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昕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山东 济南 250100)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蔬菜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户种植出多种反季节蔬菜,有效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季节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栽培技术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大部分种植者在栽培技术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栽培的产量与质量。技术人员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加强对现代农业的创新探索。
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域,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对于经济发展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还因为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改善农业种植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众多栽培技术中,温室大棚技术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栽培技术,该技术一经推广,便受到了种植者的青睐。采用温室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可以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提高蔬菜的质量与产量。
为了更好地保证农民收益与蔬菜质量,我国培养出大量专业种植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各种农业生产设备,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摆脱我国对国外种植设备的依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蔬菜种植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国各地建立了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以便于普及科学化的种植技术。
以往种植是以劳动力为主体,工作效率慢,劳动力成本高。现代化农业种植中,随着农业设备的普及,机械代替了人工,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机械设备的普及可以提升蔬菜栽培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投入,减少种植成本。
目前的蔬菜栽培已经实现了精准化推广。精准化的推广模式是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情况,选择不同的蔬菜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还能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的发展方向。
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已在蔬菜种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栽培技术之一,受到农户的认可与青睐。大棚栽培技术可以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提升蔬菜品质。
无土栽培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技术、设备、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不适用于所有的栽培环境,所以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农业蔬菜栽培主要应用土壤栽培。土壤是蔬菜的主要载体,土壤质量直接关乎蔬菜生长。在种植前,技术人员与农户应做好土质分析工作,合理应用土壤的优势开展蔬菜的栽培工作。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对蔬菜栽培与生长产生了不同影响。农户在实际种植工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季节差异,采取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蔬菜栽培工作,满足蔬菜在不同地区的生长需求[1]。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是土壤休整期,农作物主要来源于南方城市,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推广,东北地区的农户在冬季也能种植蔬菜,满足了当地消费者冬季对新鲜蔬菜的需求。
蔬菜生长具有周期性。大棚中同时培育两种蔬菜会产生相互辅助与制约的关系。农户应把握蔬菜的生长规律,结合地域情况,提前制订蔬菜种植计划[2]。结合蔬菜的生长周期,大棚部分蔬菜的播种、定植、收获时间如表1 所示。
表1 大棚蔬菜播种定植收获时间
近年来,我国蔬菜种植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蔬菜质量得到保障,种类日益丰富,由起初的供不应求转化为供求平衡,总体呈上升态势[3]。
随着国家运输行业的崛起,全国各地先后开启了蔬菜产品的“绿色通道”,蔬菜生产基地统一向市场中心区集中。
现阶段,我国形成了蔬菜生产六大优势区,分别是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区、华南与西南地区冬春蔬菜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区、黄淮海蔬菜区与环渤海蔬菜区。
我国南方与北方蔬菜生产种类互补,上市档期有所不同,区域调度较为协调。从总体上看,基本缓解了北方冬季菜品紧缺的情况,保证了全国菜品的均衡输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我国开始实行“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蔬菜的栽培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4]。据相关数据显示,近3 年蔬菜农残合格率均高于往年,蔬菜从栽培到收获,整体的质量把控过关。与此同时,商品质量大幅提高,包装卫生。
通过相关人员在农业领域的不断突破,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现阶段,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实现无须加温直接在零下的室内种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育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厂化、集约化蔬菜育苗技术趋于成熟,每年产苗达数亿株。
5.1.1 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发挥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我国每年都会推广“三新”工程,推广关于蔬菜栽培的新模式、新技术以及新品种。但是,“三新”展示区一般设置在重点农业示范区,乡镇几乎没有可参观的“三新”展示区[5]。新品种、新技术在展示区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只是起到了展示效果,没有达到推广目的。
5.1.2 蔬菜技术服务效果不明显
负责农业技术的人员思维与知识相对落后,推广方式有待优化,导致蔬菜技术推广人员服务效果不佳,农户不易掌握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应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户的栽培技术培训,扭转农户陈旧思维,提高示范基地的技术展示水平。
5.1.3 蔬菜生产技术人员匮乏
蔬菜生产技术人员是技术推广的核心主体,在推广中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在职的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年限普遍在10 年以上,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技术推广工作较为辛苦,需要频繁出差,导致技术人员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技术人员工作十分繁忙,工作任务重,导致技术指导的时间少之又少。
蔬菜生产地必须具备完善的路、渠、沟[6]。部分蔬菜种植地排灌设施较为薄弱,田间道路无人修整,崎岖泥泞,运输条件较差,几乎没有冷藏与保鲜设备。各项基础设施薄弱,灾害来临时损失惨重。
为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应按照相关标准,加大对蔬菜基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我国农村中低档次温室大棚占比较高,应加快棚体的更新建设速度。
我国蔬菜市场逐渐建立了安全监管体系,部分发达城市的农蔬市场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不允许农残超标的蔬菜进场,严格控制食品安全。但是大部分蔬菜市场受资金限制,还没有完全建成蔬菜产品安全监测站,相关技术有待完善,负责菜品安全监管的队伍相对匮乏,农产品监管体系尚不完整。
选品在整个栽培环节至关重要,选择适合的种子有助于保证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农户不能盲目选种,应严格筛选购置种子,去除质量不良的种子。用水清洗种子后,可将种子放置于阳光下晾晒,杀灭种子上的病菌,确保种子在土壤中健康生长。在浸泡种子时,农户应根据种子的亲水性确定浸泡时间,在合适的温度下催芽。相比于其他农作物,蔬菜栽培有一定特殊性,除少量需要直接播种的蔬菜外,大多蔬菜均需先育苗再移栽。
针对瓜果类蔬菜,农户应做好培育工作。育苗主要有3 种方法。分别是夏季避荫育苗、露地育苗、冬春季保护育苗。在选择壮苗时,宜选菜根、菜茎粗短、紧密,菜叶大且厚、色泽浓绿,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壮苗。现阶段,农户在移栽蔬菜时,大多采用护根育苗的方式,保证移栽后蔬菜能顺利成活。在一些种植发达区,农户可适当引进一些优良品种,如番茄中的优良品种——新粉100 番茄,该品种不但产量高、早熟,还有较强的抗寒性、抗病性。
蔬菜茁壮生长离不开良好的通风条件。对蔬菜通风时,应保证大棚中的温度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温度过高,棚内缺乏通风,需使用物理手法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大棚温度。在通风过程中,农户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光照情况,保证通风的合理性。
因蔬菜的种类及土质情况不同,蔬菜的选品十分重要。在种植之前,农户需依据当地的经纬度、气候条件、土壤肥沃程度、种植技术确定蔬菜种植方向。冬季气温较低,农户应优先选择在低温条件下容易成活的种子,同时所选种子要经过行业权威认证。目前,农户多选用杂交品种。
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现阶段,病虫害防治方法多样,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可在短期内见效,但会产生农药残留。农业防治以中耕除草、整地为主,可有效清除土壤中的虫卵,大幅度降低病原数量。物理防治是利用蛾类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在大棚内设置趋光灯,以此捕杀害虫。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天敌与生物菌剂有效消灭害虫,为蔬菜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6.5.1 建设展示基地
在重点农业示范基地和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区。同时,建设省市科学技术推广项目对接基地。展示基地主要是以县级、镇级农技中心为主体、合作社为辅助的形式进行展示栽培,该基地主要是由县级支持建设。通过展示不同镇区的种植成果,进一步提高科技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让农户直观看到蔬菜种植成果,全面了解最新的栽培技术。
6.5.2 建设试验基地
在农业示范园中,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等试验基地,将试验基地与科研院校有效对接。试验基地以科研单位为建设主体,以县级农业委员会为辅助。科研单位的新成果不能马上投入栽培,应提前对其进行实地试验。目的是检验技术在本区域的适应性,提高技术在本区域的技术成熟度和适用层次性。
6.5.3 建设示范带动基地
在主要蔬菜种植区开展新品种推广工作,建立蔬菜新技术、新模式等示范带动基地,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拓宽道路。由镇、村组织建设农业示范带动基地,以示范农户为展示主体,实现带动种植。通过示范农户的实际种植情况展示基地技术的成熟程度,提高技术推广的可信度。
农业栽培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栽培技术的缺点,提升蔬菜生产效率及质量。农技员应及时将先进的技术普及到日常栽培中,指导农户应用科学的现代栽培技术,提高蔬菜栽培的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种植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