传力度不够。可能由于资金、赞助等原因,一些非遗动画影视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未产生广泛的宣传影响力。其三,制作技术和风格问题。有些非遗动画影视的角色形象设定较为呆板,画面美术、色调、风格等不精致,整体包装形式欠丰满。总的来说,我国非遗动画影视的开发还未形成气候,创作手法、技术不成熟,市场反应也较为平淡。
从国际上看,美国“迪士尼”“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经上映就获得了绝佳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这势必能给国内的动画电影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即中国本土创作者在受到特定民族情感的影响下,更应尝试在动画电影中运用优秀的民族元素、符号,使动画电影与民族民间的生活现实、文化特质贴近融合,从而彰显独特的民族精神。①徐岩东.中国当代动画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J].文艺研究,2011(6):155.在此基础上,如何创造出兼具时代特色、现代风格,又符合当代社会需求和观众胃口的非遗动画影视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如前所述,我国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除了开发传统的表演、戏曲、音乐等非遗动画电影外,皮影、剪纸、泥塑、手工艺、体育、游艺、医药等项目也能纳入非遗动画影视的创作范围之中。因为皮影、泥塑、体育、游艺等非遗项目本身就与动画的关系(如角色选择、拍摄技巧、内容定位、道具、场景设计、展播方式)十分密切,如若借助此类非遗项目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艺术特质开发相应的非遗题材动画电影,势必能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此外,在我国过去拍摄的影视作品中,也有一批以非遗为呈现内容的优秀电影,如《千里走单骑》(傩戏元素)、《雪花秘扇》(女书元素)、《云之锦》(云锦元素)、《唐卡》(唐卡元素)等。这些电影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如果对其进行再度创作、改编或创新,如开发成动画电影,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唤醒观众的记忆,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为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助力。
事实上,早在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就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鼓励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动画创作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②赵春,张娟.国产儿童动画的民族化演进与时代创新[J].电影新作,2021(6):104.由此看来,开发非遗动画电影对于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创造性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在商品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间非遗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存续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特别是随着一批批非遗传承人的老去,许多年轻一代不愿再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而是向往着大山之外的“声色世界”,致使诸多非遗技艺、承载物品慢慢消逝,而当我们意识到其宝贵价值之时,却为时已晚。对此,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成为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动画可被视为一种审美化的情感艺术,是人类审美情感的诗意化表达,同时它还是一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人类改变物质世界的工具性方法、手段。③徐金龙.“六化”:民俗文化资源到动漫产业资本的发展路径[J].民族艺术,2015(1):135.动画能将一切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形式转换为视觉化的信息语言(如多媒体影音图像),能有效解决物质文化的影像保存和非物质文化的记录传承问题。如今,不少保护机构和单位已经开始将一些存世较少、面临消失的物质遗产、非遗技艺、口述史料等通过数字化提取、信息化加工、影像化处理,转换成了完整的动画形式,以实现其长久的保存和便利的传播。因此,创作非遗主题的动画可以制成故事电影、纪录片,投放在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在多媒体平台播放,同时,还可结合交互式触感技术,引导观众进行点击、触摸、写绘、涂鸦等互动体验,实现他们对于非遗的立体认知与创新构想。
动画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非遗是一种现实而普通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态,这一现实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态要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转化才能融入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熟悉和喜爱,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换言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既需要学术性的田野考察,也需要艺术性的语言表达。①高忠严,关旭耀.从《寻找手艺》谈影像叙事对非遗的传承[J].电影评介,2021(3):91.动画电影能以其巧妙的故事构思、精美的画面风格、生动的艺术语言得到大众的青睐。从此意义来看,动画电影能将普通平凡的非遗技艺、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设立鲜活的角色形象、编撰有趣的故事情节、绘制精美的影音场景,让非遗“活起来”。同时,还能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相应的动漫衍生产品(如公仔人物、动物玩偶、时尚服饰、纪念品等),以挖掘不同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助推乡村振兴。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大陆首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截至2019年底,其票房冲破50亿元大关,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意商品销售火爆(图1),这足以说明大众对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源本创作的动画电影的认可。特别是片中“哪吒”的形象,保留、集合了作为古老宗教的道教、佛教,以及民间艺术的年画、京剧中的传统美学元素,又吸收了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以来的民族风格美学精华,②孙佳山.“丑哪吒”的形象、类型与价值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光影逻辑[J].当代电影,2019(9):17.成为中华经典“文化偶像”的代表。
图1 《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关文创商品
在国家日益注重及提倡美育作用的时代背景下,开发动画电影已成为推进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受消费主义思潮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当今许多青少年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如果能让非遗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将那些看似普通、传统的文化元素转化为新颖时尚的流行风格,势必能极大地影响和塑造青少年的思想品行。因为从个人的生长经历来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有动画的影子,儿童对于动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感受、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远远优于成年人。所以,如要对一个人的良好人格进行塑造,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就应从儿童阶段开始。①马若宁.谈动画电影对儿童艺术教学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9(12):106.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部就提出了“美术片要为儿童服务”的建议,此后,“关注儿童成长需要”“寓教于乐”等口号在一些电影制片厂的每个创作阶段不断被提及。②苏菲.“本于立意,运思精微”——20世纪中国动画学派创作研究[J].电影评介,2021(16):90.是故,将非遗中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融入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势必能触动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弦,让他们通过观影来认识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敬畏和崇敬之情,树立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态度与决心。纵观近些年央视推出的诸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都以动画的形式来呈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思想理念的有效性——即以多元的技术手段和多样的传播形式来覆盖更广的受众面,以达到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元素’必将引导新生代观众民族自信的回归,必将带动‘国风’原创动画电影的崛起。”③徐丹.新生代受众视角下“国风”动画电影创作态势探究[J].电影新作,2020(6):125.在此背景下,开发非遗动画电影就是要让其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转换演变为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追求,从而实现新兴媒介对传统艺术题材与形式、传统伦理道德及文化思维的继承和发扬。④黄今.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转换与电影叙事主题的演变——20世纪中国电影民族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3):25.非遗动画电影的创作与一般动画电影的创作流程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需要对其所关注的非遗主题或内容进行强化、完善。具体来说,首先是主题策划和剧本撰写。即制定该非遗动画电影的主题、对象、内容、可行性方案,如主题、内容既可以具体的非遗项目类别为母本(如民间刺绣、挑花、剪纸、皮影、木雕等),也可以针对某个非遗传承人(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叙事创作(如展现非遗传承人从小学习非遗到成为大师的艰苦卓绝的经历和励志精神),还可以对当今年轻人学习非遗的思想斗争、情感与行为进行探索挖掘。其次,要针对主题、内容搜集资料素材。主创团队应深入民族民间非遗聚集地进行采风调研,考察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民众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特别是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历史,必要时还需对传承人、村民进行走访、交谈,记录和拍摄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当田野考察完成后,可针对搜集的资料素材来调整动画影片的美术风格及对内容情节进行适当改编,以完善相关的角色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台本设计等。最后,将上述设计稿导入专业软件进行剪辑、编辑制作、添加特效、配音合成,直至输出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虚拟影像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非遗动画电影更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的东风,开发成VR立体动画电影、VR实时渲染动画电影、VR角色扮演动画电影等,⑤郭艳民,张宁.VR电影:一种新媒介的视听经验积累和类型生成[J].当代电影,2019(10):121-126.让观众在观影之余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非遗带来的“真实”。另外,在宣传、发行之余,制作方、出品方还可将此非遗动画电影开发成不同版本(形式)的短片或娱乐游戏,进驻各级校园、博物馆、文化宫,在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展示平台和互动体验区进行实时播放。学生们和观众们戴着智能3D眼镜或虚拟视听设备即可“进入”到该动画电影构筑的生动情景中,甚至成为其中的主角,以激发他们对于传统非遗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2016年7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并获得良好反响的《大鱼海棠》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动画电影中的代表。该片的故事雏形来源于导演梁旋的梦境,并以道家经典名篇《庄子·内篇·逍遥游》中的意境和物象为灵感。此外,诸多中国古代典籍(如《诗经》《山海经》《搜神记》)和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中的文化、艺术元素也被融入了电影之中。片中所设的场景为中国南方的客家土楼,其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导演为了真实表达和创新提炼这些文化元素,曾携主创人员对客家土楼进行了多次采风考察,并花费了三年时间不断构思和修改剧本。在影片中,其人物形象的设定、传统服饰的表达、似曾相识的生活物品、随处可见的中国红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与展现,然而这些中华文化元素的再现并非拘泥于传统照搬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影片利用视觉美学与创新设计,以细腻和精致的画风,营造出一个奇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东方的神秘感与浪漫主义色彩,包含着天人合一、生死轮回的中国古典哲学理念以及丰富的民俗信仰。①黄梅荣.中西动画电影中神话元素的应用和对比分析[J].当代电影,2019(2):148.可以说,《大鱼海棠》展开了一幅“传统文化——动画电影——非遗保护——活态传承”的美丽画卷,对于启发当代影视创作者开发非遗动画电影助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参考(图2)。
图2 开发非遗动画电影助推非遗保护、传承的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在新时代,对于传统非遗只有运用新的方法理念、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其最佳的保护与传承。动画作为一种普及率高、深受大众喜爱和兼具教育意义的影音形式,集“艺术+技术+文化”于一体,必将成为今后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对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那些经典的、甚至尚未被人知晓的潜在非遗项目,借鉴国外优秀的动画电影创作模式,将不同非遗的精髓融入相应动画电影的构思之中,如此一来,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非遗动画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表达,建构起中国动画电影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