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22 15:46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徐 倩

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且实现自身价值的优质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能动性,从而激活其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然而,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缺乏研究,所以存在经验不足甚至认知模糊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措施阐述几点拙见。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学流程、方法、内容等相较于之前都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仍然是“讲多学少”,学生比较被动。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讲授法,即教师在台上照着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解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而学生在台下机械、被动地聆听与记录,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储存在脑海中,没有经过自己的咀嚼。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虽然记住了知识,但由于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所以体验感不强。换言之,这是一种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教学形式,学生如同应试流水线上的机器,没有发挥自身个性的机会,没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而是机械地接受着教师“投喂”,再利用这些知识考试,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这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应付、敷衍了事,为了学习而学习。第二,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应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是几乎所有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甚至是部分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记住知识以及运用它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看重的是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在考试中考取高分,没有考虑到他们是否能够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上,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教育目标,应试只是一种检验和考核的手段,但如今本末倒置,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只是单纯地讲解公式、概念等知识,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在数学考试中考取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缺乏数学建模素养。第三,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德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指出所有学科教师都要认识到加强青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落实这项工作,但是在一些数学教师看来,德育教育是班主任、语文教师、思政教师的责任,这种思想观念是不科学的。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就目前小学数学实施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虽然数学能力较强,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与道德品质。

二、数学课程教学中情境设计的意义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生看来,数学知识枯燥、难以理解,尤其是公式、符号等十分抽象,理解起来吃力,记忆起来也很吃力,所以学习兴致不高。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淡化数学知识的枯燥与乏味,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情境,学习环境也会变得轻松、愉悦。在学生眼里,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无趣,而是生动、形象、有特色,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让他们参与的机会与平台,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换言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各种应试技巧,而是自己参与到情境中去思考,去探索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培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1.设计网络情境,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在小学生看来,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所以他们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感到很吃力。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可以设计网络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文本形式对知识进行改造,以另一种面貌给学生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吸引其注意力,弥补学生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造成学习低效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让他们快速理解并记住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诸多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网络情境的设计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实现抽象概念条理化、复杂知识简单化。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设计网络情境,比如在讲解2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数动画片中羊的数量,再通过羊的进进出出让学生计算剩下的数量。这样的网络情境可以淡化数学知识的枯燥与乏味,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播放相应的专题视频,以此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举个例子,在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时,很多学生对“极限思维”不是很明白,也不知道为什么圆被分成无数份后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视频,将一个圆平均分成20份、50份、100份、500份等,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当一个圆被划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边长就越趋向于直线,从而有效理解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是教师口头讲解无法比拟的。

2.设计生活情境,增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黏性。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设计生活情境,不仅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认识到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生活情境中的事物、场景等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亲切,所以它的设计可以增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黏性,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时,若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厘米、毫米、分米等单位,十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兴趣也不高。此外,口述的方式不容易让学生记住,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厘米、分米等单位,也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但是在遇到“课桌高度是75,操场长度是400”这类问题时仍然会填错单位,究其根源,他们对厘米、分米、米等单位并没有形成概念,所以会出现“操场长度400分米”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测量手指一拃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离等长度并标上单位。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充满了探究兴趣,他们兴高采烈地测量身边一切能够测量的事物,并且学会了估算,比如学会通过步行的方式大致测算出教室的长度与宽度,通过一拃一拃的测量方式大致测算出课桌桌面的宽度和长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设计游戏情境,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与实效性。

学生对游戏是没有抵抗力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十分热衷于玩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将一些游戏环节穿插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解决学生不爱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一些团队性质的游戏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精神,既达到了智育教育目的,又能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异分母分数相加”等这类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致普遍不高。学生的兴致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继而影响教学效率。若是学生一直兴致低迷,甚至出现应付、敷衍等心理,计算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因此,在讲解这类复杂的数学计算时,为了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性、积极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锻炼,教师组织学生玩“计算竞赛”的游戏活动,或是通过多媒体逐个展示数学式子让学生以举手的方式抢答,或是给学生提供一张提前准备好的测试题,上面有若干个式子,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计算,最后统计得分最高者,给予最高者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的竞赛活动让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变得富有趣味,学生踊跃、积极、主动计算。这样的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唤醒了学生计算兴趣,减轻教师的工作难度,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计算能力。

4.设计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迁移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出问题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中。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去设计,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能提升他们迁移应用数学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的知识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排货物架,架子上是各种学习用品和零食,每个商品的下方都有一个价格标签,所有的价格都是小数,如矿泉水2.5元,橡皮擦1.8元等。然后对学生说道:“给你100元钱,让你随机买两个产品,每个产品至少3件,你会怎么买,计算一下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不像课本上的数学问题有固定的答案,它具有开放性,更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对这个问题情境的思考与探讨,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记住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小数减法、加法等旧知识,而且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迁移应用能力。

5.设计故事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尤其在讲解一些容易记错、写错、易混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穿插着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涉及到小数的计算时,学生经常因为忘记小数点或者将小数点标错地方导致失分。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小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个人生病了,去医院治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后,他的身体痊愈了,所以去办出院手续。当他拿到收费单据时,看到一串天文数字吓得晕了过去,医生只好再对他进行抢救,最后寻找病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工作人员不小心漏掉了一个小数点,所以原本是4654.78元的医药费变成了465478元,病人血压一时升高导致昏迷。所以同学们,我们在写小数的时候一定不能丢掉小数点,否则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有趣的故事既提升了学生听课兴趣,又在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并记住小数点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挖掘数学史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比如很多数学公式背后数学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探索故事与生平事迹等,利用这些素材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又能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展开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反思、总结,建立完善的情境教学体系。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网络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的实践策略在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广大同行在教学中有效设计情境提供新的思考与想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