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宇(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这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国家双高计划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所制定的创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进一步发展自身培育人才的机制。但针对我国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状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关政策落实还不够彻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所谓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是由社会分工引起,在社会各元素相互交易的机制下,社会各产业部门之间通过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和特定逻辑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产业链是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和效益增值的根本途径,产业链具有完整性、层次性、指向性等特点,产业链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帮助企业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打造新企业和区位品牌,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链一般可以理解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两种,所谓狭义产业链,是指工厂从原材料的引进一直到最终产品的出现中间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形成的完整链条,主要是指公司或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广义的产业链则是在狭义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对外扩展,使产业链从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基础产业和技术环节或市场营销开发拓展环节。而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连接,主要指的是广义方面的产业链,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从产业链的技术方面和研发方面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创新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链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培养人才的一系列环节相互串联和连接而成的链式结构,从学生选择专业开始,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到学生应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取得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再到就业找准自身目的职位,这一系列对人才的培养措施所连接起来的环节,就被称为教育链。而更广范围的教育链是指包括培养人才在内的对高等职业教育中所有教育事业建设有关的要素,例如: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管理措施和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管理队伍的培养等等。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也指的是广义方面的教育。教育与企业校企协同模式的深化,不仅仅为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相互连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整体发展。以快速发展的时代为背景,以紧跟时代步伐发展的企业为跳板,结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通过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同时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
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就是我国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相互融合。在2019年12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也就是双高计划。双高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建设中大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完善高等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链与社会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政策基础。在双高计划的基础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与社会产业界相互融合,通过产业链为教育界培养人才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企业氛围,帮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出的高质量人才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大力促进企业向前发展。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相互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契机和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以“双高计划”作为根本指导,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培育人才的机制,加强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2]。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一直是我国企业方面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多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人才市场和地方企业提供了不计其数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制药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对高质量高素质技术型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制药人才已经不能胜任当今变化越来越快的制药企业的需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制药专业要将自身教育链与社会产业链的相互融合,校企协同,通过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更加符合制药企业期望的高质量、高素质、综合应用创新人才。在“双高计划”的指导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对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发展的政策扶持,高等职业院校制药专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建设制药专业培育人才体系,优化专业教师结构,为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
制药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原则、合理培养原则和双赢原则。其中,双赢原则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根本原则,合理规划原则与合理培养原则是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对产教融合的发展原则。
3.1.1 合理规划原则
合理规划原则是指制药技术专业要合理规划专业结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的主要是为当地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学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当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对当地当前的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把控,对本地制药企业产业结构以及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制药技术专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对影响当地制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因素有所了解,研究未来趋势下制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方向,有针对性的对制药技术专业进行科学配置和规划。及时把控相关信息,防止由于信息不符造成人员培养方面的缺漏[3]。
3.1.2 合理培养原则
合理培养原则是指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地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情况,以及当地产业人才市场对于制药人才需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对院校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找准自身的定位,全面的分析产业链的特点,了解产业链中制药企业不同岗位对于不同素质、能力、人才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合理、科学地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避免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统一性、模板性。高职院校要解决在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阶段存在的人才技能缺失问题和教育内容重复问题,通过企校双元教学,在保证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岗位有清晰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达到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做好充足的准备。
3.1.3 双赢原则
双赢原则是学校与产业相互结合、产业链与教育链相互连接的根本原则。高等职业院校与相关制药产业要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展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学校和制药企业要找准双方利益的契合点,把制药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要得到制药企业资金与实训设备的支持,还要根据制药专业师资短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加深制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结,强化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为制药企业输出优质人才,制药企业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更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与资源,学校与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源、甚至文化方面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3.2.1 制药企业方面
对制药企业方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人才达不到企业的预期。虽然每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制药专业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是在实际制药企业的需求中,许多制药企业都出现了人才难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制药专业的毕业生达不到当今制药企业招收人才的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制药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多,制药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制药专业方面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高校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胜任当今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协同合作,完善教育链和产业链之间有效的连接,能够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制药人才,促进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转化成产品。通过高效的理论基础与企业的技术优势,两者行互补,让院校更好地服务产业[4]。
3.2.2 高等职业教育方
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方面,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能够缩短学生的就业磨合期,为企业打造量身定制的人才,加深校企协同合作,促进产教结合,深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和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认识。此外,还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适应由学校到制药企业之间环境的改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减轻就业压力,解决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符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更好地依据方案去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在产业链和教育链相互融合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制药专业必须以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作为指导原则,明确制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社会对制药人才的需要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要脱离传统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理论的弊病,通过与企业相互合作,产教结合,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制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当前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条件下,制药产业逐渐向着现代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并与世界市场对接。在制药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急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新型职位,包括药剂质检、药剂生产、工程部、信息设备部等。高校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制药企业的相关岗位进行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目的岗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当前疫情环境的影响下,国家对制药产业的支持和投入越来越大,制药产业的前景发展也越来越好,对人才的需求的紧迫成为了许多制药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制药人才,首先要对我国当前制药产业的人才培养岗位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制药产业现在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毕业生,而是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良好的理论基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变化和改进。
高等职业院校制药技术专业必须根据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双高计划为指导,坚定落实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原则,加强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连接,构建适合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从人才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教材等各种方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不仅如此,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开发企业资源、教学技术、教学网络、虚拟课程、资源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新时代课程形式,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有实践上的延伸和拓展[5]。
要想进一步加深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融合,就必须由高等职业院校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连接。学校要与企业达成命运合作共同体,以双高计划为根本,创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校内生产基地与校外教学基地。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完善人才培养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制药企业对制药人才的大量需求的趋势来看,由于企业、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校企合作的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对人才的缺口。因此在新时代下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要改变传统校企合作中没有制度约束的弊端,要采用订单化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指向性、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合适人才,企业也必须保证订单化人才的就业。订单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过去校企合作中高职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自发性合作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保证企业人才缺口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解决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要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建设中大力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和地方企业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双高计划”为根本指导思想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合作模式进行完善和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我国“双高计划”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提升校企协同深度,加强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连接,保证制药专业与制药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输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国社会正在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教育也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变革,教育链和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做出的重大创新,也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融合不仅是1+1=2的关系,更是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由产业带动教育,再由教育服务于产业,由此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