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龙,田建杰
(江苏理工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现今最新的数字地面电视标准是ATSC 3.0。ATSC 3.0标准采用了分层复用技术(Layered Division Multiplexing,LDM)。LDM具有两层,分别是核心层(Core Layer,CL)和加强层(Enhanced Layer,EL)。CL的覆盖范围大,主要提供一般电视服务,而EL覆盖范围小,主要提供高级别电视服务[1]。因此,需要采用单频网(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FN)来解决全域覆盖问题,例如分布式多线方案,把传送天线设置在覆盖域中的不同位置,传送相同的服务信号[2]。
在SFN场景下,增大的信道延迟扩展对信道估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ATSC 3.0标准一般在多频网场景中采用线性插值信道估计,而在SFN场景下,建议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信道估计以应对更大的信道延迟扩展。然而,由于DFT信道估计算法要求导频信号数量必须是2n(n是正整数),因此DFT估计算法在一部分ATSC 3.0中的导频插入方案下难以正常工作。
因此,本文建议了一种一般化DFT信道估计算法,其可以在任意导频插入方案下正常工作。同时,建议的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上比传统DFT算法更低。仿真结果表明,当导频数量是2n时,建议算法与传统DFT算法保持一致;当导频数量不是2n时,建议算法依然正常工作,CL和EL均可正常工作。此外,本文推导了建议算法的理论均方误差,其与仿真结果保持一致,从而与仿真进行了相互印证。
ATSC 3.0的物理层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CL和EL具备独立比特交织编码调制链路(BICM)。CL一般工作在低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SNR)区间以提供鲁棒性强的一般化服务,而EL一般工作在高SNR区间,以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3]。ATSC 3.0定义CL和EL的能量比为注入水平(Injection Level,IL),通过IL的变化来平衡不同场景下的CL和EL服务质量。在接收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输出可以表示为
图1 ATSC 3.0物理层系统框图
y=Xh+n=XFg+n(1)式中:h和g分别是信道频域响应(Channel Frequency Response,CFR)和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F和n分别是N×N傅里叶矩阵和N×1高斯噪声向量,ni~N(0,σn2),X是N×N的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由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组成。
接收端先进行信道估计,而后把EL信号当作噪声对CL信号进行解调译码,消除CL信号干扰后再对EL进行解调译码。
传统DFT的信道估计算法的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4]。
图2 传统DFT信道估计框图
假设导频间隔为q,那么导频数量为P=N/q,因此必须满足q=2n才能保证P为整数,传统DFT算法才能正常工作。第i个导频信道可表示为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可得
通过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得到CIR。需要注意的是,CIR的长度一般很小,小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由于接收端并不知道CIR的具体长度,因此通常将GI的长度G当作CIR的长度。因此,CIR可表示为
式中:(·)H指矩阵的复共轭运算。最后在CIR后补0,再通过N-FFT得到CFR。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经典估计理论,样本数量需要大于被估计参数的数量,因此P≥G[5]。
DFT估计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估计更短的CIR而后通过FFT转换为CFR。根据式(1),导频信号向量可转换为
这里yP=[y1yq+1…y(P-1)q+1]T,FP×N是根据导频位置从傅里叶矩阵中抽取其中的P行组成的矩阵。假设CIRg的长度被认为是L(一般认为L=G),因此,式(5)可以继续转换为
这 里FP×L是FP×N的 前L列 组 成 的 向 量,gL=[g1g2…gL]T。根据LS准则,需要最小化损失函数,可表示为
对其求导并令其等于0,可得LS估计如下:
根据式(6)和式(8),该算法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可表示为
式中:σP是导频信号的幅度,η是一个常数,的迹,由于导频符号及其位置在接收端已知,因此式(8)可以化简为
图3 改进的DFT信道估计框图
对于复杂度比较,一般使用复乘法的次数来衡量。不考虑两种算法相同部分,根据式(3)和式(4),传统傅里叶估计算法的复杂度为P+P2;由式(12)可得改进的DFT估计算法的复杂度为PL。对比可知,本文建议的算法比传统算法的复杂度稍低。
本节通过MSE和比特误码率来对比传统DFT算法和改进的DFT算法。仿真场景是2个发射机的SFN场景,最大延迟扩展为90% GI的长度,信道模型为准静态莱斯,其他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参数
线性插值(Linear Interpolation,LI)、传统DFT以及改进的DFT算法的MSE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当q=8时,本文算法与传统DFT具备相同的性能,均优于LI算法。但是当q=6时,由于P=2n,传统DFT算法不工作,性能低于LI算法,本文算法依然可以正常工作。此外,本文算法的仿真MSE与理论MSE在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一致。
图4 不同导频间隔下的MSE性能对比
图5给出了ATSC 3.0的CL和EL在不同信道估计算法下的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io,BER)曲线。如图5所示,采用传统DFT和LI时,CL和EL均无法正常工作,因为CL和EL的LDPC码的工作区间分别为BER<0.3和BER<0.1[3]。而采用本文算法时,CL和EL的BER均正常,随着SNR的增加而下降,完全覆盖LDPC码的工作区间。与完美信道情况相比,CL和EL性能均有2 dB的损失。
图5 导频间隔q=6时不同算法的BER性能对比
本文针对ATSC 3.0标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FT信道估计算法。不同于传统DFT,本文算法解除了导频间隔对传统DFT算法的限制,具备更多的设计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在SFN场景下,本文算法在导频间隔不是2的幂次数时,性能远远优于传统DFT和LI算法;在导频间隔是2的幂次数时,性能与传统DFT算法性能保持一致。此外,在计算复杂度方面,本文算法略优于传统DFT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