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耐忠(山东庆达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内部挖潜增效,持续地对内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的必然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能够将各类风险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路径。所以,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善。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有效地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依据内控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都合法合规地进行,从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其次,有助于风险问题的防范。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依据风险变动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规避规模性和系统性风险问题的出现,从而实现内外部风险问题的管控。再次,有助于关键岗位的职权管理。通过内控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可以依据业务发展需求对管理规定进行完善,加强对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职权的管理,包括采购、营销、投资、销售等,建立规范化的审批流程,对关键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进行管控,将审批与执行、决议与制定、执行与监管等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以免因为个人道德原因引起舞弊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最后,有利于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内控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依据市场参数的变动情况对业务活动进行科学调控,提高企业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利用内控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战略风险
企业管理层在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时,如果没有对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就会使得战略与现状之间存在偏离或者背离问题,造成战略目标无法实现的风险。
2.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经营模式、管理架构、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弊端,以及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着各种风险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3.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资金筹集风险。指的是企业资金筹集路径单一、额度和时机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信用担保水平较差、无法按期进行款项偿还等。第二,投资风险。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未能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和分析,使得投资后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第三,资产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企业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合理引起资产的浪费或者闲置等问题。
1.政策风险
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规划时,需要全面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保证经营战略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并且在新的制度出台以后,企业要及时做出调整,避免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
2.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因为缺少法律保障而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违反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市场风险
企业经营中存在进出口业务的情况下,经济利润会受到汇率因素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一般企业会受到市场供应和需求变化以及能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等发展方针引起的市场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
4.技术风险
假如企业生产经营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未能及时更新,相较于市场类别相同产品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会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使得企业产品面临淘汰风险。假如企业对于先进技术工艺的转让和获取工作缺乏重视,会造成技术风险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
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模式会对各个部门和员工职责的履行产生直接影响,依据《公司法》中的有关规定,我们国家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应当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因此,风险视角下内控体系建设应当以“四大”组织结构作为基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管理部门和岗位,并对其职责和权限进行科学划分。各个企业在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全面梳理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首先,内控体系的构建应当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企业要确定一位高层领导者主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出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将内控体系建设列入企业主要的议事日程[2]。其次,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从其他部门抽调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各项活动的协调和组织。最后,企业要在各个部门中设立风险管理专员,负责向上级部门反馈部门各项业务开展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实现各类风险的识别和处理。
2.董事会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管理机构,董事会是连接经营者和投资者的桥梁,在企业中的主要作用是决策。董事会要充分考虑企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运行和优化中需要承担组织和协调责任,其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确定企业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收集和分析总经理层反馈的风险处理意见,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大会进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执行策略。第二,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动态监控和科学分析,明确风险管理行为的具体边界,对企业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第三,积极督促和组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并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行落实。当前许多企业的董事会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设置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决策作用,需要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1.培育风险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中面对的风险问题日趋复杂,旧有的风险管理模式无法匹配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企业在进行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应当成为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被企业所有员工认同和熟悉。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科学的分析,从制度层面使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覆盖到所有经营环节和流程中。
其次,企业要在内部积极进行风险管理理念的宣贯,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风险管理知识讲座,提高员工对风险类型的认识和了解,使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风险的管理。
最后,要将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效与企业员工的业绩考核进行对接,从制度层面改变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消极态度,提高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内形成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
2.设置全面风险管理机构
企业在进行内控体系建设时,要想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首要任务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对部门的职责、权力和工作流程、内容等进行明确,将风险管理工作覆盖到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区别于其他部门的职责,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各项事务的统筹安排和协调组织。第二,负责进行企业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风险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监督。第三,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便于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风险信息的分享和调用。企业管理层不但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还要构建起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为企业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促进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1.基于企业发展阶段开展风险防控(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依据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经营管理中风险的类型和特点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全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初创期。在这一阶段,企业规模较小,需要积极进行市场拓展,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较为精炼,信息沟通迅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主要的风险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判断不足,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大量进行投资使得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生产和销售需要大量的耗费,经营中面临较多的风险。主要措施:建立高效率的集权组织结构,对各个部门和员工责任进行明确,建立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标准的财务报告流程。(2)成长期。该阶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员工数量增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更加复杂。风险内容: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生产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人员构成更加复杂,债务负担增加;财务风险问题凸显;容易出现决策风险问题。应对措施:合理设置企业组织结构和岗位员工;建立规范化的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3]。(3)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压缩,利润率快速增长;主要经营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趋于稳定。风险内容:组织机构更加复杂,利益相关者存在各种冲突,组织风险较为突出;生产技术未能及时更新会造成同质产品出现;企业发展缺少新的动力。应对措施: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流程;实行分权为主的经营模式;对内控体系进行优化。(4)衰退期。该阶段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设备老化,生产能力下降;债务负担增加,诚信度下降。风险内容: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产品和技术未能及时更新;资金闲置问题严重,资金流动性差。应对措施: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积极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更新与研发,通过预算管理和人员精简进行成本管控。
2.基于风险类型开展风险防控(财务风险、运营风险)
一方面,财务风险。(1)筹资风险。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要依据自身发展规模确定合理的额度,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分配长期和短期负债之间的不利关系,重点针对利率风险进行防范。(2)投资风险。企业要针对投资项目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度以及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依据有关的决策审批制度制定出投资计划的具体落实方案,做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资产处置。(3)资产管理风险。要依据国家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对资金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核实;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制定固定资产采购方案,建立科学的盘点和清查制度,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加强对专利技术、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安全管理,避免受到侵害[4]。
另一方面,运营风险。(1)采购和付款风险。企业要针对采购的主要活动和风险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内控防范措施,建立起规范化的采购和验收流程,制定价格监督机制,在付款环节要制定审核制度,对验收单、应付账款和订购单等进行核对。(2)生产和存货风险。要对产品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对成本进行核算,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要对存货的入库和使用进行记录,建立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3)销售和收款风险。主要包括信用评估制度、赊销制度、应收账款回收制度、账龄分析制度等。
1.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企业要以现代企业管理构架为基础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机构,对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区别于其他的部门职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要由企业领导层人员担任,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能够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安排。(2)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岗位人员主要是各个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熟练使用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具有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技能,拥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同时兼任其他岗位。(3)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环节当中,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外部审计监督和检查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外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和媒体等,在这些审计监督主体中,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会定期对企业内控执行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而社会公众和媒体会不定期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会对企业内控状况进行动态关注,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媒体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所以,企业要积极配合外部审计监督机构的检查,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体系是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出发点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企业健康稳定经营的落脚点。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组织结构的完善、风险理念的宣贯、风险防范的强化、监督审计体系的优化等措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