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风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处理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缓解当前基层财政困难、改善地方治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995年在中央与省级分税框架的基础上,各省比照央地分税模式向下逐级分税,建立起了省以下财政体制。在近27年的运行中,尽管省以下财政体制不断调整完善,但多以微调为主,改革的步伐不大。现行省以下财政体制,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所要求的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和财政职能作用发挥。2022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20号),提出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这说明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财政收入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基层财政运行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都对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带来更大挑战。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框架内,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综合施策,积极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一是要把握好改革的系统性特征。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中央顶层设计做好总体布局,加强统筹规划,系统考虑事权、支出责任、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的关联性,强化省以下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加强财政体制对地方治理的支撑性作用。要把握好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找准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通过系统重塑和制度创新,有效引导地方政府培植壮大财源、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财政体制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要把握好改革的时代性特征。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回应时代的标准化、规范化等要求,认清产业分布和税源基础的变化,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做好财政管理和财政体制运行,以适应时代需求、税源演变、技术手段革新等一系列变化,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三是要把握好改革的实践性特征。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协调好制度统一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不搞“一刀切”,以实际效果作为检验评价的标准。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能动性,把改革的试验权交给地方政府,不做硬性考核,可以“一地一策”或“多地一策”,并在实际执行中不断调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