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霞 陈媛 闫丽娟 郑薇亮 吴智敏 段舒舒 许巧玲 张博论
(1.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6;2.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台湾 台北 11221)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委《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1]及《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2],均强调应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在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相关部门应重视提高智能护理信息系统质量、信息和服务质量,做好系统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3]。护理信息系统从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到系统的实际应用都需要护士的参与,培养护理信息学领域人才是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4]。具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系统的建设之中,可以避免因与系统开发人员交流不畅而引发的系统频繁返工、系统不符合临床护士操作习惯等问题,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易用性[5]。周玉榕等[6]研究发现,医院护理人员信息素养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且近年来多项调查研究[7-9]表明我国临床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国内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教育和培训研究薄弱有关[10]。因此,在医院的教学培训中加大对护理信息的理论和操作的培训非常必要。系统专案管理是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在系统专案的开发上,使系统专案能顺利达成预期的目标[11]。本研究将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运用于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培养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培训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2019年10-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招募符合标准的临床护士作为培训对象。纳入标准:获得护士执业证书,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年;对护理信息工作有兴趣和热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在培训期间因事假、产假不在岗者。本研究共招募38名临床护士参与培训,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临床护士一般资料(n=38)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课程 邀请1位中国台湾护理信息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该专家硕士毕业于阳明大学医学资讯专业),依据其自身15年的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及培训经验制定培训课程。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2],因此,本课程内容聚焦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借鉴国外对信息护士的培养经验,尝试培养信息护士参与到信息系统设计中[13]。为了让护士可以充分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步骤,每次理论讲解后均有相应的实践操作任务,见表2。
表2 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课程
1.2.2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的实施 由于环境限制,主讲教师通过钉钉进行线上教学,培训时间为2020年1-10月,每个月授课1次,共10次课。每次授课时间为6 h,其中理论讲授3 h,实践操作及分组讨论2 h,分组汇报1 h。
1.3培训效果评价
1.3.1护理信息胜任力评价 课题组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名义小组技术和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含计算机综合能力、信息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14]。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价分为“无提高”“较小提高”“一般提高”“较大提高”和“显著提高”5个等级,总分为45~225分(其中,计算机综合能力维度12~60分,信息能力维度19~95分,综合应用能力维度14~7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信息胜任力越好。在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1周,通过问卷星发放给学员进行护理信息胜任力自评。
1.3.2临床护士护理信息成果 分别于2018年3月-2019年12月及2020年1月-2021年10月两个时期,比较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培养的信息护士人数、护士与信息相关的论文投稿和发表数量,取得的专利数目及所获荣誉。
1.3.3临床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满意度评估问卷”,问卷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实用性、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安排、培训形式、培训资料、教师专业水平、教师的授课方法、对学员问题的解决水平和总体满意度共10个条目,经3位专家2轮内容效度评估,得到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和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价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5个等级,总分为5~5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2.1临床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前后护理信息胜任力比较 经过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38位学员的护理信息胜任力总分及计算机综合能力和信息能力2个维度的得分均得到了提高(P<0.05),见表3。
表3 临床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前后护理信息胜任力比较[n=38,(分,
2.2不同时期临床护士护理信息成果比较 经过10个月的培训,38名护士均获得美国医疗信息与系统管理学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中阶护理信息能力认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投稿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51篇,收录大会发言6篇和壁报展示15篇,设计28项护理信息系统模块,取得发明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与培训前的成果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时期临床护士护理信息成果比较
2.3临床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满意度评分 38名临床护士培训后对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满意度的评分高达(43.61±4.9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依次为,教师专业水平(4.47±0.56)分、培训目标(4.47±0.51)分、教师的授课方法(4.39±0.59)分、对学员问题的解决水平(4.37±0.59)分及培训内容定用性(4.37±0.63)分,见表5。
表5 临床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满意度评分[n=38,(分,
3.1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护理信息系统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15],如何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科学、高效是所有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16]。2018年中卫护理信息管理研究院对全国417家医院的调查[17]发现,国内护理信息系统存在“各分系统无法对接”“数据无法提取”和“需要重复录入数据”等问题,临床护理信息系统“非常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比例仅为5.21%,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非常满足护理管理需求”的比例仅为1.96%。护士是诊疗过程中连接医生和患者的关键人物,设计信息化需要由护士牵头,从护士的角度出发设计信息化流程,本质上也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是最科学的,最重要的[18]。护理信息系统培训工作是系统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信息系统能否成功上线最重要的因素[19]。系统专案开发的3个主要目标为时间、成本和品质,即专案要在预计的时间内和预算的金额内,达到产品规格的要求,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做好人力的规划调配、风险的管理、有效控制变更的流程与审核[11]。因此,加强临床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是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2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可提高临床护士护理信息胜任力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护士在医院护理信息化的发展中承担着领导、开发、管理及培训等重要角色[20],护理信息能力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选择[21]。本研究基于实务角度设计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并重,并在我院招募的38名临床护士中开展应用。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护理同仁报告自身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和信息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是我国首批通过HIMSS中阶护理信息能力认证的护理人员。信息护士主导设计了28项护理信息系统模块,取得发明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信息成果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中作大会发言或壁报展示,荣获多个国家级及国际奖项。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培训前信息成果比较,培训后的信息护士人数及信息相关的论文投稿和发表数量均有较大提升。上述成果表明,经过培训的信息护士充分了解系统设计的原理和细节,可与系统工程师高效沟通和协作,提出改造与创新想法,研发出了符合临床护士工作习惯的护理信息系统,真正做到应用信息化工具去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和优化患者照护服务。但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制定的培训课程内容侧重于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尚缺乏针对“协助建立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和“参与决策制定并推动其落实”等综合应用能力维度下属条目的训练课程,导致护士该维度的得分未显著提升。可见,本研究建立的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期将考虑进一步增设“组织建立与运作”及“策略发展及规章管理”等课程,探索其对临床护士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
3.3临床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的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总分高达(43.61±4.93)分,且每个条目的均分皆>4分,表明临床护士对系统专案管理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如临床护士在开放性问题中反馈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感受到信息是可以让我们白衣天使插上翅膀的科学,利用信息化作品为患者提供智慧护理服务,可使护理人员摆脱只会打针抽血的传统形象,职业价值感得到了提升”。在护理信息系统研发实践过程中,护士从“和工程师沟通时,经常讲不清自己的想法”蜕变为“逐渐找到了与系统工程师的沟通模式”。但也有部分学员提出线上培训的授课形式不利于小组内部讨论,建议后期组织线下培训。本研究负责授课的专家受当下环境限制不得已需采取线上教学,后续将改进培训形式,使小组成员可以面对面直接沟通,进而提高护士系统专案管理培训效果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定的护理信息系统专案管理培训课程兼顾理论与实践,进而保障培训质量与效果,切实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护理信息胜任力,并取得了一系列护理信息实践成果。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