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通胀高企,美欧等主要央行开始持续加息,全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对国际资本流动、全球资产配置等带来明显影响。同时,本轮加息潮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主要力量博弈,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本文结合全球加息潮的背景和原因,梳理疫情以来和加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判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考虑。
2020年二季度以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带动不少国家的通胀水平上行。截至目前,在可获得2022年9月CPI同比涨幅公开数据的106个国家和地区中,9月同比涨幅超过5%的有88个,超过10%的有48个(见图1),近半数国家和地区的同比涨幅处于历史80%分位数以上,通胀高企已成为各国普遍现象。美欧通胀水平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超过2%,2022年10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7%,截至2022年10月,美国CPI同比涨幅已连续11个月超过7%,9月欧盟成员国CPI同比涨幅均值高达10.9%,创历史新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胀压力尤甚,9月通胀同比涨幅居全球前五的分别是黎巴嫩、委内瑞拉、土耳其、阿根廷和斯里兰卡,分别达162.5%、157.4%、83.5%、83.0%和73.7%,通胀形势尤为严峻。
图1 通胀区间的国家分布图
为抑制通胀压力,各国央行普遍加息。2021年3月,巴西央行在新兴经济体中率先加息;2021年8月,挪威央行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加息。作为全球货币政策风向标的美联储2021年四季度释放收紧信号,从2022年3月正式加息,到11月2日累计加息6次共375个基点。1990年以来,美联储有过4轮完整加息周期,目前为第5轮。本轮已加息幅度仅次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425个基点,但当时用了24个月17次才完成,且每次加息幅度不超过25个基点,本轮加息的节奏、力度与以往有很大差异。截至目前,欧央行、英格兰银行、澳大利亚央行已分别加息3次、8次和7次,分别累计200个、290个和275个基点。巴西央行、墨西哥央行分别加息12次,累计1175个和600个基点。
本轮全球通胀高企的成因复杂。从供给侧看,持续三年的全球疫情给全球生产、贸易、运输、供应等带来极大干扰,2008年以来持续升级的逆全球化浪潮对全球产业分工和供给体系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各国供应链布局开始从效益优先转向更多考虑安全,全球供给的本土化、区域化倾向上升,供应不畅和预期不稳直接推升全球通胀。从需求侧看,与历史上的大衰退不同,疫情以来在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内需求随着疫情好转而较快恢复,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明显。疫情导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下降,薪资上涨对通胀有所推升。从大宗商品看,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能源供应格局,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且波动率不断加大。目前,上述因素尚未显著改变,通胀高企和主要央行加息的局面可能仍将维持一段时间。2022年9月,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全球衰退即将来临?》认为,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以50年未见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届时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
值得指出的是,如前所述,导致当前全球加息潮的通胀现象成因复杂,本轮加息周期到底持续多久、幅度多大,都还难以估计和预测。从最新数据看,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美欧持续加息、能源供应紧张等对各国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累积,如果未来某个时段,通胀预期得到明显有效的缓解,经济衰退成为各国央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排除美欧央行逐步放缓或暂停加息步伐。下一阶段全球央行加息进程和政策利率走向需要密切观察。
理论上,一种国际货币的使用规模、范围和程度既与经济和贸易体量、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等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也受经济增长、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总的看,在全球疫情持续和2022年以来主要央行加息潮的大环境下,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了稳步扩大的发展趋势,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国际接受度稳步提升。
一是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支付份额稳步上升。据央行统计,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结算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见图2)。据环球银行金融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SWIFT)数据,2021年12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超过日元,2022年1月创3.2%的历史新高,2022年1—9月平均为2.3%,较2021年均值提高了0.14个百分点。
图2 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和增速
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较快增长。疫情以来,我国基本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全球供应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从2019年的13.2%提高至20221年的15.1%。同时,疫情以来,各国汇率出现较大波动,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大体稳定,2020年、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6.3%和2.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和规模稳步扩大,2020—202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平均增长28%,明显高于整体贸易增速。2022年1—8月,对外贸易增速有所回落,但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达6.49万亿元,逆势同比增长30.7%。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4.89万亿元,同比增长34.9%;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为1.60万亿元,同比增长19.2%。
三是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稳步提升。在国际形势动荡的背景下,国际储备资产分散化、币种多元化的重要性上升,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功能逐步显现,对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功能需求明显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资产规模为3223.8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88%,较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22年5月,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本轮加息潮反映出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重要变化,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积极因素。
一是本轮加息发生在疫情和通胀显著冲击全球供应链的情况下,凸显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灵活性和韧性,人民币在区域产业分工和跨境贸易使用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疫情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2022年前10个月,对东盟进出口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5.2%,比2019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见图3)。据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据德国安联集团的分析,目前中国涉及全球供应链的产值约3.4万亿美元,明显高于美国和德国分别为1.8万亿和1.4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276种商品和欧洲141种商品的主要供应国。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将不断深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意愿有望日益增强。
图3 东盟在中国进出口的占比稳步提升
二是本轮加息潮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相叠加,国际货币多元化需求客观上有助于扩大非美元货币的区域和国际使用。本轮通胀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带来的能源结构性短缺有关,西方社会涉俄经济金融制裁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由于俄罗斯在全球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制裁对其他国家使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能源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双边贸易使用本币和非美元进行结算的需求明显上升。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与许多国家保持了密切的经贸联系,人民币参与双边本币结算和跨境贸易结算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和扩大开放,其他国家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需求将能更好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央行持续加息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明显的外溢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国际资金回流国债等美元资产,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波动和汇率贬值的风险。为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我国利率政策“以我为主”,利率水平保持相对低位,人民币与美元利差逐步收窄并倒挂,叠加美元指数上升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证券资产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资产规模合计7.2万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超10%(见图4)。2022年前10个月,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市场共发行熊猫债40只共计669.7亿元,金额较2021年同期下降8.7%。
图4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
应该看到,上述现象具有周期性和短期性。在本轮加息周期内,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2022年10月末,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3月初高点贬值近14%,而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SDR篮子)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下跌5.4%和9.5%,人民币较非美货币有所升值。随着发达国家央行加息逐步见顶,美元指数趋于回落,国内经济持续稳步恢复,人民币汇率有望稳中有升。同时,国内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债券和股票纳入主流国际市场指数的比重提高,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计价的跨境金融投资将面临更多机会,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望稳步扩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本轮全球加息潮给国际金融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明显的外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短期看,受经济基本面、利差和汇率预期等因素影响,海外投资者配置的债券、股票等人民币资产出现反复,这些短期波动是合理的。中长期看,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内金融市场持续深化和扩大开放,这些有利条件都有助于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
在全球普遍加息和整体利率水平走高的环境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坚持以我为主,顺势而为。利率汇率政策方面,宜更加注重内外平衡,以适宜的利率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稳固恢复,保持人民币汇率大体稳定,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相对稳定的货币条件。贸易投资方面,积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打下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加快健全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金融工具和产品,提升金融机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完善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高金融业机构、市场、产品制度型开放水平,持续拓展人民币金融投融资跨境使用的空间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