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汤 沁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杭州 310027)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具体指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1],为新时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三会一课”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2]。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面向青年学生和高层次知识分子,是党培育人才的重要依托力量。严肃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是我们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高质量的“三会一课”能有效促进师生党员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确保民主集中、凝心聚力推动基层工作发展,更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旺盛党的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
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过程中,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总体是健康的,但仍存在支部间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现状[3-4]。在本研究前期开展的面向高校基层党支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支部存在对“三会一课”制度理解不够深刻、责任不够清晰、实施不够有力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问卷分析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够强,对于“三会一课”为什么开、怎么开、开什么内容缺乏系统思考和必要实践,在管理党员上不够规范有力,影响组织生活的政治性;二是党员自身参与“三会一课”积极性不够高,存在被动参会,到会率低,对待“三会一课”随意性较大等情况,影响组织生活的原则性;三是“三会一课”内容和形式亟待拓展创新,与高校的中心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形式上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吸引凝聚党员和群众,未能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影响组织生活的战斗力。基于前期的调查分析,课题组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目标为引领,从五个层面提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提升具体举措,并以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生仪学院”)为例开展探索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5]。新时代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提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增强管党治党行动自觉。因此,要切实有效推进“三会一课”制度高质量执行,关键在于严格落实基层党支部及支委的工作责任[6]。在前期针对浙江大学首批“样板党支部”的调研和访谈中,发现优秀典型党支部共性之一是党支部书记或支委班子具有高度责任感。“三会一课”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支部建设成效一般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责任发挥不充分。针对这一问题,生仪学院党委实施基层党支部“四责”联动,即责任意识、责任清单、责任机制和责任追究。
一是提升责任意识。把认真自觉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的责任意识教育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培训的必修课。认真落实新当选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任前谈话工作,明确初心使命;扎实推进每月党支部书记培训,具体指导其运用“三会一课”制度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解决等,强化党建骨干素能提升。二是签订责任清单。每年以责任清单的形式与基层党支部商定工作目标要求任务,由党支部书记代表支委会签字。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有人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人抓、存在的问题有人解决;明确党支部书记当好领头雁,带领支委经常思考、研究、部署和安排。三是落实责任机制。建立学院党委与基层党支部有效的责任传导机制。通过党委委员进党支部指导,学院党委定期听取党支部汇报、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与支部党员谈心谈话等机制,把工作落细、落实,让基层把责任真正扛起来。四是严肃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的作用,开展内部自查、自纠、自省的工作,对不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的支部及支委,做到问责及时、问责到位,达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使红红脸、出出汗在组织内部成为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7]。“三会一课”贵在责任落实的严格性、全面性。通过面向基层党支部及支委实施“四责”联动,明确基层党支部及支委的工作责任,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抓责任意识、具体任务上抓责任清单、执行上抓责任落实、监督上抓责任追究。经过实践探索,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上有效抓紧抓实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主体作用发挥。
党员是基层党支部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三会一课”要坚持以党员为本的理念,既要讲规矩有原则,更需要从党员个体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切实维护好其发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每位党员的热情,真正把党员团结凝聚起来焕发基层党支部强大动力[8]。生仪学院党委面向党员群体启动“三度”激励,即开展有高度的政治激励、有温度的典型激励、有效度的责任激励,从三个维度积极构建起对党员的激励体系。
一是开展有高度的政治激励。主要依托党内民主议事环节,定期把校院战略规划、一流学科建设、党员个人发展有关的重要内容,通过支部大会传递给每位党员,组织党员开展专题交流讨论;畅通“书记有约平台”,定期邀请党员代表参与领导班子互动交流,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真正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参政议政表现突出的党员予以重点培养考察,为其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是开展有温度的典型激励。“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9],必须重视对榜样的培育和选树。主要依托基层党支部宣传力量,每个党支部要定期推送典型素材,充分挖掘身边党员的先进典型事迹,不在乎人物有多少光环、事迹有多么耀眼,关键是通过此途径及时关注到基层党员的每个闪光点,第一时间送上组织的关注和关心,形成正向激励的氛围。同时,把优秀党员的表彰与评奖评优、推荐选拔、晋升任用等挂钩,每年“七一”期间组织隆重的表彰大会,通过仪式感教育增强典型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三是开展有效度的责任激励。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承诺、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行动等专项工作,倡导“职责即使命、行动即荣誉”,将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培养等工作进行适当分解,以“子任务”“子目标”的形式赋予党员,为党员创造尽可能多的可历练、可展示的平台,同时强化党建骨干与党员“一对一谈话”有效途径来调动每位党员的责任心,激发党员用心、用智、用力践行自己的承诺和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面向党员个体实施“三度”激励,注重政治关注和人文关怀相关联,把教育引导和激励帮扶有机结合起来,既关照了党员的生涯发展实际问题、维护了党员的基本权益,也调动了党员参与“三会一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一轮实践探索,“三度”激励举措让党员认识到“三会一课”是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觉自愿参与其中,以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促进能力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参与到党建工作中。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指出,“三会一课”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2]。“三会一课”内容与党员的教育管理成效具有密切关联度,一般要求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突出政治性又有科学性、可实践性,能紧跟党的建设最新要求,能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社会经济变化和师生群体发展,为党员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出现的问题,提供实质性指导、解决或疏导,从而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党员素质和能力。基层党课教育是“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其他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提升党员理论修养、强化其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10]。生仪学院党委分别针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实施“两课”行动,即“党支部书记集体备课”和“一党员一微党课”全员参与。
一是“党支部书记集体备课”行动。每年初制定“三会一课”总体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理想信念、党史国情、党章党规和高校专题等,其中高校专题结合高校特色包含师德师风、学风建设、诚信自律等。每月召开“党支部书记集体备课”,围绕学习计划内容,每期由1~2 位党支部书记备课主讲,邀请学校党课专家或学院党委委员点评指导,精心打磨课件作为本月学习重点资料,做到讲好学科特色的红色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集体备课之后安排“有问必答”环节,集中解决党支部书记在开展“三会一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保障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有内容、有深度、有效度。二是“一党员一微党课”行动。基层党支部指导每位党员结合理论学习、实践体会,精心设计并主动宣讲好一节“微党课”。微党课利用较短的时间,运用小的事例或视角来阐述宣讲大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启迪产生共鸣。内容广泛,可以涉及入党的心路历程、生涯规划选择、学科发展与初心使命等,也可以衍生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学习体会。微党课“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方式深受党员的喜欢,也为党员全方位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学习交流平台,这既是党员一次党课宣讲的风采展示,也是一次思想输出交流的契机。通过校院平台的共建,宣讲者既面向支部内宣讲,也走出支部到结对支部、低年级班团去分享交流。“两课”行动相辅相成,既保障了党员教育管理学习内容政治性、引领性和深刻性,也更大范围地发动了广大普通党员的力量,挖掘到一批基层优秀宣讲者,宣讲内容有广度且贴近党员实际学习和生活的思考,由点及面,有效完善“三会一课”内容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在党内生活方面,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2]。创新是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新领域,激发党内组织生活新活力的重要动力。“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的形式方法对于吸引、凝聚党员非常关键,形式方法运用正确得当,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仪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启动了“一键”申请,即基层党支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在线“一键”申请模式,向学院党委申报拟创新“三会一课”开展形式,经审批同意可获得创新形式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目前“三会一课”创新形式大多数支部主要涉及的有支部结对、在线教育、活动教育。
一是创新支部结对,拓宽党员交流分享平台。高校党支部围绕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拓展与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党支部、兄弟高校相关学科党支部,以及校内师生党支部、本研党支部等结对共建。通过与不同类型党支部开展专题交流互动、实践走访参观等活动,彼此在思想的碰撞中更有益于党员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更多途径获得组织建设和人生发展的启迪,实现基层党支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党建新模式。二是创新在线教育,丰富学习体验感。随着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媒介的迅猛发展,为在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会议为居家学习工作的党员开展“三会一课”提供了便捷,在线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党员的欢迎[11]。在实践操作中,党支部既要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传媒即时性、交互性强等优势,同时也要特别提醒党支部要落实好在线学习的线上同步录播和文字心得分享,做到学习教育留痕存印,保障在线教育的工作成效。三是创新活动教育,融合学思悟践行。通过主题党日、红色基地参观、红色电影观看、支部公益行和“廉洁守真”征文书画作品展等专项活动,把党员的教育融于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有效提升“三会一课”的吸引力,使党员能够在其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启发,既陶冶道德情操也有助提升思想觉悟,与单一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的互补。
通过“一键”申请的实践,有效激发了基层党支部主动性创新“三会一课”的活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键”申请有效链接了院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各党支部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多样化地创新载体和内容,更有助于吸引和凝聚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学院党委对申请“创新项目”的审核指导机制,有效保障了创新形式下党员教育管理的主题性、规范性和成效性。
保障“三会一课”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举措落到实处、高质量发挥作用,有效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12]。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全方位、立体式评估“三会一课”的质量和成效[13]。生仪学院党委根据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不同类型基层党支部、党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施“多维”评估,即通过线上-线下、组织-个体、自评-互评、专项-综合等维度,开展常态化评估工作。
目前线上-线下评估主要涉及线上面向师生党员开展理论知识测评,定期评定基层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成效;线下由党委委员走进基层师生党支部参与“三会一课”现场指导和考核评定。组织-个体评估,组织层面主要面向基层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工作计划、记录本、总结材料等查阅,对支部委员会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进行检查督导;个体层面主要面向每位支委开展述职评价考核,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自评-互评结合年底民主评议,开展党员个体自我评议和相互评议,以及支部内部自评和支部相互评议,通过自评和互评,在分析比较中强化党员自我审视和反思。专项-综合评估,则根据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基层党支部特色,分别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术规范执行、学风建设成效等专项检查,以及一年一度基于党支部书记述职和常态考核评定开展的综合等级评价。实施“多维”评估,关键是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整改指导意见,使得基层党支部、支委,及党员自身能够及时认识到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后续着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针对评估结果设置了明确的奖惩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反之,如发现有基层党支部及党支部班子成员存在不认真执行或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尤其是没有发挥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作用的,及时通过约谈提醒和批评教育,明确限时整改,如未按期完成的,则对支委班子成员及相关党员依规严肃问责追责,达到警示惩戒效果。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多维”评估如同指挥棒,明确了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要求,清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要求,常态化开展检查评估能及时纠偏纠错、及时肯定鼓励,使得“三会一课”制度的优势不断展现,为高质量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