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022-12-23 14:37:21张园园王春丽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战利益中国共产党

张园园 王春丽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制胜的重要法宝。抗战特殊历史背景下,兵民是胜利之本,是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解决的是抗战的力量来源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解决的是工作作风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解决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中国共产党将群众路线和抗战事业相结合,促进了群众路线思想运用到实践并走向成熟完善,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同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力量发展壮大。新时代,群众路线的传承和应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解决的是抗战力量来源问题。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经过对多年革命实践经验总结,他多次强调群众对革命战争的作用。“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1937年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①8 月25 日,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作了动员,提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②号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提出了彻底战胜敌人的十大救国纲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论断正式提出是1938 年5 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③主张开展“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1938 年9 月29 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代表政治局向会议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就如何动员群众共同抗战问题,提出了“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发挥抗日政权的最大能力”“扩大统一的民众运动,全力援助战争”“改良民众生活,激发民众的抗战热忱与生产热忱”等15 条基本任务。正是广泛而热烈的动员,广大群众纷纷投身抗战,不仅为前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人力,还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歼敌方法,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兵民是胜利之本,充分肯定了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其实质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党员干部工作中要肯定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二)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解决的是工作作风问题。1941 年11 月6 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提到:“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他本身决无私利可图。”④表明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目标和责任,其是无私的。1942 年2 月1 日,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要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1945 年4 月,毛泽东在七大上《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脱离群众的行为,并没有任何的根据,只是我们一部分同志自己造出来的宗派主义思想在那里作怪”。⑤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这些思想蕴含了共产党人无私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体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思想。要“接受人民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出现决策失误,“都要修正错误,赔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地赔不是”。⑥向人民学习,改进自己工作。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⑦强调既要避免“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的命令主义,又要防止“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的尾巴主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对政党行为的道德要求,是筑牢群众信任的基石。要求干部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系,对于解决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目标外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担当,以用力高举群众利益的无私内化为党员廉洁自律、为民务实的道德自觉。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1943 年6 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将分散的群众意见集中起来,通过分析、辨别、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转化成为集中的“领导意见”传播到群众中去,检验、修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观点的结合,是对人民群众地位的充分肯定。领导干部工作中,要避免特权思想,强调“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调查过程中,听民意,了解民之所想所需;汇民智,为党的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育民智,将党的政策和先进思想传播到群众中,对群众宣传教育;扣民心,坚持真理,改进工作。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的现实作用

(一)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走向成熟

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运用到实践并走向成熟,不仅印证了群众路线思想的正确性,实现了理论本身的价值,而且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成为一套关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理论的完整体系。其阐述了群众工作的意义,回答了共产党员身份问题、群众地位问题、党与群众关系问题,提出了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工作立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一系列内容,明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把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实现了抗战胜利、民族独立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百年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和根本利益选择,更是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⑨可见,抗战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要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求得抗战的最终胜利。群众路线的政治动员功能,对号召和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抗战并取得抗战最终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力量,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等19 个抗日根据地,创建东北抗日联军,发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所以,群众路线的贯彻与落实,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快速建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三)推动了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错复杂,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处理社会利益冲突,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危机和矛盾,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从政治层面上,重塑了“人民”概念,其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象征正当利益的集合,而这个正当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使得分裂的中国从政治层面形成一个统合,进而转化成共同抵御侵略和压迫的力量。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使得群众队伍更加团结民主,对反对专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行“双减双交”、“劳资两利”、开展大生产运动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不仅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还推动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群众路线,实现了政党价值的重塑。过去,代表某个阶级利益的政党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向群众负责,服务于大多数人,为谋求整个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不屈不挠,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人民拥护的逻辑起点,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相比国民党的一意孤行失掉了民心,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赢得了广大民心,党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120 多万党员的大党,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 余万人,民兵260 万,根据地面积达到100 万平方公里。为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启示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环境、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衰成败、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党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一)坚持群众路线,为实现政党价值夯实基础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赢得了人民拥护,党的力量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为之后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人心向背已成为党的前途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党只有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才能实现价值和理想,完成历史使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就能根深叶茂、蓬勃发展;脱离群众,就会动摇根基。坚持群众路线是走出执政周期率、避免兴衰治乱的关键钥匙,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传家宝,其解决的不仅是“能否执政”问题,更是“执政能否持久”的问题。苏联解体证明,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忘记为什么出发,结果只能是被人民抛弃。改革开放以来,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党员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伤害了人民的感情,以至于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必须坚决纠正,斗争到底。只有让党员干部重拾价值信念,从制度和执行层面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重塑党的形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坚持群众路线,为调和社会矛盾提供助力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利益群体多元化发展,矛盾冲突和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其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要更复杂、任务要更艰巨,寻找一种有效途径来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应有之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这就需要党和国家一方面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提高生产积极性,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兼顾各方利益,使各方利益达到均衡,减少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解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不仅可以化解社会矛盾,还能转化成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强调群众路线,是要重塑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以应对社会存在的“权力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错位问题。

(三)坚持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历史不断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群众的内生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人民梦凝心聚力。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中国梦无从谈起;只有认识到群众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并不断挖掘和学习,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人民群众立场,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诚心诚意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要发动和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承认“小人物”“小岗位”的价值,鼓励人民群众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也就是要让每个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奋斗的伟力。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4.

②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5.

③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1.

④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09.

⑤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26.

⑥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3.

⑦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95.

⑧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99.

⑨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 年11 月11 日

猜你喜欢
抗战利益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