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竖立恽代英烈士纪念碑的一段往事

2022-12-22 14:17陈汉忠江苏
党史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难友恽代英牢房

○陈汉忠(江苏)

2022年9月30日,是 我 国 第九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在南京江东门空军某部营区,一座由褐色大理石板精心砌成的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恽代英的汉白玉半身雕像位于纪念碑顶端,面容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而悠远,微微俯视着大家,仿佛在向人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一队身着戎装的解放军官兵肃立在纪念碑前,白色的菊花摆满了纪念碑前的石阶,一场纪念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杂志,他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90多年前,恽代英在南京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他的纪念碑为什么会建在部队的营区里呢?其实,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笔者曾有幸参与其事,现将那段往事与读者们分享。

1931年4月29日 上 午,南 京江东门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刑场,一声凄厉的枪声打破了往昔的静寂,一代英才恽代英倒在血泊中。

恽代英牺牲的消息很快在狱中难友间传开,大家都悲痛万分,许多人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当天下午,狱中党组织借放风的机会召开会议,作出了三项决定:恽代英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待新中国成立后,4月29日作为烈士殉难日,每年都要缅怀纪念;要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造一所学校,让年轻的一代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烈士殉难处建造一座纪念碑,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恽代英这个光辉的名字。

狱中党组织作出如此决议,绝非一时激愤,而是对恽代英坚持真理的品格和被捕后坚贞不屈精神的充分肯定。

恽代英曾长期在中央机关工作。1930年4月,他因为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抵制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被调离中央安排到白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杨树浦附近与工人联系工作时被捕,次年2月被转押南京。起初,他化名王作霖,自称是个商人。敌人不知道恽代英的真实身份,把他和一般的犯人关押在一起。经党组织努力营救,他被减了刑,在狱中享有“优待权”,被安排为其他犯人送水送饭。每天清晨,恽代英担着水,挨个儿给各个牢房送水。利用这一条件,他做了不少联络工作。在和大家的接触中,恽代英发现有些难友存在着悲观情绪,对革命缺乏必胜的信心。为此,他先从同牢房的6名难友着手,给大家讲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鼓励同志们在狱中也要坚持斗争。后来,他利用每天的放风机会联络其他同志,成立了一个秘密党支部和若干党小组,以便更好地领导狱中斗争。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政治犯进行残酷的迫害和折磨,狱中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不少狱友病死、饿死。恽代英组织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抗议监狱当局迫害政治犯的罪恶行径,要求增加饮水、改良膳食。绝食斗争震惊了监狱头目,敌人狡猾地将上好的饭菜送到牢房门口,企图动摇大家绝食抗争的意志。但是没有一位难友去动一下碗筷。大家高唱着《国际歌》和自编的革命歌曲,相互鼓励,坚持斗争。歌声从一间牢房传到下一间牢房,震撼着这座吃人的魔窟。面对正义的力量,敌人不得不接受了部分条件,难友们的斗争取得了胜利。经过这次斗争,恽代英在难友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恽代英本来就患有肺病,加上敌人的迫害和摧残,他经常剧烈咳嗽,有时还吐出一口口鲜血。见此情景,难友们都很焦急,可他总是微笑着说:“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鼓舞了难友们。为了出狱后更好地为党工作,他一直坚持在狱中学习和写作。由于敌人对政治犯严格控制,狱中无法弄到笔和墨,恽代英和难友们就利用放风的时机拣些树枝、竹片磨尖了代替笔;把身上的破棉絮扯下来烧成黑灰当作墨;收集一些敌人扔掉的废纸和香烟盒用来书写。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一直抱病写作。

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旧址

恽代英被捕后,周恩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就在营救计划顺利进行时,中央特科的顾顺章叛变了,并供出关在国民党监狱的王作霖便是恽代英。敌人如获至宝,立刻将恽代英关进了单人牢房。蒋介石还派专人前来劝降,诱以金钱美女,许以高官厚禄,都遭到了他的严词痛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恽代英英勇不屈,写下了著名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做楚囚。”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江东门这所国民党监狱回到了人民手中。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先辈们在恽代英殉难处建造纪念碑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所旧监狱所在地成为原南京军区空军某部的营地。后来,因部队营院改造需要拆除一些老旧房子,考虑到这处旧址的特殊意义,便保留了3栋陈旧的牢房作为历史见证,让后来者可以到这里缅怀往昔,凭吊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记住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驻南京江东门空军部队任宣传干事,目睹了众多群众前来悼念先烈的隆重场面。每年清明节前后和烈士殉难纪念日,雪白的纸花儿、飘动的挽带、鲜艳的红领巾缀满了烈士殉难处两棵柏树的枝头。当年曾被关押在这里的老前辈,有的满头白发、有的步履维艰、有的甚至坐着轮椅仍要坚持来到烈士殉难的地方,向安息在这里的战友致哀。记得有一位老同志,因坐轮椅行动不便,我们建议他在稍远的地方拍一张以柏树为背景的照片。他却执意让儿子搀扶着走到恽代英殉难处,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他不无深情地回忆说:恽代英烈士是我的楷模,他牺牲50多年了,但我依然记得他的音容笑貌。让我难以释怀的是新中国已经成立30多年了,烈士殉难处的纪念设施竟如此的简陋。

1982年4月,当 时78岁 高 龄的恽代英夫人沈葆英携带儿孙千里迢迢来到南京,寻找烈士的足迹,缅怀亲爱的战友。沈葆英告诉我们:当年恽代英被捕后,她曾来狱中探望,但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他俩只能默默地互道平安,他们当时万万没有想到,探监一别竟成永诀。狱中党组织曾决定为恽代英建碑之事,她是知晓的。当她得知部队每年4月29日都要举行隆重集会纪念恽代英时,连连表示感谢。她说,这块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由你们来守卫,我很放心!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众多战友,还是千里寻亲的烈士家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一个清晰的纪念性标志。作为烈士殉难地的守护者,我们该做点什么呢?当时的几位部队领导也曾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完成先辈的嘱托。有一位领导曾设想,由部队出面浇筑一块水泥碑,刻上恽代英烈士的名字,以便让后人凭吊纪念。但立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恽代英是我党早期著名青年运动领袖,由军方立碑是否合适;再则在部队营区随意立个碑,是否妥当。考虑再三,此设想始终未能付诸实施。

1983年8月,新华社空军分社蔡善武来南空部队采访。我在新华社实习时曾师从他,汇报工作之际,便谈起了这所国民党留下的监狱,说起了牺牲在这里的恽代英烈士,也谈到了先辈们建造烈士纪念碑的夙愿。听完情况后,蔡善武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建议赶紧起草一份材料,由他转发新华社内参,以期引起高层的关注。这一提议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支持,并指定由我负责起草文稿。当天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我铺开稿纸,重重地写下一行字:为恽代英烈士建碑立传,实现先辈们半个世纪前的夙愿。

激情在纸上驰骋,思绪在笔下奔腾……

空军某部官兵在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前献花

“我们守卫的这片土地,是恽代英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而为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是半个世纪前先辈们在狱中留下的夙愿。如今革命胜利30多年了,可先辈的嘱托一直未能如愿!”“每年的4月29日,当我们在营区一角的柏树下纪念恽代英烈士时,面对苍翠的柏树和杂乱的背景,我们常常感到心酸,感到对不起长眠地下的英灵……”

写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恽代英烈士说过:‘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受到福中福。’是的,我们现在身处幸福之中。但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为了让子孙后代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我们应当尽快为恽代英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很快,由新华社印发的内参送进了中南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阅件后,亲笔批示:结合部队营区建设,建造一座小型纪念碑。指示转到了南京后,省市有关部门迅速和部队取得联系,经实地勘察后,很快拿出方案并付诸实施。

尽管新华社当时在第一时间便播发了这则消息,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要通了北京、上海、常州等地的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烈士的夫人、烈士的后代、烈士的战友和许许多多关心建碑的友人……

如今,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南京江东门的地标。先辈们的遗愿得以实现,烈士的遗志得以继承,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题图为恽代英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难友恽代英牢房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谁是真牧师
“还有你”
“还有你”
龙光章:一位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的新四军战士
谁是真牧师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德国的那些“难友”,他们还好吗?
《中国青年》创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