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陈晏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51
和传统的承包模式相比,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的主导权力更大,可以科学管理和组织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全过程,从根本上避免传统的承包模式中出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信息沟通不及时而引发一系列的项目施工问题,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保证在合同约定工期内竣工交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对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具体内容的认知程度比较浅薄,最大的原因是运用EPC总承包模式之后,工程项目承包单位需要单位内部自行组织人员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采购施工材料设备以及进行施工管理协调。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直接管理下属多个部门,导致整体的管理协调工作压力变大,误解EPC总承包模式的内容。除此之外,部分工程项目经营人员会觉得运用EPC总承包模式需要加大管理成本的投入,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成本,潜意识中觉得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只是调度和组织下属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型中介服务单位,没有深刻意识到EPC总承包模式在工程施工中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的重要价值。部分项目总承包方甚至没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进行标段划分,并针对各标段分别招标,从一定程度上讲严重阻碍了EPC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可持续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在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以及材料采购等方面内容中制定了非常科学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但是由于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起步时间比较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分包招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还不算成熟。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很难高效组织下属部门构建相应的工作体系,在科学划分工作岗位内容、编制工程施工文件以及施工指导方案时都缺乏可行性文件作为参考依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承包单位自身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而导致这部分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管理效果和质量[1]。
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的投入成本有限,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一些总承包单位为了提高项目的利润,节约成本,在采购施工材料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低价中标或者是评分规则中提高报价分得分,从而忽视采购标的物质量问题。虽然施工过程中有监理单位监督,监理单位是在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之后对总承包单位进行项目施工监管工作,此时的监理人员如果缺少必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监理过程中没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完成监管工作,也会导致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国有企业的EPC总承包项目分包招标中,需要进行较为规范化的管理,一般需经过分标策划、招标计划、采购申请等各个环节的申报审批后才能进行招标工作,如果一旦项目情况发生变更,还需重新调整各项审批文件重新申报,然而项目工期要求一般较为紧张,容易产生招标流程过长和工期紧张之间的冲突矛盾;并且审批过程中涉及部门较多,若任何一个部门出现耽搁延误,都将导致项目招标时间延误,影响分包项目开工时间和整个EPC项目的进度。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而且涉及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如果此时总包单位将施工分包整体化招标的话,会大大降低招标的竞争性。当然,将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细小的小型项目进行分层、分段招标的话,也会很大程度降低对高实力投标人的吸引力。所以,在将项目分段分包招标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点内容,便于实现系统化管理和规划。
首先是测算确定分包成本。在进行分包之前,总包单位应先对拟分包内容进行成本测算,掌握拟分包部分预计的合同金额,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招标控制价。分包成本的测算可以采用企业定额和主要人工、材料、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国家相关规定的计算规则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过去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其合理性。只有对分包成本有了较为准确的掌握,才能在评标过程中评判投标单位的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投标或不平衡报价等,避免经济损失。
其次是分包策划中应考虑分标方案有利于项目实际施工管理。不管是采用什么分标方案,都需结合现场实际,有利于项目实际施工管理;只有采取科学手段合理进行分标,才能保证后续施工中各标段各分包单位之间减少交叉干扰,提高施工效率,促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同时合理分标方案有利于各标段间的合作协调,减少总包单位的管理协调工作量,让总包单位管理工作更为轻松高效。所以,在分包策划中应结合项目特点研究各个分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和金额,合理分包。
最后是科学选择分包招标方式。常见的分包方式包括专业工程分包、劳务作业分包、机械租赁、主要材料设备采购、服务类采购等,一般招标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方式等;招标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和企业规定,不可将公开招标项目人为拆解而采用其他招标方式[2]。
投标人的各项资质必须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招标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手段严格审核投标文件,避免由于审核失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首先是确定分包合同的资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1月30日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施工劳务作业资质调整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统一用专业作业资质;明确了专业承包资质一共18项(如图1所示)。虽然专业承包资质较多,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文件,总承包单位只能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非主体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一律不得转包、违法分包,主体工程(钢结构除外)不得专业工程分包,严禁肢解分包及挂靠行为。在分包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资质类别和等级要求,避免将分包项目分包给不具备资质或者资质等级不满足要求的施工单位。
图1 专业工程承包资质
其次是完善分包合同的文本以及条款。在招标文件当中的合同文本,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成熟且规范的示例文本,接着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修改部分条款内容。作为招标文件中不可或缺的条约,合同条款是投标者中标之后,双方正式签订分包合同的基础,也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双方需要履行的职责所在。所以,在编写招标文件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完善合同条款,尤其是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以及投入成本等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说明和规定,避免在后期竣工交付验收以及价款结算时产生争议。
最后是确定工程结算的方式和基本原则。关于工程项目的付款方式以及结算原则等内容都需要在招标文件中进行书面约定,避免在实际付款过程中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其一是结合施工工程量清单结算的项目需要清楚地了解工程量中没有涉及的项目及其结算方法;其二是明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价格计算、调整合同以及采用的定额和取费系数;其三是在合同履行期间,施工单位可以是材料、人工和机械等费用涨价的风险承担方,明确双方责任范围;其四是明确当施工工程量发生改变之后,是否可以调整价格,避免出现清单设置不合理、工程量变化较大等产生经济纠纷问题。
EPC总承包模式的分包招标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施工工程量清单必须内容明确、清晰;结算时根据已完成工程量计算当期应结算给分包商的工程进度款,扣减合同约定的相应扣留项目费用,如工程质量保证金、合同履约保证金、甲供材料款等,得到实际结算金额;结算中需严格控制过程工程量计量和结算金额[3]。
首先是评标工作的资质预审。目前,越来越多投标人重视和运用资质预审机制。何为预审,指的是在项目投标之前,针对投标人的单位资质、信誉、资金雄厚程度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及时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降低招标阶段的成本支出,还能有效提高招标工作效率。所以,在资质预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把关,始终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工作态度做好审核工作。
其次是加强管理评标工作。实际招标过程中,评标工作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招标者需要保持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出现徇私舞弊以及通过非法手段进行干预的行为,借此影响评标结果。例如在编制评标标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当下的市场行情、材料价格以及人工费用等因素展开全面分析,并且保证所有信息不得泄露,以此提高招标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招标评标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评标打分,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采用的评分方法,招标前对评分方法进行审核,商务部分、报价部分、技术部分分值设置是否合理,分析招标采购是倾向于价格优先还是技术优先,对于技术简单的项目,可以倾向于价格优先,将报价分提高,降低技术部分分值;对于倾向于技术和质量标准高的项目,可以将技术部分分值提高而降低报价分值;在评标打分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办法逐项打分;评分办法的选择可以很大程度地让招标人招到满意的分包单位,如今工程分包单位鱼龙混杂,做好评标工作可以避免招到低价中标而履约不力单位,或是项目简单而花高价的情况,保障招标质量和尽可能节省投资。
有些国有企业为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招标采购需经过分标策划、招标计划、采购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审批,审批时间较长,某些项目因为工期非常紧张,实际招标中存在部分项目因招标时间过长而出现工期延误,被业主方罚款或后期不得不增加投入采取赶工措施等,造成项目经营成本增加;并且项目招标内容发生变化时,还需重新调整招标计划重新审批,流程不够精简,对于审批流程存在重复环节,建议相关企业可以考虑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从而提高招标效率,提高项目和企业经济效益[4]。
总而言之,在招标过程中合理化管理,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分包招标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不但有助于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变得简单且高效,还能促进招标工作稳步发展,以此推动项目过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提高EPC总承包项目的各项指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总承包单位需要不断优化改进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分包招标管理,促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