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 于孟可
自2008年以来,长春市大力示范推广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创新和提高,已初步形成以秸秆全量还田精准条耕辅助苗期深松施肥为主要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下简称“长春模式”)。“长春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有效解决了政府高度关注的秸秆禁烧问题,通过“秸秆归行+ 条带浅旋+免耕播种机播种”彻底解决了农民担忧的因秸秆覆盖地表导致的春季无法播种的问题,实现了秸秆的肥料化利用,是实现黑土地高质量保护、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模式。
所谓“长春模式”,是在玉米秋季收获时进行秸秆粉碎并全量覆盖地表,于土壤封冻前利用秸秆归行机将覆盖在地表上的散碎秸秆进行集条归行作业,同时用条带旋耕机对清理干净的播种带进行条带浅旋和深松(部分机型)作业,形成旋耕后的播种带和秸秆覆盖的未耕作休闲带交替分布的状态,播种时采用免耕播种机在播种带内播种,于出苗后至拔节期前进行苗期深松追肥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长春模式”的优势,一是在宽窄行种植行距下,通过秸秆归行,解决了因秸秆量大,苗带清理不彻底导致的播种作业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二是通过播种条带的浅旋、地轮的碾压和旋耕刀片抛撒出的土块可以将归行后的秸秆压实,有效解决了秸秆归行后的秸秆飘移问题,对比免耕地块春季地温提升显著,对低洼易涝和耕层含水量较大的地块散墒效果尤其明显,同时通过浅旋可平整地块,提高出苗整齐度;三是通过秸秆全量还田,高效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实现黑土地高质量保护;四是通过玉米拔节期前深松施肥,打破犁底层,提高伏季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和延缓地表径流产生,同时解决了传统一次性投肥方式在玉米生育后期出现脱肥和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化肥减量,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长春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困扰和制约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技术问题,推动耕地土壤质量持续改善和提高,促进稳产高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健康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市 “长春模式”实施面积累计达20 万亩,条带耕作机保有量突破800 台,今年预计作业面积将超过30 万亩。目前吉林省已将条带耕作机纳入省级补贴目录,耕作幅宽130 厘米的机型补贴额度为4000 元/台;对采用宽窄行距种植的保护性耕作地块,苗期进行深松作业给以25 元/亩的补贴。
在生产成本方面,“长春模式”对比以免耕为重要标志的常规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或部分还田、播前不动土且无苗期深松施肥环节)增加作业成本20 元/亩,对比传统耕作(播前清理秸秆后复式整地起垄、无苗期深松施肥环节)节省作业支出40元/亩。
产量方面,近年来长春站在榆树市八号镇、德惠市边岗乡、农安县开安镇、九台区兴隆街道等地的跟踪测产结果对比显示,在未发生较为明显干旱的年份,“长春模式”产量比传统垄作高6.2%,比常规保护性耕作高7.1%;在旱情较为严重的年份,“长春模式”与常规保护性耕作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比传统垄作高9.6%;在雨水较为丰沛的年份,“长春模式”对比传统垄作无显著差异,比常规保护性耕作高5.2%。虽然对比常规保护性耕作在作业成本上有所增加,但“长春模式”兼具二者之长,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量可媲美精耕细作,大灾之年抗逆能力较强。
1.扎实推进秸秆禁烧。秸秆覆盖还田(全量或部分)是现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标志,是补充土壤养分、增加有机质以及抑制水分蒸发的技术关键。近年来实施的秸秆禁烧政策客观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把秸秆全量留在田里,是全面实施“长春模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统筹区域布局,实现创新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长春模式”的技术标准要求,既坚持以秸秆还田、免少耕措施为基础,又充分考虑区域气候特点和土地实际状况,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规划保护性耕作的区域范围时,气候干旱、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优先,增产增效成果显著的地区优先,容易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地区优先,把“长春模式”打造成本地区黑土地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3.实施差异化补贴原则。补贴实际发放时,要以基于全量还田的配套机械化作业措施为依据,如采用秸秆全量还田的补贴额度达到65 元/亩,实质上等同于对配套实行的条带耕作补贴35 元/亩,对免耕播种作业补贴30 元/亩。换言之,秸秆还田不是最终目的,补贴的真正作用应该是引导农户采用一整套行之有效可实现培肥地力、减少成本、保稳产促高产的新型耕作技术。以苗期深松环节为例,目前市面上具有施肥功能的深松机型多数适用于宽窄行种植模式,而偏柱式机型在常规均匀垄种植的地块作业极易出现端垄伤苗问题。因此,苗期深松补贴方案应对实施作业地块的种植方式和深松机型进行限制,使作业质量和实施成效得到保障。
4.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每个行政村扶持1—2 家有实力、口碑较好的农机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每年玉米收获后的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条带耕作作业。可由村委会与农机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合同,将全村地块交由他们托管,农机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保证农民下一年可正常种地,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5.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一线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机手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现场会,进行现场技术示范和指导,帮助农民快速掌握新技术操作规程和新机具的使用调整,为“长春模式”提供标准化作业服务。充分利用农机化信息网、即时聊天公众平台和信息交流群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技术实施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