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①

2022-12-22 14:30郭艳萍惠文彦程丽军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应用型食品

郭艳萍,惠文彦,程丽军

(太原工业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企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发生了变化,“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作为山西省的应用型高校,太原工业学院于2019年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近几年来,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紧扣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对接国家专业标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积极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构建与地方区域特色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群实验项目,努力为地方特色小杂粮的生产、深加工、保健品开发、酿造等行业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督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此进行简要总结。

一、基本思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本着适应发展、深化改革的精神,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要点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建设,首先,紧扣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制定体现当代教育观念与发展趋势并突出应用型特色的本科培养方案。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实验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教学平台。为体现应用型特色,注重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课外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优化结构,建立合适的实践课程体系,制定服务于地方特色的实验项目,撰写相关实验教材。最后,加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教育,搜集整合专业特色的思政案例库,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食品安全保障员。此外,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加强高校、企业的调研,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注重加强课程的整合和衔接,加强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共享,促进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二、建设内容及结果

(一)把准培养目标定位,提升专业内涵[1]

紧密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对接国家专业标准、对接市场需求,专业定位于培养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督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即为食品企业、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培养从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品质控制、安全评价、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酿造行业及乳制品行业从事产品研制与保健产品开发、产品品质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以太原工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在充分调研、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注重基础课程的同时,拓宽专业基础课的设置[2],适当设置有关的专业特色和前沿课程,增设选修课,如食品感官分析综合实验、葡萄酒发酵综合实验、啤酒发酵综合实验、食醋发酵综合实验、乳制品发酵综合实验等,既增强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结合了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三)按照行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群的建设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是“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特色产业行业,因此,根据山西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酿品、饮品(药茶)、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医药品[4],结合山西省特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群的建设。

1.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优化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

根据食品行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能力的需求,结合本校对本专业学生毕业达到的能力要求,教研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优化整合现有的实验教学课程,系统规划设置实验项目,加强基本专业技能实验,着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专业系统开设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并将山西地方特色谷物、蔬菜、水果、酿品(醋、酒)、乳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作为实验原材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服务地方经济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食品检验与分析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用于食品分析检验及安全性评价,具有在食品生产企业、国内外贸易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从事分析检测和质量评价的能力。

认知实习实践部分,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集体和关爱他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在生产实习课程中,学生对山西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优势区知名品牌企业、示范加工园区进行参观,了解地方区域食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深入了解山西全域内的优势特色资源,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学习特色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手段、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熟悉相关行业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山西食品行业的热爱,引发学生对山西食品行业发展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

综合创新技能实践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节能减排大赛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项目、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项目,学生能够掌握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原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以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实验中心为依托,按照行业需求构建实践课程群

设立环境与安全工程系的实验中心,不仅承担食品、安全及生物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工作,同时,该中心还承担教师纵向、横向课题等业务工作。实验中心占地4000余平方米,实验室固定资产达1200余万元,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以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实验中心为依托,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在实验项目中设定需完成的规定内容及研究创新性内容,需完成的规定内容为必做实验[5],研究创新性内容为选做实验。根据山西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酿品、饮品(药茶)、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医药品,教师引导学生对食品市场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步骤、完成预期设定的研究任务,给予学生比较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指导[6]。

3.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按照产业集群设置实践课程群项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紧扣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对接国家专业标准、对接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学分比例合理,实践学时占比达到30%以上,进一步开发、构建与地方区域特色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群实验项目,为地方特色小杂粮的生产、深加工、保健品开发、酿造行业等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1)调整实验实践课程

根据2018版培养方案,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规范,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2021版培养方案。取消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课(48学时),开设专业选修实验课程:分析化学实验(2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食品感官分析综合实验(24学时)、食品物性分析综合实验(24学时)、葡萄酒发酵综合实验(24学时)、啤酒发酵综合实验(24学时)、食醋发酵综合实验(24学时)、乳制品发酵综合实验(24学时),实验课程学时数增加96学时,实验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地方区域特色行业。

第七学期增设选修实践课:企业专项实践,学生可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选修学分。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职业、行业的认知了解,发现自身专业技术的欠缺,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基础、做铺垫。

(2)理顺实践环节开设时间顺序

一年级:无机化学及实验、劳动教育(专业实验启蒙,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二年级:专业基础实验课: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实践环节:工程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及创新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年级: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实验课:食品分析及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专业素质拓展:生产实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专业相关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企业专项实践、专业选修实验课程、毕业设计、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拔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教学贯穿整个4年的教学中,调整后的实验实践课程顺序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着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构建符合地方区域特色行业需求的实践课程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构建与地方区域特色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增设食品感官分析综合实验、食品物性分析综合实验、葡萄酒发酵综合实验、啤酒发酵综合实验、食醋发酵综合实验、乳制品发酵综合实验以及企业专项实习,为地方特色小杂粮的生产、深加工、保健品开发以及酿造行业培养三位一体“精理论、强技术、懂管理”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4.服务地方经济特色的实验实践教学材料建设

教研室以太原工业学院专业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为契机,在充分调研、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践项目及内容进行了修订,并据此开展了服务地方经济特色的实验实践教材的编撰。结合新的专业教学大纲设置在注重基础验证性实验实践课程的同时,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如食品感官分析综合实验、葡萄酒发酵综合实验、啤酒发酵综合实验、食醋发酵综合实验、乳制品发酵综合实验,为将来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做贡献。

5.开展课程思政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路径研究

教师提高课程思政的认识站位,加强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专业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思想上提高站位,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将学习教育充分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过程中,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7]。

在教研室基层组织建设中,开展专题讨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其次,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将思政教育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后,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中创新融入课程思政,从单纯的传播知识深入能力的培养。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在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力。

三、结论

近年来,通过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建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

(一)把准培养目标定位,提升专业内涵

专业是在原生物工程专业基础上建设新专业,紧密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对接国家专业标准、对接市场需求,专业定位于培养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督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能够在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酿造行业及乳制品行业从事产品研制与保健产品开发、产品品质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8],多渠道、多形式创建校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让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紧扣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对接国家专业标准、对接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上体现“三注重一强化”,即注重应用型人才本质特征,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注重学科知识向能力导向转变,深度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凝练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做好知识衔接与能力发展;注重学生个性与多元化,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设创新创业学分。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学分比例合理,实践学时占比达30%以上,并完成制定配套的教学大纲,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专业课实验教学大纲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总时数的60%以上,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8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理论提高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参与国家、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外实践锻炼机会,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学术讨论、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等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与有资质的认证认定公司合作,面向学生和社会举办诸如内审员、外审员、质量工程师、高级检验工等类的培训班。

(三)增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积极与食品相关企业沟通联系,已建立多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不断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推进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在学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前沿产品研发项目,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并通过开展竞赛、考核评优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相关食品企业特点,针对食品检测、食品质量控制的岗位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食品质量内审员、食品质量外审员、质量工程师等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山西紫林醋业、山西双合成工贸有限公司、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太谷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合作开发1~2门相关课程。与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探讨开设企业订单班。

(四)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注重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立项为手段,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思路。专业教师发表SCI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批专利18项,承担科研项目22项,获得科研经费145万元。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设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同时,专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节能减排大赛等竞赛活动,以教学带科研。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应用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