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2-12-23 07:48卢铁华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病猪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农业部已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因部分病猪的耳部发紫,又称“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猪出现41℃以上持续高热,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瘀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发炎,咳嗽、气喘,后躯无力、不能站立、转圈摇摆、抽搐,部分猪顽固性腹泻。妊娠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等繁殖障碍,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该病还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常造成猪瘟、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疫病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猪群大批死亡,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一、病原

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小RNA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45~65纳米,核衣壳直径20~35纳米。猪蓝耳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病毒对热较敏感,在37℃下经48小时、56℃下经20分钟将失去活性;对低温不敏感,4℃下可存活30天、20℃下可存活6天、-70℃保存3年仍有感染力。病毒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下降90%。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二、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的猪蓝耳病病毒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而以怀孕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鼻、眼分泌物,粪便和尿排出病毒。人工感染试验揭示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本病随风传播迅速,因此在流行期间,即使严格封闭式管理的猪群也同样发病。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此外,本病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该病的母猪可经血液循环将病毒垂直传给仔猪,并在仔猪体内增殖。还可通过公猪精液传播。散养猪群、防疫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营养缺乏、高温高湿,饲养密度大,均易促进本病发生。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3~37天,一般为14天。本病主要有两类临床症状。一类是生殖道症状,母猪表现明显。另一类是呼吸道症状,仔猪表现明显。本病发生时,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往往与猪群机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将本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

急性型:发病母猪体温升高到40~41℃,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仔猪死亡率可达80%~90%。少数母猪出现产后无乳、胎衣不下、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猪的腹部、耳部、四肢末端、口鼻皮肤呈青紫色,以耳尖发绀最常见。

新生仔猪症状典型,体温升高到39.5~41℃,呼吸困难,有的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口腔紧闭,吮乳困难,有时出现腹泻。病猪呆立或四肢外张,肌肉震颤,后肢麻痹,运动失调,打喷嚏,嗜睡,出现神经症状。产后1周内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80%以上。耐过的仔猪长期消瘦,生长缓慢。公猪感染后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数量和活力下降。育肥猪感染后表现为体温可升高到41℃左右,食欲不振,轻度的呼吸困难,全身发红、耳尖皮肤发绀,发育迟缓。

慢性型:主要变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猪群免疫功能降低,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母猪繁殖性能下降,但大多数患慢性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母猪,病愈后其繁殖性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猪数会减少,同时受胎率会长期下降10%~15%。育肥猪对本病易感性较差,临床仅出现轻度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的发病率较低,感染后一般体温不升高,精液质量下降。

亚临床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阳性率达40%以上,但表现临床症状的只占10%左右,所以大多数被感染的育成猪呈亚临床型。这类病猪不表现症状但排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四、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确诊本病的重要条件是要收集合适的病料样品,即从流产死胎、新生仔猪采集肺、脾、肝、肾、心、脑、扁桃体、外周血白细胞、支气管外周淋巴结、胸腺和骨髓制成匀浆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也可采发病母猪的血清、血浆、外周血白细胞,用于病毒的分离;血清学诊断,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

五、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坚持自繁自养,不从有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进种猪。若需从外地购进种猪,严格执行引种隔离检疫制度,检疫合格,隔离4~5周后方可混群饲养。规模化猪场要实现全进全出。切实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入健康猪群。坚持定期进行检测,发现病猪立即淘汰,以便逐步净化。进行预防免疫接种,目前可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苗。

六、治疗方法

治疗猪蓝耳病的核心原则是净化猪蓝耳病毒,预防其出现继发性感染,解决喘气、发热等症状。猪蓝耳病一定要早发现,及时治疗,如果感染的比较严重,导致肺部受损比较大时可能就很难恢复。因此,发病时要迅速严密封锁发病猪场,隔离病猪,无害化处理流产胎儿、胎衣及病死猪。加强产房和环境的消毒工作,消毒可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和2%~3%氢氧化钠溶液。

西药治理:对发病猪,可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方花青素10克、泰乐菌素6克、强力霉素3克的配方,连续用药3~5天。泰乐菌素和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有很好的效果;也可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特效泰乐菌素2克、特效多西环素10克、金芪强6克的配方,连续用药3~5天。对高热不退的病猪,可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方花青素10克、牛磺酸20克、阿司匹林10克的配方,连续用药3~5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对发病猪,可按生石膏50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银花藤20克、板蓝根15克的配方,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10分钟后,自然放凉待用。如有高热配方中可添加水牛角30克、麦冬15克、丹参10克。成年猪每次用量100毫升,每天3~6次,连续用3~5天;仔猪每次用量20~50毫升,每天3次,连续用3~5天。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